老龄化社会——养老为何要推向市场?自谋出路就是未来趋势!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2020-08-03


  曾经养老制度与计划生育是有一定联系的,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在当时中国的人口构成和劳动力构成是极具生命力的。然而,当我们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我们才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养老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一切隐患都在社会大发展,经济大发展之中被掩藏掩盖了起来。

  从年龄构成来看到,2008年我国的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2.7亿,占到了总人口的18%。已经完全超过国际上对老年社会界定的标准10%。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未富先老的阶段。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里,老龄人口会持续增加,社会负担会逐渐加重,甚至于是说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将达到峰值50%

  而大家要记得界定老年人口与非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割线为65岁,这也就意味着2050年最悲观的预计,中国将有一半儿的人处于65岁之上。暂且不说其他社会问题,单就老年人的养老制度,养老保险去看待这一段历史,也许我们都心惊胆战。

  面对这一预测,很多人再一次将机器人代工的理论拿出来说,未来我们的劳动力人口会大幅减少,通过机器人的发展以及机械代工,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循环。但问题是作为机器人之国的日本,数十年来的老龄化和数十年领先于世界的机器人技术,都没有实现这一社会现实,我们又如何能够十分自信的确定20年,30年后,我们的机器人就能解决我们的劳动力人口不足问题呢?

  此外,机器人代工是指令性的代工,还是市场调节。按照当下市场经济理论来看,无疑是市场调节,机器人代工。而能够用机器人代工的企业往往是那些资金雄厚,生产率更高的企业。而这又会挤压小企业的发展,使小企业的剩余价值进一步被压缩。不要说是解决就业问题,就连自身生存恐怕也难上加难。

  如果没有指令性的代工计划,那么机器人的代工往往会造成更多人的失业,而非去弥补那些人们并不愿意去做的工作。其中的社会进步与社会现实,机器人代工与就业究竟拿捏何种的平衡?谁也说不准。而且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就像房地产生了就不会再降一样。降了,就出现系统性问题了,就不是看客们能够解决的。

  人口老龄化带给这个社会的是越来越多的复杂性问题,地方、企业负担越来越重问题丝毫不见减轻!

  当下,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依然是在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去补贴退休离休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已经退休离休的人,在职期间一部分根本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自然,就现在来讲,全国还是出现浮动盈余和亏损,并没有什么危机可言。但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强,养老保险账户的压力也会日益增加,长此以往便会形成隐形债务。

  在这一不可变的发展趋势之下,谁能够解决正常的养老保险问题?可以说,老中青三代对于养老保险的缴纳各不相同。对于养老金的支出水平和储存水平更是天壤之别。在年轻人还很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年轻人的缴纳去补贴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是当65岁人口占到总人口一半儿的时候。不采取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年轻人将要交多少?工资的60%吗?

  养老金除了能够给地方带来隐性债务之外,也加重了当下企业的社保负担。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平均水平的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为15%,但是我国却高达26%。在统计个人收入增长的时候,企业所缴纳的这一社保费用也算在个人收入中。这也就意味着单就养老金的缴纳而言,对企业来说,自己的利润被摊薄。对于个人来说,名义上的收入有26%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消费,甚至缴纳的这26%也很快在下一个月,成为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企业的沉重经济压力,往往会将负担转嫁给员工身上。同时,养老保险制度灵活化也使得企业尽一切可能按最低标准给员工缴纳。无论如何都变相削减了员工的工资,加重了员工的经济负担。这种负担和压缩不仅仅是在职时期,包括当下在职数十年后退休的人们而言,必定多有抱怨。

  这种变相削减员工到手的工资,使得工资数量偏少,从而也导致了可支配收入的不足。消费需求就会受到抑制,再加上当下的房产。所有人的消费都束缚在了这两点上,最终只能出现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对此视而不见。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虽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各地区的差异,政策性的差异以及养老保险的各种问题转移支付太过复杂困难。这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人口基数不同,老龄化程度不同,养老金以及保险的负担不同,关键的是养老金的缴纳存费也有差异。

  一些社保基金比较充裕的地区,根本不愿意把自己的资金上交给上级。各个地区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即便是改革,短期内也难以打破地方壁垒。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国家性的养老保险和基金。

  股市有并不能够真正增值社会财富,曾经的养老金入市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消息。唯一的道路,不被人看好的市场化!

  从理论上来说,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和市场两个途径解决。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存量国有市场,将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化给社会保障局,以此稀释一部分债务,提高国有经济的发展效率,经营力量。这是很积极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同时也逐步降低社保补助,将养老问题推给地方政府。给地方以更大的自主权,灵活化解隐性债务。此外,适当降低企业对员工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这种政法基本也决定了,养老金以及养老保险市场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全面统筹城乡,打破二元制结构保证,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养老体系。提高本就一塌糊涂的养老保险水平,而我们经常所说的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也仅限于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并不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而这也仅能保证一切养老金问题得以延缓。

  真正能够帮助解决养老金问题的,依然是社会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我国的保险系统主要是由各大保险公司控制。在并没有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这20年时间里,我国的保险系统确实发展迅速,但同时因为没有竞争而迅速造成垄断。

  给大多数人造成的刻板印象是,保险并非保险,而是霸王条款。这种负面的刻板印象,即是各大垄断的保险公司造成的,也是社会长期以来的固有想法。从而也抑制了商业养老保险缴纳和发展。然而,要想真正解决人口老龄化而在未来不久集中爆发的养老问题。除了原有体系的改革之外,更多的还要开拓新的养老保障,而商业保险是绕不过去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对象。

  但是在保险信用并没有建立起来的当下,很难有人愿意通过商业养老保险的形式保证自己退休以后的种种生活。尤其是在当下很多年轻人都在找寻体质的安稳。其中必然考虑的一点就是养老保险金的缴纳,而其中的逻辑依然是国企对于养老金缴纳的保障。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人们心中都是不可替代的,绝对优于商业养老保险。

  创新只是噱头,以房养老只是资本增值的试探而已,老人只是韭菜!

  在没有真正根本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以及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等社会福利的时候。经常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资金管理公司进行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以房养老等等。最终也被证明仅是一个幺蛾子。

  以房养老将房子抵押取得的养老金。等价兑换成另一种情况,也就是将房子卖掉,将房产变现存入银行,两者相比都是后者更为合适。再说的直白一点,以房养老的综合收益还不如将房子变现,直接存入银行吃死期利率。

  可以说,保险系统并没有起到保障作用,而只是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完全适用于市场资本增值规律而非社会保障规律,也导致了操作手段虽多,但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现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