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十二):社区养老可行吗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继续我们的话题,“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前几天我们报道了北京石景山区92岁的王成珍老人,一个人独自照顾80多岁的患病妻子和50多岁的残疾儿子,令人感动,又让人辛酸。但是呢,曾经对王成珍老人提供过帮助的社区养老机构一直在亏损,仅2011年就亏损18万元,没有能力提供老人急需要的上门服务,那么社区养老到底是否可行,难题如何解决,今天我们就到北京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去看一看,在这个社区,所有的残疾老人、空巢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医疗、家政、紧急呼救等种种需求,这样的社区服务是怎样开展起来的呢?

  魏华是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养老助残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行程10多公里,对30多名老人进行入户巡视和探访。

  魏华手里拿着一个类似银行刷卡机的设备,这个设备叫无线巡视机,每个养老助残员人手一台,每次探访,可以把老人的身体状况、家中情况以及和老人需要的服务发送给社区中心和为老人服务的机构。这次老人需要一个家政服务员,在魏华向服务中心发出需求家政服务员的信息。 

  李宁:是保洁公司吗,需要保洁服务你看到了吧,请尽快过去,服务后跟我们确认。

  20多分钟后,家政服务员就来了。 

  小时工: 大妈,您好,我是给您做小时工的,您看哪儿需要搞一下。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养老助残员 魏华:您给她说一下。 

  魏华告诉我们,什刹海社区的助残服务是由北京市政府出资购买的,专门给高龄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2006年,北京市陆续实施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四种类型的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第一类是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乡低保老人;第二类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 保标准,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第三类是 60周岁以上市级以上劳模和归国华侨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第四类是80至89周岁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独居老人,以及90至 99周岁的独居老人,100周岁以上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各有各的需求,怎么能及时了解老人的 需求,为老人提供服务呢?为了及时了解老人的信息,北京市民政局在全市、包括什刹海社区为这些老人配备了一种叫“小帮手”的电子服务器。 

  魏华 :大妈,这个小帮手,好使不好使。 

  大妈:好使。 

  魏华 :会用了吗 您用用我看看 

  除了普通的手机功能外,“小帮手”电子服务器专设了亲情键、短信键、朗读键、急救键、报警键和收音机、手电筒等功能的,按键的数字很大,方便老人在出现紧急情况下使用。 

  魏华:这个3呢是卫生站的电话,假如说你身体不舒服了,头晕了什么的,你就长按一下3,3是卫生站的电话,就拨出去了。 

  “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的短信键可以一键联通到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平台,由平台的服务员把老人的口語变为短信转发到子女的手机上。其中小帮手的亲情键尤其让老人喜爱。 

  魏华: 一摁这个2是您儿子的电话,这个用起来比较方便,比电话方便,一长摁就连接到您儿子的电话了。看您儿子给您说话呢。问您什么怎么样,大妈身体挺好的。 

  魏华:有什么需要就给我们打电话,不管什么时候,我不是给您留的电话吗,您就打我这个电话。咱们服务中心给您的卡?您一般都干什么用? 

  大妈:就买点吃的。 

  魏华:还可以理发。 

  快速反应系统和小帮手专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服务、紧急救助、信息咨询等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也开辟了信息化、高科技产品为老服务的途径。通过一键式联通,北京市已有450多人次通过999紧急救援中心得到了紧急救助服务,有许多老人由一键通挽救了生命。 

  北京市西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主任 毛宗胜:我们养老助残员主要职责,我们觉得有这么几项,一个是进行对老年人的一个定期的一个入户的形式探访和精神慰籍,安检提示和信息需求的反馈,这是一个主要的职责。

  无论是无线巡视机还是小帮手,它们的信息都要汇总到社区服务中心,这些信息经过长期积累和分析,可以让社区今后的服务做到更加有的放矢。 

  什刹海社区老人们得到的服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根据我国发布的2011-2015年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将成为绝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为了满足居家老人的就餐需要,北京市的鼎力社区专门设立了老年餐桌,一份午餐8块钱,这样的老年餐桌能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鼎力社区的王嘉向和张玉贞夫妇都已经年过八旬,两位老人身体没有大的毛病,但是自己亲手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张玉贞:人老了,也做不动了就是说,在家里去买菜,回来打算怎么做,怎么弄的,有时候心里想作没有力量去做。另外一个腿不好了,我这个腿在家里坐轮椅,一个腿去厨房去弄,两个人都这么大岁数了,都不方便。

