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更“适老”:是一项早已不能“等等看”“慢慢来”的课题
作者:   来源: 新民晚报  2020-01-21


  截至2018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户籍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已达81.67万人。根据有关研究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44%左右,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130万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至20%以上。

  逐渐增多的老年人口,能否在城市里方便轻松地出行?这方面恐怕仍有各种各样的“痛点”。代表委员们就举出了不少例子:部分公交车上下车踏步太高、部分轨交站点的无障碍设施标示不明、老年人打车困难、老年代步车的合法性和质量标准存疑……有些事情看似只是一个小细节,比如公交车踏步高度,却可能成为老年人出行过程中需要跨越的一道障碍。

  面对老年人口增多的现状,如何让城市更“适老”,更适合老年人生活,是一项早已不能“等等看”“慢慢来”的课题。在出行方面,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设计规划要更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设身处地地为老年人着想,并从制度上完善约束性要求。实际上,这也是无障碍意识的体现,可以从中获益的不只是老年人。

  像老年代步车之类的新产品,是市场瞄准老年人需求而产生的。有些新产品,确实能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但在“身份”上还没有明确,带来了是否“非法上路”等疑问,而且,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质量上也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早日出台规则予以规范。对于“老龄产业”,既要鼓励企业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也要有所规范,保护老年人权益。

  “适老”,当然不仅仅要体现在出行上。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还关注到家庭装修的“适老化改造”。也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有些没方向,有时还会引起消费纠纷。

  看来在“适老”这个课题上,需要补足的功课还真不少。代表委员频频关注这方面话题,正说明“适老”已经与越来越多的人息息相关。城市的“适老”程度如何,将密切关系到我们将来会有怎样的生活。期待在这个课题上,能听到更多的解答。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