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精准施策,让老年人晚年更幸福
作者:   来源: 蚌埠新闻网  2020-09-1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具体到蚌埠而言,全市386.66万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61.9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市区总人口116.49万人,老年人口22.86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9.62%。一方面老龄人口规模庞大并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因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着深刻改变,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对养老供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解决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体现社会文明和进步,2020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先后7次提及养老话题,由此可见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政策春风化雨

  912日上午,祥和老年公寓一片欢声笑语。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志愿者为老人送来慰问品并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节目,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每逢节假日都有志愿者来到这里慰问老年人,有了他们的关爱和陪伴,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祥和老年公寓负责人钱东梅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和社会对养老事业越来越重视,每年约有上百名志愿者上门开展志愿服务,政府对养老事业的关怀更是体现在每一个环节。

  建设阶段有建设补贴,运营阶段有运营补贴,对长期坚守养老护理岗位的员工还有员工补贴,这些补贴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同时更坚定了我们从事养老事业的决心。钱东梅介绍,祥和养老公寓共有床位110张,2015年建成开业至今已有5个年头,开业第一年,祥和老年公寓入住率就达到了80%,按照相关标准,政府一次性发放建设补贴20多万元。进入正常运营阶段后,政府按照入住老年人的护理等级,每月每床分别发放200元至600元的运营补贴。

  失能老人每个月收费3000多元,自理老人一个月仅收费1000多元,在人工成本看涨的当下,一个护理人员的月支出不低于4000元,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社会化养老机构很难经营下去。建设和运营补贴,大大减轻了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轻装上阵后,可以聘请更多具有技术专长的护理人员,同时还可以扩大养老服务项目与规模,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社会化养老机构在政策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的同时,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遍地开花,并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913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建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办的社区食堂看到,数十位老人分别围坐在几张大圆桌上愉快用餐,小米粥、白米饭、麻辣豆腐、青菜炒蘑菇、红烧肉应用尽有。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吴静告诉记者,社区食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里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牙齿不好,所有食物都是烧透炖烂,容易消化,同时食堂配备了营养师,专门负责老年人用餐的营养搭配。“最多时有200多名老年人在此就餐,除堂食外,我们还提供了送餐上门服务,为的就是让老年人用餐更方便”。吴静说,社区老年人多是低收入群体,为了让老人享受到价廉物美的用餐服务,食堂实行保本和微利经营,因为有政府的补贴作为弥补,目前社区食堂的运营状况良好。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外,社区服务中心还为老人提供助浴、助行、助娱等服务项目,只要社区老人有需求,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试点探路前行

  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市老年人口达61.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市区老年人口22.86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9.62%。从数据来看,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事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十三五”蚌埠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文件,着力完善落实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在查阅相关文件时看到,有关养老的多个文件中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市委市政府对养老事业的关怀。

  《蚌埠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助2000元至3000元,按实际入住老年人数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至600元运营补贴,按照同期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给予贴息补助,在水、电、气、有线电视使用等方面享受普通居民使用价格。

  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养老功能。对各类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托站、托老所、社区养(助)老服务站等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1000元和每人每月120元至360元的补助。

  目前全市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9万余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3万余人。2019年以来,发放老年人高龄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1.15亿元。

  补贴发放、政策引导也促进了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大发展,目前全市养老机构133个,这些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全部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建立起“绿色通道”,新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设施93个,市区建有1个市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7个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养老服务热线,“互联网+养老服务”覆盖面达到60%,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多层次构建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2019年,蚌埠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成为试点后,我市养老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计刚介绍,成为试点地区后,我市落实了高位推动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王诚市长任组长、24个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蚌埠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养老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启用民政项目园,加快淮上健康养老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实现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

  同时出台《蚌埠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高位推进改点工作,印发《蚌埠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2019年以来,分配下拨中央补助资金1882万元,省级相关配套资金1602.28万元,市以下落实配套资金1.28亿元,省级及以下配套资金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7.66倍。

 

  养老群策群力

  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9073”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松认为,现阶段6070岁的老人占大多数,且健康状况较好,适合居家养老,另一部分年龄更大、身体不太好的老人需要工作人员照顾,可选择社区养老,还有一小部分老人,身体较差,长期没有人照顾,适合机构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要求我们的养老供给必须与之相适应,我市实施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稳步推进”。

  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政策,印发《蚌埠市构建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品牌化、连锁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2019年以来,新增蚌山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3个,其中44个实现社会化运营。蚌山区、龙子湖区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包,委托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北京益寿堂、上海安康通、金色晚年老年公寓等,在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和连锁养老机构等方面,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骨干企业。

  做细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探索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及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促进供需双方对接。近年来,我市重点在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开展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试点,与上海安康通、洛阳养老服务公司等专业团队,合作建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了以“互联网+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为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构建“15分钟至20分钟”养老服务圈。2019年,市民政局与河北瑰誉科技有限公司签订5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建设蚌埠市养老产业孵化园、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目前,市级信息平台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养老服务设施查询、居家养老点单服务等功能,全市133家养老机构纳入信息化管理。

  做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出台《蚌埠市养老护理岗位从业人员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暂行办法》,建立起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通过网上直播方式对全市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进行全员在岗培训,进一步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和“十佳”养老护理员评选表彰活动,唤起公众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可和尊重,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职业荣耀感。

  “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术松是一位长期从事老年问题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养老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全社会的尊老敬老养老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财政上增加养老事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养老设施,实施适老化改造,大力开展养老人才培养,唯如此,我市养老事业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