  两位老人偶尔也会打起精神做饭,通常是请小时工代劳。不过现在,眼看就到了饭点了,家中没人做饭,两位老人却不慌不忙。

  张玉贞:我们(居委会)书记告诉我,现在请个比较就是好一点的厨师在那儿做各种各样的菜,我们去了真是不错,吃的挺可口的,价钱还便宜。

  原来,在他们居住的小区内就有一处食堂,是八里庄街道办事处为社区的老年人设立的老年餐桌,每天在吃饭的时间都有大量居住在周围的老年人前来就餐或者打包食物,这里菜品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个比较实惠的价格。

  社区居民 赵长礼:我们一般经常在这儿吃饭的给我们办了一个卡,这个卡8块钱一份,就是两个菜,一个汤,主食就随便,这样花钱也不多,也比较方便,也省了我们做饭

  在这个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以8元钱的价格就餐,比普通价格低2元钱,这让周边的老人感到了便利和实惠。

  那么餐厅对老人以这样低廉的价格能否维持经营呢?餐厅的经理告诉记者,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利润,不过北京市政府每年会给他们提供2万元左右的补贴。

  海淀区鼎力社区建工双兴食堂经理 徐大成:现在经营状况对老年人不赚不赔,从政府给了这块补助以后,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积极性,让我们以后把这个食堂,把老年小饭桌做得更好。

  海淀区八里庄街道鼎力社区主任马小云告诉记者,设立老年餐桌虽然不赚钱,但参观的参与度非常高,现在他们社区已经有 家餐厅开设了老人餐桌的服务。

  海淀区八里庄街道鼎力社区主任 马小云:通过这一年多时间开办,社区老人对咱们饭菜的质量上,价格上,其实关键他们实际的困难,让孩子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通过我们社区居委会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在老旧小区,整合本地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举家养老新的生活方式。

  海淀区鼎力社区建工双兴食堂经理 徐大成:当时居委会找到,北京市政府号召老年小餐桌这一块,包括空巢老人,后来就找到我了,找到我了这是一条公益事业,我想这个公益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

  在北京市民政局,我们了解到,2007北京市政府首次出资1亿元为20万老人购买养老服务,从2008年开始,本年满60周岁以上的无社会保障老年人每月可获得200元福利养老金,惠及70万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设立老年餐桌只是政府购买的众多养老服务当中的一种,目前政府购买服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额购买,如购买民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向青少年和老年人开放的项目;第二种是购买服务成本,社区养老院、日托所等社会组织在运作项目时,已从社会上筹集到部分资金,同时项目又是非营利的,对于这样的服务机构,政府经核定后,按活动成本价格购买其服务,再提供给老人;第三种是资助补贴,政府对社会组织实施的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购买餐馆服务,设立老人餐桌,专为老人提供配餐,而政府财政则按照成本价格6%的比例补贴给餐馆。 

  在提供服务的餐馆,像王嘉向和张玉贞这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使用政府发放的老年券,他们每人每季度可以领取300元的老年券。

  张玉贞:国家给我们80岁以上的老人都发那个券,我们那个券就到那儿吃了,很省事。

  老人告诉记者,这些老年券不但可以在餐饮服务时使用,还可以用于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管道疏通、洗衣、理发、照相、医疗等多种服务,在这份八里庄街道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商列表当中,仅这个地区可提供的服务商就有66家之多。

  张玉贞:社区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们现在心里特踏实,我们孩子不在跟前,我觉得心里有底就放心了,有一点大运用,找社区,书记、主任两个都帮着一块解决,你说我们还有什么顾虑呢。

  据了解,北京市民政局正根据老人的需求和社区养老资源的总量,准备推出适当的收费,在老人能够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方式使将这种模式健康地运行下去。 

  北京市民政局 副局长 李红兵:我们发放的9.6亿的养老服务券,实际上现在已经有98%已经转化成了老人的受益。而其中,还引发了老年人自己又掏出了将近十个亿的购买服务,因此形成了20亿的市场,我们要通过市场的参与,通过政府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更多的市场的主体参与以后,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市场服务。

