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有望推行 失能老人如何走出照料困境?
作者:   来源: 北京晚报  2016-04-25
  今年上半年,海淀区有望作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采用商业保险和政府合作的模式,通过政府补贴、个人缴费等渠道,在老人失能之后,由专业护理机构为其提供一定价值的护理服务。海淀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方案仍在最后研究阶段,审批通过后将逐步推行。  
 
  【现状】
  “护工每月6000,比普通保姆要高不少”
 
  因为脑梗,晓文的母亲全身上下只有一只手可以动,患病三年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的床上度过。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晓文从医院请了一个专业的护工来家里,专门负责老母亲的起居。
  护工在医院一个月能挣4500元,为了把她请回家,除了动之以情,晓文也提供了更高的待遇——每月6000元。在晓文所住的干休所里,这样的价格比其他家的普通保姆要高不少。在晓文看来,护工贵有贵的道理,尤其是照顾像母亲这样的失能老人,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巧都必不可少,而普通保姆通常并不具备这些知识技能。
  杨婉的老父亲今年83岁,将近两年前,一次意外的跌倒导致老人小腿骨折。在医院治疗后,老人的腿脚恢复得也并不利索,接回家后基本只能卧床休养,“除了吃饭不用喂,其他没有一样不需要他人帮忙的。”
  为了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杨婉不得不四处找家政公司请保姆。可惜半年时间里,前后找来的三个保姆要么是觉得工作太辛苦,要么是父亲不满意,最终都没能干长久。与请保姆的花销相比,和保姆相处时耗费的心力更让她觉得疲惫,“保姆有些事情很不上心,平时还总得提点着。”
  经历了几次找保姆的失败,杨婉最后请来一位朋友的远方亲戚帮忙照看父亲,每月付给对方3500元,包吃住,“我后来才知道,这个价位在老人圈里算很‘廉价’的了,周围请保姆的人很多都要四五千。”
 
  “你派个5000的来,我咋知道就比3500的强?
 
  与普通商业保险相比,即将实施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一大亮点在于,已经失能的老人也可以投保,边缴费边享受服务。晓文盘算着,年近90岁又失能在床的母亲符合投保条件,但她还是觉得最终并不会让母亲选择,“护理服务的专业性是个大问题。现在养老机构都还缺护工呢,谁能保证上门提供服务的都足够专业?如果安排一个没经过培训的人,给我妈弄伤了,这责任谁负?”
  而即使能找到一批人,给他们组织培训知识技能,晓文也不认为这些人都一定能适应看护失能老人的工作,“照顾老人其实很看情商,老人有时脾气大,那是因为她接受不了自己只能躺在床上的事实,如果来照顾的人不太成熟,就很难做得来。”
  杨婉也曾在网上看过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将试点推行的消息,但对于“一定价值的护理服务”,她始终心存疑惑,“服务价值多少由谁来定?有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家政公司的保姆都不便宜,但我觉得有些保姆的服务并不值那么高的价钱。我投保之后,你说派来个价值5000元的服务,我怎么知道就比花3500元从外面请的保姆要强呢?”
 
  【瓶颈】
  “护理人员严重匮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程度”
 
  晓文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今年2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已经突破4000万。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在1000万人以上。而自2010年民政系统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仅有2.5万余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1542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从保险给付方式来说,直接给投保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确比发放现金更加有效,避免了专款不能专用的弊端,但问题在于,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严重匮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程度。”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家政服务行业也只是近些年才开始逐步规范,相关标准今年初刚刚落地实施,而养老护理服务比普通家政专业要求更高,发展也更为滞后,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各自有各自的培训,相关监督管理基本处在真空地带。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认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从养老护理服务产业链入手,增加护理人员的培训,扩大护理服务的供给,否则很难吸引投保人加入,也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
 
  “缺乏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和认定标准”
 
  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一旦正式推行,几乎不可避免地还将面临杨婉等人关于“标准”的质疑,而在孙洁看来,这也正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另一大发展瓶颈。
  “目前我们仍然缺乏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和认定标准,民政系统的养老院与卫生系统的老年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与家庭日常照护、私立养老机构与公立养老院,乃至各地正在展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案,在养老服务分级、服务收费和失能等级评估方面,并没有建立起一致的、互相衔接的、标准化的分级体系,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碎片化’的问题。”孙洁认为,以失能等级评估为例,可以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制定出类似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统一标准。
  “护理服务同样需要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服务价格高低和质量好坏。”杜鹏提出,从护理服务的供给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明确不同失能等级所对应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及服务水平,并提供护理产品的使用目录,让投保人事先知晓可选服务产品的类别、价格等,并由专业机构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服务有章可循。
 
  【建言】
  “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保团体险”
 
  “老百姓对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过程,启动初期,难免出现参保人数少,资金量较小的情况,那么不妨借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模式,先从城镇职工开始,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
  孙洁表示,可以考虑从现有社保缴费中划转一定比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像北京这样的省级统筹地区,哪怕只是从企业缴纳的20%基本养老保险和6%基本医疗保险中分别划转1%,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问题。个人也可以从1%缴费开始,进入个人账户,这样资金来源比较稳定,财务也相对可持续。”
  孙洁同时主张通过对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保团体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参照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享受5%左右的税前列支,引导企业为职工投保。”
 
  “老人护理假同样十分必要”
 
  “要想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不能单单依靠保险,还应当把多种资源和方式整合起来。”杜鹏表示,在对失能老人直接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有必要考虑对其家庭成员的支持,“例如前段时间曾经讨论的‘子女带薪护理’政策,由政府对在家护理老人的子女提供一定补贴,既弥补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满足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另外,喘息服务也是对这类家庭的一种帮助,通过短期托管服务,可以让长期负责照料的家庭成员有机会得到休整和调节。”
  孙洁也认为,即便有长期护理保险,配偶或子女也依然是失能老人的重要照料者,需要给他们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时间方面的保证,“现在刚刚放开二孩,人们普遍认为照料孩子的产假或育儿假非常迫切,而在老人的护理方面,往往并没有意识到。事实上,老人护理假同样十分必要,像德国、韩国等经合组织国家中,很多都有这样的假期,确保近亲属能够有条件安心护理老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