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十三):“421”家庭的一天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养老的话题,明天我们如何养老,首先来看这样一张图片,图片上两个年轻人正奋力地托举着全家老小五口人。这是一个典型的421结构家庭,一个孩子,两个年轻人,四个老人。身处中间层的年轻人,承受着赡养父母、养育子女、打拼事业的多重压力,被称为三明治一代。据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421”家庭在我国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养老将不仅仅是老人面临的问题,也将更加考验他们的子女。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呢?先来看看一个421家庭的故事。

  魏海涛:电话费是100。网费135。公交费。

  李梅:你一个月是50。我一个月是100。

  魏海涛:还有那个存车的钱。

  李梅:对。存车费。这家伙算得太细。存车费,一个月15块钱。齐齐奶粉钱他那一箱是1200。对吧。

  魏海涛:买衣服还不算。

  画面上正在算账的是魏海涛小两口,每到月底,他们都会仔细的计算每一笔开销。

  魏海涛:必须在开销的,而且不能节省的,这部分,每个月至少3100块钱。这就是我全部收入。

  小两口子精打细算,八月份并没有买衣服、应酬、出去游玩,但魏海涛一个月所有的收入还是都被花掉了。从去年年底,李梅生下女儿之后,一直没有出去工作,现在两口子每月固定的收入就是魏海涛的工资。而女儿出生之后,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大了许多。

  李梅:一个月,现在省着省着,也得将近一千多,到两千。

  魏海涛:基本上两千块钱的花消开支预算。

  记者:她一个人。

  李梅:对,她一个人。

  魏海涛:她现在小,喝得少,一个月奶粉一千块钱算是比较省的了。这些玩的东西都是亲戚朋友买奶粉做促销给的玩具,还没有牵扯到自己花钱给她买多少东西。关键在吃上面。

  李梅:吃这个东西我们不能给她省,基本上能给她省的,我们就是能省就省。

  这个40多平米的房子是魏海涛岳父的家,自从女儿出生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就和岳父母住在一起,老两口每月各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现在除了帮她们带孩子,多少还会在经济上帮衬魏海涛两口子。

  魏海涛: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钱,各项的这个开支收支这个东西,够肯定是不够这个东西。

  但是还好,因为两边的家长,都帮衬着。父母的补贴是什么,就是平常的时候,比如说在家吃饭,然后包括一些齐齐像什么打针,然后像齐齐有时候这些这个,衣服,(父母)用他们的养老金去负担着我们,其实我觉得这个,怎么说呢,这个不是说很惨,这是一个真实的现实。 

  魏海涛告诉我们,他们双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退休职工,退休金并不多,每当看到双方父母在生活上补贴他们,给孩子买吃的用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们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省吃俭用积攒点养老钱还要补贴给他们。而最让小两口忧心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方父母的身体都越来越不好了。

  魏海涛:老太太就是头两年光做的关节置换,腿走路不太方便,老头就是糖尿病,也是有5年了吧,前一段时间腿,也因为糖尿病带的,就是感染了,化脓。他那血糖控制不下来,伤口不能愈合,麻烦,走路有点费劲。还有哮喘。

  魏海涛的父母住在北京远郊区,两位老人家的身体还不如岳父母。

  魏海涛:我父亲他那边的腰,右侧这个,也不是那个脊椎骨有问题,右侧的腰起一个大包,是压迫神经,腿一到这个变季,或者是刮风下雨,他这边的腿走道费劲。那时候医院也是一直想让他去做手术,但是他一直 没有考虑要做这个手术。然后我母亲这边一直颈椎比较严重,医院说该做医院,该手术,老太太也是不去,考虑经济问题。

  两年前,魏海涛的岳母曾经做一次更换膝关节的手术,那一次魏海涛夫妇就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岳母:整个治患三万,再加手术费5万多块钱。做手术可能要钱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继续我们帮不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晚上,老太太做完手术,头几天的时候我可以在医院陪住。早上起来回家骑车回家给拿下早点,然后可能老头醒了,再去接我,我再白天回来睡觉,就是这种情况。

  一个手术花了五万多,除去报销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是老两口用仅有一点的积蓄支付的,他们不忍心给孩子们添负担,也知道孩子们没有钱。眼下双方的父母都病痛缠身,他们看病吃药的费用还都靠各自的退休金在维持,如果有一天病情加重,需要手术、住院,魏海涛夫妇俩根本无力负担。

  李梅:以现在我们俩的能力,如果说双方父母真的得了一些,比如说比较大的重病的话,那可能真的没有任何办理,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除了把他们照顾好,剩下的就是掉眼泪了。

  父母生病了自己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自己有了孩子,父母还在尽可能的补贴,这让李梅感到很内疚,为了能让父母少给自己补贴一点,李梅在家里接了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李梅:趁她跟老头老太太玩的时候,或者是她睡觉的时候,我就做一些活。

  反正我这些补贴,顶多可能当做平时的零钱钱。A:毕竟完全靠他的,这些工资,肯定也不够。我们可能想吃点什么,或者说想买点零时吃,家里老人大人都得吃点什么零食,不能完全只靠老头老太太给你买。自己也都零花钱补充一下。

  李梅以前自己开一家小饰品店,赚多赚少她都无所谓,但是眼瞅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家里要用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她决定等孩子再大点,出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李梅:不能像以前似的,必须得找一个稳定一点的工作。看自己能力吧。不能说,因为也这样站过柜台的经验,在商场这方面导购,或者说,要么就是,不行的话也是跑销售,因为以前也跑过类似这方面的工作。

  (隐黑  空警 做饭  李梅父亲做饭)

