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中养老的可行性探究
作者:   来源: 选调生  2020-07-08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家庭养老功能却逐渐弱化,而现行的社会化养老保障又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逐步完善,老无所养,特别是农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障碍。因而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138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4020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府谷县位于最北端,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01元,其中麻镇,居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属纯农业乡镇。目前,府谷农村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导,农村老年服务中心、五保制度和商业养老保险也只是少数农民能够实现的养老方式。

  目前,我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3.4万人,多数生活在农村。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体力不济,生活起居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些年来,农村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打工,对于老人的照顾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公办养老机构是不够的,必须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包括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以独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灵活等优势,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养老保障制度表现为由非正规的养老制度逐渐向正规养老制度的演变,农村当前仍然是非正规养老制度(如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占据主要地位。同时,由于纯农业乡镇经济基础差,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巢老人比例高,入住县级养老院和修建新的养老院就变得很不现实。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社会机构建立的养老场所,社会机构则有偿地向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其他服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通过人口学、社会学、社会保障学、政策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麻镇农村集中养老的可行性,为全县对全县实现农村社会永续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1.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历史文献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利用各种渠道对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应用,采用问卷的方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结合研究者的工作经验和主观判断,来推断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可行性。

  1.3.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采用问卷的方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问卷调查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的征询表,对被调查者填写的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获得的间接的所需信息的方法。作者于201411-12月以农村居民养老的现实情况和对老年服务中心的需求为主要内容,其中实地走访四个行政村,调查了农村老年服务中心需求的问卷调查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向刘家坪村行政村发放老年服务中心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41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整体满意度、服务感知质量以及服务内容三部分。经过问卷调查,对农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和影响农村老年服务中心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农民对集中养老的看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府谷县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2.1现行农村养老基本方式

  2.1.1家庭养老

  具体来说,家庭养老是由子女(尤其是成年儿子及其家庭)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慰藉,并对老人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王新媛,2003)。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依靠家庭提供老年保障,并已初步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而且农村老人形成了“养儿防老’’的思维定式,年轻时没有想过为自己的老年进行储蓄。中国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步伐,但未来一段时期,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楚军红,2001)

  2.1.2入住养老院

  集体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孤寡老人给予照顾和物质帮助,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农村“五保户”。但是,收养老人的数量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还是很小。

  2.2现行农村各项养老制度与政策的整体性评价

  第一,家庭养老仍为主导,但家庭赡养能力呈下降趋势。从农村居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的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69.8%的老人仍与子女同住,养老依赖于其子女的赡养;也有30.2%的老人独居或与配偶共同居住。在调查中,当问及“依靠家庭能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并照顾好家里老年人日常生活”,有64.0%.被调章农村农民相信家庭有能力赡养老人。但是42.3%的人认为目前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产生影响。

  第二,现行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从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的调查数据看,92.1%的农村老年人的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81.2%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意愿和缴费能力在300元左右,因此,完全依靠个人缴费难以满足现实农村养老需求,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第三章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3.1基本情况介绍

  刘家坪村行政村,共有1070人,其中75岁以上67人。

  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始建于2010年,包括活动中心和老年服务中心两部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其中活动中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有广播室、图书馆、棋牌室等。老年服务中心为后期建设,共建公寓12间,室内统一供暖,设有厨房、卫生间,并配备了电视机、衣柜等生活设备。老年服务中心可容纳床位39张,目前共入住老人12位,其中4对夫妻。

  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是由曾在银行系统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刘鸡换发起并参与的。村干部通过村里走出去的能仁志士人脉和影响在社会上积极争取资金,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保证了老年服务中心的顺利建设。

  3.2运行模式

  3.2.1管理制度

  该中心负责人村民刘鸡换(原中国农业银行退休职工)无偿担任,负责日常事务运行管理;财务负责人刘伟无偿担任,负责财务报销和审核,每季度要进行一次财务公开,全体村民代表全部参与;厨师一人,月薪2000元,用于灶务管理;无其他服务人员。

  3.2.2基础设施

  村干部通过各方努力,政府补贴20万,社会资助50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17间房,每间房30平米,最多可容纳40人入住,基本能够解决刘家坪村里空巢老人问题。

  3.2.3入住条件

  凡申请进入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年龄要到75周岁,无传染病,适宜过集体生活。老人在申请入院前,可由家属陪同参观服务中心,新入住老人可试住一个月,觉得满意再办理入住手续。

  老人在入住服务中心以后,贵重物品一般由自己来保管,入住时,必须有确定的委托人(子女、亲属或指定监护人)负责老人入院期间日常事务的处理。

  3.2.4收费标准

  目前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的收费标准是每位老人每个月300元。据知情者介绍,老年服务中心每年的开销,包括雇用服务人员工资、取暖费等,一年少说也要10万元。老人们所缴纳的费用只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

  3.3满意度调查

  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因此,他们对集体生活的满意度便是衡量居家服务效果的重要标准。麻镇民政工作站曾在2046月向该村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整体满意度、服务机构以及服务内容三部分。

  3.4存在问题

  3.4.1资金支持不足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上级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麻镇集中养老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访谈对象和工作人员都表示,一方面对老年人的补贴标准应当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的工资标准也应改善,这两方面需要专项资金的直接支持,而现在来源于福彩公益金的资金只能勉强满足当前服务补贴的需要。虽然目前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得到了一些政府支持,但这种支持并不具备稳定性。

