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综合施策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评论  2021-07-23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人口结构是谋划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由于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未富先老、边富边老”等特征。“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根据20215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止202011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7亿人,占比25.3%2053年前后老龄人口达到峰值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占比34.9%。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65岁以上的老人。

  (二)空巢独居老人照护需求大。城市(镇)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空巢老人”现象。20世纪70年代,受“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城镇生育率比农村生育率低,在大中城市里老人独居的现象更比比皆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调查的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据天津市统计局城调队2019年抽样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54.0%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和小城镇劳动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迁徙,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空巢引发的老人各种身心问题和疾病也更加突出,这是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三)患病率高和失能失智老人多。根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6%-89%。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中46%有运动功能障碍,17%生活不能自理,82.9%的老年人需要每年到各种医疗机构看病。据有关医学文献所述,65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患7种疾病,最多达25种。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8亿(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65%)。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4036万人,占老年人18.3%,完全失能的老年人1000万左右,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六成。老年人的医养照护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加快完善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四)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越来越成为家庭的现实难题,在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后,多数家庭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失能老人对护理的专业度要求较高,家庭提供非正式照护的传统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因长期护理保障不足,不少老年人在需要护理时只能选择长期住院,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加重了家庭负担。

  (五)我国目前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严峻现实,必须抓紧优化生育政策的顶层制度设计,及时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鼓励生育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通常要5-10年才能显现出来。从1992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2.1(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值),至今已近30年。而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落地5年后的2020年,生育率仍处在1.3的水平。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积极健康老龄化支持系统

  1、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扭转老年人是被动接受服务而不具生产力群体的观念,树立老年人不是负担而是社会财富的理念,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挖掘低龄活力老年人潜力和加强老年人的互助,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突破口。树立每一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前为老年做好经济储备。

  2、构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支持系统。制定《老年人就业雇佣制度》,政府对雇佣员工延迟至70岁的单位给予补贴和奖励;对退休后就业和创业的收入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建立保持老年人工作积极性的规制体系,建立完善老年人才机构。建立适老工作就业环境。提供档案管理、培训师、咨询顾问等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建立老年人才就业市场。

  3、倡导和完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将互助养老的管理工作纳入民政部门社区工作范围,鼓励“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社区居民互助养老、抱团同居式养老等互助模式。制定互助养老法人登记注册、管理专项法规和激励政策,出台《慈善与志愿服务法》《“时间银行”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维护互助双方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的权益。

  (二)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

  1、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综合素质。与日本、德国、瑞典等养老服务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展教育合作;出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政策,通过助学补贴、就业补贴,吸引人才到养老行业就业;推行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制度,与入职、待遇、职业规划和职称评定等相关联。

  2、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社会地位。贡献突出的养老服务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享受优先积分落户政策和专业技能免费培训。完善薪酬待遇和职业技能等级水平挂钩机制,使有能力的从业人员获得社会认可。宣传引导社会观念转变,让社会公众了解养老服务行业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提升对从业者的认同和尊重。

  3、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职业体系。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家政服务人员、医院护工和本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鼓励退休医务工作者、低龄活力老年人参与提供为老服务。逐步增加健康风险评估师、社会福祉咨询师、老年康复师、适老改造师等岗位,完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

  4、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人才信息平台。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据库,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登记管理,全面如实记录从业经历、从业年限、服务对象评价、参加培训经历、投诉处罚等情况,作为评职、晋级、提薪、转岗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养老服务费用的支付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资,养老服务消费需要支付,养老服务资金是最重要的核心保障。应通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就业保障、理财计划等措施,改善老年人的财富结构,提高老年群体的购买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养老金制度和养老服务费用分担制度构成养老服务支付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和政策框架。考虑到现在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一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应本着扎实稳步推进的总基调,逐步扩大试点。着眼于建立独立制度,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继续完善,不断总结经验;重点完善筹资、待遇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完善服务质量评价、定点机构协议管理和费用结算等办法;深化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

  (四)合力建构老龄医养照护新体系

  1、四大系统组成老龄社会医养照护体系。服务供给系统由医疗服务、生活照护和预防援助系统组成;供需对接协调系统由社区综合支援中心和“互联网+社区”信息共享系统组成,同时也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供需对接和资源整合能力;要素支撑系统包括人才供给、科技应用、资金支持、产业支撑和理念推广,为服务体系提供充足优质要素;政策保障系统包括了激发有效需求、降本增效、释放要素活力、监管评价、营商环境等方面,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供给层面医养服务要具有可及性,需求层面要提高消费群体的付费能力,供需对接层面要建立资源整合的机构和信息网络,支撑层面要有充足的人财物、科技、产业、理念等优质要素供给,政策层面要提供制度保障。四大系统形成合力,共同构成老龄社会医养照护体系。

  2、建立综合性社区照料体系。设置“综合性社区生活支援中心”,由市政府设立,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为其设立机构运行管理费,帮社区内65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解决所有的养老问题。老年人可在30分钟内得到必要的医疗、照护等服务。居民可将需求、想法、烦恼、困难等向工作人员倾诉或求助,生活支援中心可以整合保健师、护理经理、社会福利专家等团体成员,根据老人的需求推荐到不同的服务提供机构,使各类企业、社会福利法人、志愿者等主体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持续和全面地监管提供服务的照护机构和人员,确保服务质量。将分散的医疗、照护、预防、居住、生活支援等服务资源,通过社区生活支援中心平台有机连接起来,实现全面的医养结合。

  (五)推进老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1、部署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规划。从战略层面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创新能力、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创新主体发展、老龄社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谋划“机器人护理机器开发10年计划”“积极老龄化与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认知障碍症综合推进计划”“智慧产品一揽子计划”“人工智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医药研发未来创新实施方案”等,开展城乡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行动,实现线上线下、科技与服务、公共服务与市场化等方面的融合,不断推进老龄化社会科技创新发展。

  2、建设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推进老龄健康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强老年医学临床试验平台、老年用品研发平台、产品检验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现状调查与分析;建设包含科技创新内容的老龄社会基础数据库;研究确立老年科技产业构成及统计方法。建立创新型老年科技产业园区,培育老龄社会科技创新主体,确立老龄社会科技知识产权战略,构建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监测指数,便于调整、促进其健康平稳发展。

  3、加大老年康养研发投入。在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中定期设立面向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的重大基础问题招标项目,规划面向老龄社会产品与服务规则、质量标准体系。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机器人、智能起居监护、智能穿戴、日常健康监测、出行工具、康复辅具等设备研发和推广的投入,扶持养老领域机器人的研发,打造老年人宜居的生活环境,推动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工程,减少居家老人健康风险,帮助残疾老人改善生活条件。

  (六)积极推动实施三孩的生育政策

  1、出台家庭生育友好政策。要保证三胎的落地,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免去其面对的不公平社会职业竞争。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托幼服务共建模式。

  2、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813万对,离婚登记433万对。结婚率持续走低与出生人口下降、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有关,但同时也与婚姻成本增加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高房价和某些地方盛行高彩礼,让好多年轻人结不起婚。因此,相关部门要在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婚嫁陋习方面精准发力,在遏制高房价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要在增加年轻人就业岗位、增加年轻人收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