  在老龄化、空巢化趋势加重的情况下,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如何才能走得更远?老年餐桌这样的尝试显然是越多越好。对社区养老的老人来说,最担心的实际上是失能,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护理,社区养老怎么来满足失能老人的需要呢?再来看看北京市玉渊潭社区的尝试。

  杨桐桢:我这个类风湿总疼,这个疼,这个类风湿止疼药,这个不敢不吃,这个吃了这见效,那个吃的不疼不痒的,对肝,对胃,我说我何苦呢。

  但是我告诉您,那个药,因为它不明显,你看不到效果,等您看到效果的时候,就是过了十年,又过了十年,没有得脑血栓。

  我还活十年,我都84了。

  要活好久呢,120不是梦想。

  正在和医护人员聊天的老人名叫杨桐桢,今年84岁,因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玉渊潭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愈后照料服务。

  老人有三个儿女,儿子和大女儿都在外贸部门工作,经常出差在外,小女儿家离老人又比较远。

  杨桐桢:在身边,等于不在身边,今天出差,在我身边的时候很少。

  一遇到头疼脑热,老人就得往各处医院跑,但是由于需要做轮椅,出一趟门就困难重重。

  杨桐桢:我们的孩子不是像一般工厂,我把厂关了,给看病,他们也不行,谈判,谈判谈判,好多外国人,你不能走,我妈病 我也不好意思这么干,我一般不找他们。

  玉渊潭卫生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最早推出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针对社区养老的老人,他们可以提供康复或医疗护理,服务中心可以免费上门服务,如果需要到医院,服务中心还能出动专门车辆接送。

  杨桐桢:前一段时间输液去,他们对我照顾,给开了一个一个病房,到时候打针,我在人家派车,主任给派车,里边屋里头,你往哪个屋都行,派车他跟着来,接着去,然后呢,打完了,有的时候我回不来,车没有时间,我就在那儿吃吨饭,他们跟我食堂买点饭,再回来。早上8点多去,有时候3、4点钟回来。

  杨桐桢的女儿:比如心脑血管每年可能都要去稀释,打点滴,打一个疗程,他需要每天要去,上次要是平时我们都得请假,一天早晨晚上的打,然后肯定是不太方便,前一段时间他们正好有这个政策,每天早上车来接,然后打完了以后中午在那儿吃一顿饭,下午给送回来,太好了,又能解决她的情况。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居家老人实际上有三怕,一怕贫困,二怕疾病,三就是怕失能。失能是养老当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疗和康复。为此,2011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和公共委公共服务委员会共同整合、创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为慢性病、手术后及半失能老人进行专业护理。

  李红兵: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老龄的结合,就是老医一体,让它直接支撑社区的为老的 这样一个医疗、康复和护理的服务。

  在玉渊潭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康复照料中心,我们看到,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愈后康复,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以及心理指导,每天8点都要出车分批次由医护人员将老人接到中心进行康复或医疗护理,老人中午在中心病房吃饭和休息,下午进行了理疗和康复,再出车由医护人员将老人一一送回,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病人在康复照料中心接受服务。

  玉渊潭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科主任 赵卫华: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老人不能来咱们这,不能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的原因,他不能来这儿,这样的话,我们就深入到他家里面,去给他进行一些生活照料,包括健康的质询,管理。

  在这个照料中心除了基础的医疗服务外,设有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可供休息的房间,此外,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赵卫华:治疗这地块就是医保报销,再就是接送,需要接送就是一个接送的费用,再就是一个吃饭的费用,就是这两个费用,其他的没有什么费用。

  F:你好,大夫。

  C:你好。

  F:我想咨询一下,我的血压高,吃药是不是必须连续。

  C:对,你血压有几年了?

  F:我的血压好像现在有四五年了。

  C:有四五年了,是吗?你是医院诊断的是吧?

  F:对。

  C:你说。

  F:要是不高不吃也行吧?