  村里的老年人收入非常有限,有些老年人一年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老保险,提高收费标准,对他们而言着实困难。服务中心与每一位入住老人达成了一项协议。老人们从自己家里平摊拿出了土豆、小米等食物以维持生活,最大限度地压缩服务中心的开支。

  3.4.2服务机构依赖性强

  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上进心,出现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过关、服务人员专业性弱等问题。

  3.4.3服务对象认识不足

  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初期,许多老人对这一形式并不认可,目前大部分老人已经接受了集中养老养老服务并给出良好评价。但在服务供给中,绝大部分老人仍局限于享受传统的家政服务,一方面受限于服务社提供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因为许多老人还是存在观念问题,对一些康复服务或是心理服务认识不够。

  3.4.4服务问题

  由于收费偏低,因此该中心只有餐饮服务人员1名,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生活还是需要自理和老人之间相互帮扶。例如,该中心有一名80岁半瘫痪的老人,吃饭、洗簌均由其他老人照顾;缺乏专业的医疗看护人员,只有村内卫生服务室人员定期义务检查。缺乏社会志愿者或者义工,提供多样化服务。

 

  第四章农村集中养老模式

  4.1集中养老的好处

  集中养老,让老人成为大家庭成员之一,参与意识和伙伴意识浓厚,可最大限度防止老人痴呆;年轻老人养老老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与不足,而不是取代家庭在养老中作用;集中养老使得老人能融入集体生活,不会产生与社会的隔离;充分给受养老人以家庭温暖,避免老人孤独感的产生,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集中养老对于居住偏远和分散的空巢老人来说,最有益。

  4.2府谷县麻镇集中养老的可能性

  该模式符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特点。

  4.2.1政策支持

  已经通过的《府谷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县将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社会筹集资金力度、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与完善,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和管理模式。这一政策,无疑给民办养老机构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4.2.2群众呼声

  根据走访,近80%的外出村民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养老来避免老年人单独居住的问题,而且按照刘家坪村服务中心的收费标准(每月300元),对于麻镇大多数村民来说也能够接受。

  4.3集中养老场所的建设

  4.3.1改造农村遗弃小学为集中养老场所

  兴办养老机构需巨大的资金投入使许多准服务提供者望而却步,而且一旦投入,巨额资本即发生沉淀,即使经营不善也很难转型。根据调查麻镇9个行政村,共有遗弃小学11所,在全国普九政策期间,新建设小学9所,现均可使用。每村平均6间房,可用面积180平方米。同时由于原本的小学均由村民自筹建设或者由村委监督建设,建筑质量较高。经过刘家坪村老年服务中心建设以及与市场建筑工程公司交流、调查,预计每处场所需15万元。这与新建70万元相比,节约成本,同时也符合中央八项规定,避免了物资浪费。

  4.3.2家庭式小型养老院

  家庭式的小型养老院依托家庭原有的居住场所只需适当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需要的投资少。同时.在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方面也有突出的优势。

 

  第五章农民集中养老模式构建方略

  农民集中养老模式建构的总体思路是利用集中居住这一契机,合理规划,设计人性化的老人居住环境;运用集中居住带来的集体利益,构建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引导原有村落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型,保留农村“熟人社会”特色,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社区照顾,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

  第一,合理规划,设计人性化的老人居住环境。在设计农民集中养老场所时,应着重突出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满足。目前农村的空巢现象已很明显,未来会更加突出。并且,空巢老人是住房的主要使用者。首先,要保留农村传统住宅的庭院和堂屋。因为庭院和堂屋的模糊性空间设计手法,可使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融,使空间具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其次,突出现代老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比如在整体结构方面不宜过于复杂,留出较大的空间便于老年人行走;老人喜欢在墙上钉挂东西,要多预留钉挂点;地面要有防滑性能,不设门槛;老人的卧室和卫生间相互靠近,卫生间合理设置扶手,马桶离地距离应在45cm左右,以方便老人坐用,安装报警装置;电器开关应设在距地面85cm~130cm之间的不需蹲下使用的方便位置上,等等。

  第二,加强村委养老设施建设,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集中居住后,应结合当地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完善健身场所、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养老设施,传承农村地方音乐、戏剧、手工艺制作等。

  第三,动员邻里,开展社区照顾。集中居住一定不能人为破坏农村“熟人社会”特色。要引导同村、同组、亲戚、朋友和邻里关系的农户居住在一起,尽量避免形成新邻居。空巢老人邻里之间除了互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农业生产帮助以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因此,空巢老人在情感上更需要关怀,希望有人陪伴、交谈。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情感和心理联系,在相互照顾过程中能够形成良性的情感交流与心理互动,相互提供的照顾也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

  第四,强化政府责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养老实际就是养老资源(包括经济支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不符都会产生问题。自古以来,家庭成员、子女、亲戚、朋友、邻里等非正式支持系统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家庭养老模式,而政府、社区组织、企业等正式支持系统的作用甚微。当前,在国家财力有显著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时期,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养老责任,做好农村养老制度设计,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新型农村社区形成后,应加强志愿性组织建设,联络学校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等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事业。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