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G”老年人“刹一脚”
作者:   来源: 合川日报  2020-12-02


  “共享数字化红利”不是一句口号。数字化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不成为“局外人”?老年人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谁来帮助这些“无G”老年人?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解题。

  近日,关于两位老人在窗口办事过程中的辛酸遭遇,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一是广水一位94岁的老奶奶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着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二是宜昌一位高龄老人独自冒雨去交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要么找亲戚,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老年人在窗口办事受阻的事件接连发生,令人扼腕而心酸。公共服务数字化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当公共服务一味强调便利性而忽略服务群体的特征与需求时,数字时代给老年人带来的就不是“数字福利”,而是一种“数字负担”。

  尽管社会摁下了数字化“快进键”,智能化跑出了“加速度”,“一机在手啥都有”“一键轻按啥都方便”成了数字化生活的常态。然而,数字时代的诸多便利,却成了众多老年人难以逾越的鸿沟。数字化时代,同样属于老年人,决不能把他们“遗忘”在数字化生活的角落。

  信息“高速路”上,“数字鸿沟”越拉越大,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未能有效覆盖所有年龄层次,老年人“玩不溜”为年轻人设计的智能手机。同时,老年人受身体、能力等条件制约,对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跟不上趟”,技术的进步反而成了他们生活的门槛。另一方面,有的公共服务窗口对老年人的确“不够友好”,服务意识“大打折扣”,“行将就木”式的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不能设身处地为老年人解决燃眉之急。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就破解老年人在数字化生活中的种种“痛点”“堵点”及时出手。好政策全靠落实,有关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只争朝夕地实干当下,让这项普惠老年人的民生福祉开花结果。对家庭而言,要注重“数字反哺”,“后浪”要帮,“前浪”要赶,每天抽出空余时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老年人使用数字化产品。对老年人自身来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拥抱“数字化”,学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软件,尽快融入并适应数字化社会。

  尊老敬老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疾驰在数字化的“高速路”上,也要为“无G”老年人“刹一脚”,等一等他们。当然,这不是要拦下数字化时代奔跑的脚步,而是要给老年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关心,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