  C:一般是诊断高血压的话,不要擅自停药,如果血压控制稳定的话,然后可以告诉大夫,然后大夫给你调一下药。

  在玉渊潭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一个远程视频健康管理系统,目前,服务的区域涉及海淀区5个街道的5家社区,在这些社区的居委会都有一套终端设备。

  赵卫华:离社区居民更近,让它在家里就可以通过这个终端,进行一些健康的体检,比说心电图,血压,包括一些血常规的检测,都可以在社区居委会进行检测,检测之后直接通过网络的系统,传到咱们主机这一块,从咱们这个主机这一块,有咱们聘请的这些专家教授来直接在实时对于他进行一些指导,这些免去他到大医院,挂不上号,看病难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市的社区养老,特别是老年人的日间医疗护理和慢性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 梁燕华:2011年民政局和工委联合在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了两年社区的医疗服务,它的目的是解决老年人就进看病方便,同时解决日间康复照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说,目前医疗服务中心主要还是依赖政府投资,其实养老是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由政府搭建养老服务框架,吸引更多的社会的资金和更多的服务机构参与进来。 

  李红兵:就是应该把这里的资源和相关为老服务的人,都在这样一个平台当中去集聚起来,这样使我们为老服务的人、财、物能够更准确的投放到社区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区域当中,为老人在15分钟的服务圈当中,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正如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所说的,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介入,才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可行之道。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规模,在更大范围内,诸如北京这样的探索和尝试能否复制,如何推广?广告之后,请继续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欢迎回来,前面我们看到,在北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一些街道社区的残疾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得到了较好保障。但北京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通过市场化运作,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才是最终方向,那么如何为社会资金、社会机构进入养老市场打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养老将解决7%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朱文俊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它是要通过这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等等,那么提供两种功能,一个就是收养日间暂时没有人照料的老人到我这个社区来,白天在我这儿接受养老服务,或者是个别的在我这短期寄养,晚上也在这儿的这种托老所,这是它的一个功能,另外一个功能呢它要为这些居家养老这些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朱文俊认为,社区养老在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有其独特的服务内容。

  朱文俊:这个社区养老主要是解决的半失能老人到已经几乎是全失能的老人来给他们提供相对专业的这个照料,康复护理服务/它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也能够将自己承担不了的失能老人的这个养老服务,通过他可以转送到这个机构去养老。

  虽然社区养老在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当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朱文俊:我想主要是在于收费上不去,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导致很多民营的这些养老机构它没办法去持续地健康地去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除了经营困难,社区养老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在大量居住区建设规划当中的缺失。在比利时,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公立养老院,每家养老院会派护理人员为老人上门服务,例如把每日餐点送到老人家里,还可以帮助老人理发,足部护理等等,费用都很低。退休金低于1000欧元的老人就有资格申请进入社会福利中心下属的各个社区公立养老院。然而在我国,社区养老建设却严重滞后。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约有2700多个城市社区,然而在民政局备案的社区养老院却仅有4家。

  朱文俊:一个是这个我们国家的这个居住区的这种建设,房地产开发的速度非常的快,另外呢,就是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对这个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去更好的生活,这个认识还不够,从政府到投资企业,到社会大众,是近些年来才开始真正的去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朱文俊认为,要想解决社区养老面临的难题,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政策扶持。

  朱文俊:第一呢,就是在这个用地规划方面,首先要保障这个在新建小区当中一定要有一定的这种养老设施的配套,就是社区养老的这种设施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规范那么去真正的落实到位。/那么第二条我认为就是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比如说这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旧小区里面用哪一部分的用房来转变用途变成日间照料中心,或者托老所。那么另外呢,就是无障碍的这些条件要增加上去,那么坡道和扶手是比较简单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多层甚至是小高层的电梯如何解决。

  除了新居民区的合理规划与旧居民区的适当改造,政府还可通过减免税费、培训护理员等措施降低社区养老的运营成本,从而促进民间资本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朱文俊: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对它的这个支持最主要是要想办法要降低它的这个成本。使他们能够在有限这样的收费,这种能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呢,实现可持续的这个发展。

  事实上,除了节目中提到的北京购买养老服务外,全国各地还出现了虚拟养老院、机构延伸服务等种种模式,这些模式都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提供了探索和经验。而就我国的现实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也必将是养老的主要方向。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前段时间,在接受财经频道记者专访时,全国老龄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最关键的是,“政府不能包办、不能亲力亲为、不能自己做这些服务,可以扶持、可以给政策,可以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相信,民间的力量将可以发挥出令人惊奇的作用。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看。接下来的《央视财经评论》当中,评论员将针对养老金欠账进行讨论,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负担到底如何化解?国企红利能否用来补充养老金缺口?欢迎收看。再见。

[经济半小时]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十二):社区养老可行吗?(20120831)
(来源:央视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