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多凄凉,改革养老待何时试谈养老制度的改革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9-0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行了将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的今天,养老成为全球最突出的难题。

  张哥家乡有这么一个家庭,五一年出生的陈先生,今年已经68岁了。60岁的时候,岳父去世,将岳母接到家中赡养。陈先生结婚后响应党的号召,终身只生一个孩子。今年33岁的女儿陈玉仙,赡养着5个老人(爷爷、奶奶、姥奶、父亲、母亲)的生活起居,出不了门,打不成工,靠几亩地维持生计。上门女婿熬不过愁苦的生活,3年前就开溜了。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张哥每年都去看望,每年都是含着心酸的泪离开。不得不让张哥思考我们中国的养老问题。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尽管比农村好一些,但也是明月明日何处寻,此生唯有影随行。过着“小儿只闻风吹雨,哪知深夜有人哭”的生活。

  在当代的西方,无论法律和风俗上看,养老已经变成个体的事儿,而不再是家庭的义务。从欧洲出现基督教以后,不再重视家庭,而重视社会团体,因此逐渐形成法治。孩子在十八岁以后离开家庭,而孩子也不再对老人的养老负有义务。日本也是一样。一个人在有生之年积累自己应该积累的财富,到晚年的时候,把一生积累的财富用于养老。子女对于父母的养老仅有道义的义务,例如时不时来探望,但是并没财务上的负担。要么是自己承担的,要么是国家养的,子女,不再有财务上的负担。这样做当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在强调礼仪和风俗的古代中国,养老被冠以道德的价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说要让老人们在年老体迈的时候,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老了还能有所依靠,有人照顾。

  但是在独生子女已经持续了两代人的背景下,无论对渐渐老去的人而言,还是对于年轻的子女们而言,中国的独生子女养老的负担十分沉重,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在道义上,独生子女的负担十分沉重。张哥希望,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失有所济、伤有所保。在目前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保险体系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已经变成人生的噩梦。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很明显,现在难以为继,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个人精力上,独生子女都无法承担过去中国养老模式下子女应当承担的对老人的义务。而从计划经济体系到市场体系,政府显然没准备好足够的财力,为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事实上,现在任何一种养老方式似乎都不可以单独存在。政府已经公开宣布,政府能够直接承担的养老的比例,不会超过老龄总人口的6%。绝大部分中国的老龄,只能通过商业化社会化个人化的养老模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开始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养老方案和规划。张哥对此有下列思考:一、在国家养老模式不完善的今天,赡养老人还是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家庭为基础居家养老。一方面脱离家庭,老人会感到孤独。另一方面,国家养老设施并不完善,单独靠国家养老的条件还不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三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同时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法制上制定居家养老的具体要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四条缺一不可。

  中国养老的难点和重点,是在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应当尽快形成以个人为主导的养老机制。城市的中产阶级往往被国家政策管死,实际上执行了一胎化的政策。"丢下幻想准备斗争"。城市中产阶级必须确立靠自己的思想。各地正在探索抱团养老模式。一些地方也在尝试以房养老。一些家庭也可尝试弟兄姊妹集中在一起养老的模式。农村的人口可能还可以继续延续过去的养老模式。因为在独生子女的体制下,唯一有一定灵活性的是农村的生育政策。

  中产阶级必须确立起一个全新的观念,那就是自己的健康就是子女的幸福。中产阶级在退休之前就必须确立起自己养老的模式,必须具有非常明确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必须从工作岗位退休之前开始,就要确立健康的生活模式,防止将来老年健康损害以后成为子女负担。只要自己老年健康,不得什么特殊的老年病,例如偏瘫,中风,痴呆,就相当于为子女的养老解决了最大的负担。

  国家的养老机构需要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特别需要有力的政府监管。商业机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运行的环境,很可能唯利是图,最后造成老年人晚年凄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例如二十年内,中国的商业养老机制不可能成熟起来。养老产业有着极其特殊的行业特殊性,这里的顾客多数处在弱势状态,而养老产业的经营者从业者处在强势状态。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而在今天的中国,对于商业养老机构的监管,无论是来自政府的,还是社会的,都非常不健全,而且未来一个周期内似乎也看不到希望。

  在今天的中国,建设养老社区,采取集约化的养老管理模式,应该是目前可行的一种做法。将处在不同状态的老人分级分类,然后采用社区统一提供服务,集约化服务的方式,有可能提升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特别要善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监控技术,对老年人养老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大规模开发适合于家庭养老的机械设备,特别是电子装置。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角度看,也不宜建设老年人过分集中的养老社区,而应当在普通社区中间逐渐建立起一整套软硬件搭配的,适合于老年人生活康复养老的集约化的服务模式。六、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应当考虑在中国实施安乐死。像张哥上面所说的案例看,张哥和陈玉仙的姥奶爷爷奶奶谈过多次话,他们都是90岁以上的高龄,又有许多的疾病折磨,他们说:我这样活不好,死不了,还拖累着孩子,不如让我早一点走了的好。她的爷爷还偷偷的给张哥说,我这病折磨的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下次来一定给我带一些药,让我走,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没有人敢追究谁的责任,我到阴间感谢你。这也是张哥每次去看望老人心酸的理由。

  有关实施安乐死的政策或法律有着复杂的体系,但是首先第一步可以从消极安乐死做起。尽管在情感上有好多人不愿接受,但对减轻老年人的痛苦,减少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节省社会的资源,特别是医疗资源,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特别是个人家庭负担,有重大意义,现在应当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以上是张哥的拙见,不知朋友们怎么看。还有大家一起讨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