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十二五":幸福养老 让晚年有"稳稳的幸福"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2016-05-17

  我市早在1995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初,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23万人,占总人口的19.74%,远超国际上10%的标准,并且老年人口的增长是刚性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化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提出“幸福养老工程”,综合采取出台支持政策和老年人保障制度、兴建养老机构设施、搭建服务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我市社会化养老程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雏形显现,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变化
 
  11月16日,记者在市光荣院见到80岁的郑孝洲老人时,他正跟邻居聊天。老人很健谈,气色也不错。说起在这里的生活,老人说:“这里的生活条件真不错,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我从来了到现在,体重增加了不少。”
  老人说,自己有3个孩子,都已成家,也非常孝顺。老伴2014年去世后,他曾独自一人在家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不愿意跟着孩子一起生活,觉得不方便。但是一个人在家,饮食起居很不规律,家属院里的老人少,连个说话的也没有,感觉孤独。于是,他决定到敬老院生活。“在这里生活得好,都是老年人,能有人聊天,还可以一起打牌、打麻将,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孩子经常来看望,自己感觉生活得很快乐。”
  记者见到70岁的张秀莲老人时,她正跟比自己大两岁的张延美老人一起“复习”跟老师学的太极扇,一招一式,动作干净利落。“这里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比住在哪里感觉都好。”张秀莲告诉记者。七八年前,她的老伴得了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去世后,张秀莲决定住在光荣院。“这里条件好,身边还有医护人员,孩子们能放心。不想让他们总挂念着我,上班也不安心。”采访中,很多老人纷纷表示,现在我市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给很多老人提供了养老、生活的地方,不仅给孩子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还给老人们带来了优质的生活和服务。
 
  数字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发展迅速,全市形成了覆盖市、区、镇(街)、村(居)的养老机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公办养老机构24处,床位3515张。全市20处敬老院都得到了改造,部分敬老院在接收政府供养对象的同时还面向社会老人开放;全市新增城市街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1处,建成农村幸福院87处。
  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发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1家,总床位2166张,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38%。准备筹办的民办养老服务项目3个,床位1000多张。
 
  历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2013年6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将“幸福养老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实事;2015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全市上下抓养老工作的合力逐步提高,全市养老服务业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养老服务在设施规划、土地保障、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围绕《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在2013年的《意见》的基础上,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15年的《意见》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土地供应、市场准入、财税扶持、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2013年起,城市分散供养的“三无”对象,每人每月按低保标准的150%发放基本生活费,目前分散供养68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705元。
  2014年起,城镇孤寡老年人,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按每人每月10个小时、20小时和30小时的标准由当地政府给予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或机构养老服务照顾。
  2014年,建立了8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制度;2015年,建立了适度普惠型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将高龄津贴范围扩大到除离退休人员以外的所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
  2014年起,对低保、五保等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贫困老年人,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家庭护理补贴,增强了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市级投资建设了市社会福利院,建筑面积5786平方米,设置180张床位,用于收养城市“三无”对象;莱城区、钢城区都有建成或在建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大型综合性、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2014年,改造乡镇(街道办)敬老院10处,部分敬老院除供养“五保”对象外,还面向社会收养老人,把敬老院打造成了区域性养老服务设施。
  截至2014年底,共建设城市日间照料中心31处,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健身娱乐等服务;建设农村幸福院81处,打造农村互助养老平台;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改造闲置的设施资源用于养老服务,建成中小型民办养老机构7处。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机构养老床位7200张。
 
  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推进
 
  目前,“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信息平台联结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450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等多项服务,截至目前,已接电话订单5100多单。初步建立起了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组织护理员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养老机构院长、护理员等各专业、各层次的业务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2014年,全市共有150多名养老服务人员接受了培训。今年,我市共有80余人参加了省民政厅组织的系列培训班。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培养了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对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望
 
  我市的养老服务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初期阶段,还不能适应我市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社会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接下来,我市将注重加快转变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式,由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政府为主办服务向政府引导转变。制定好2016-2020年养老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同时积极培育民办养老机构,加大政策扶持。
  65岁的曹运河得知这些情况后说:“希望我市的养老机构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硬件条件以及服务水平上得到不断提升,更希望能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老有所依,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