  李梅:基本上都是我爸做,我每次下厨房,我爸就是不放心。所以基本上都是他作。

  从小到大,作为独生女,父母对李梅百般呵护疼爱,虽然已经成了孩子的妈妈,但她的爸爸还是不放心也舍不得让她下厨。现在魏海涛一家三口住在月岳父母家,老两口虽然要操心的事情多了,但只要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天天抱着小外孙女,老两口就感觉特别开心。

  同样作为独生子的魏海涛,虽然现在大部分时间住在岳父家里,但他时常会挂念自己的父母。

  魏海涛:您最近这个身体怎么样,前段身体看年脸发黄。,您到时候回去的时候注意。不行早点回去,说什么时候拿钥匙了吗?行吧。行吧,到时候那个再回去的时候,路上注意安全。行吧。让老头自己也注意。好了。拜拜。

  魏海涛的父母住在远郊,每去一次路上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孩子太小、平常工作也太忙,他们有快一年的时间没有回去过了,上个月,魏海涛一家三口才回去了一次。

  魏海涛:那边有时候也回不去,真的有时间的时候,可能还要往那边跑。

  妻子:想去看看父母,照顾一下老人的心情。

  魏海涛:我是这么说,我是说这个我们如果不在了,您可能还能多休息休息。大家其实你说,自己爸妈谁不想,肯定都会想,但是有些事情没有办法。

  魏海涛:也是没有办法,哪天老太太说你们走了,心理挺空感的。

  魏海涛:我自己也难受。(哭了)她哭没哭。她有时候可是在掉着眼泪,跟你说这些。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他们去说,没有关系,无所谓,你们可以怎么怎么样,但是其实你不能信啊。但有时候呢,你就必须让自己,你就信了。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去了魏海涛家,李梅的父母也会觉得空落落的。

  魏海涛:之前没孩子的时候,我们俩就是那边三天,这边四天的时候,快回来之前,得先问,什么时候回来,会不回来,反正得先问。老说,就是家长都是这样,老说你去看看去把,或者说没事工作忙就别回来了,不是这样,你真回去,你再走他们适应。这反正也是挺残酷的一过程。

  在物质上没有能力给予父母回报,在精神慰藉上能给予双方父母的也很有限,这让夫妻俩很愧疚。他们无法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该如何赡养年迈虚弱的四位老人。

  李梅的妈妈:实在不行,让上敬老院去。但是没有钱,敬老院最低等的,这点钱,看病,再住敬老院,最起码也得要连千块钱,一个人咱们这一千块钱,到一千五,怎么也得留看病的钱。

  记者:你们住敬老院。

  李梅的妈妈:实在不行住敬老院,都有照顾,你有什么病他们也照顾,不用子女。在家里头,一在床说你么弄,孩子没法弄,在屋子在床上,在厂商吃床上拉怎么办?

  记者:你跟孩子说吗?

  李梅的妈妈:没有。两人没事聊天的时候说过。

  说到以后要去养老院,李梅的妈妈显得有些沉重。

  (表情 有点沉重)

  记者:商量过。

  李梅的妈妈:嗯。

  老两口想着为孩子们减轻负担,而魏海涛两口子也对将来作了打算。

  魏海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中国你传统观念来讲的话,没有这一条,养儿防老,养女儿也防老。就是没有说,以后让老人去养老院,如果说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每个月也是固定的开支,我跟我爱人曾经商量过,举个例子,如果说像现在两居室,那边老头老太太可以住在那儿,这边老头老太太在这边,我们俩就客厅。我真的想过这个。估计这可能就是最终的结果,也只能这样,因为在是421的家庭。

  李梅:之前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我觉得我的天就是蓝的,一点不用什么需要我去费心去想,(现在)压力大,有时候会暴躁。真的是这样的。压力大有时候会暴躁,如果你能忍,你会调节,可能会好一些。比如说你看到这个老人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然后你回家下班的时候,孩子就趴在你身上,你必须得抱我,你抱我的时候,我就趴在你身体,怎么说呢,撒娇,耍赖,这种状态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是只有你能体会到的,所以说有压力,确实大,大,但是其中也有乐趣。

  看得出,两位年轻人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未来生活,充满了焦虑。最近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到3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很多中年人的计划,是积极增加家庭储蓄,尽量压缩消费支出,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接下来,我们再到一个农村421家庭去看看他们的故事,这个家庭遭遇意外变故,年轻的妻子承担着全家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难题等着他们呢?

  她叫韩金红,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任集村的一个普通村民。

  1998她和丈夫结婚后,夫妻俩都在村里的砖厂上班,两个人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平静、稳定。韩金红告诉我们,她结婚的第一天,就和丈夫商量过,两个人都去打工上班,好好努力工作,给家里多攒钱。把孩子养大,供他们上学。等爹妈老了,拿钱给老人养老安度晚年,再给老人送终。前两年公公做了胃穿孔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没多久,婆婆又查出高血压和冠心病,她和丈夫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勉强支付给婆婆买药、看病。全家的日子一下子紧张起来。

  记者:两口老人现在身体都有什么毛病呢?

  韩金红 :每天吃药,头疼、头晕、血压也稳不住,有时高,有时低。

  韩金红家的小院里养了很多家畜,小院边上是韩金红家的两间瓦房,为了饲养家畜,大的一间已经成了草料房,韩金红的公公婆婆只能住在隔壁的小屋里。婆婆今年64岁了,有严重的高血压,不犯病的时候还要帮韩金红做饭带孩子。一旦犯病,一天两次要吃药,卧床休息。对于韩金红来说,本来就艰难维持的家,又失去了一个帮手,同时增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婆婆告诉我们,她的老伴也63岁了,去年做了胃穿孔手术后,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为了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到村里盖房的工地扛砖干活挣钱去了。

  婆婆:不好。他要是不出去挣钱,谁干活啊。

  那么大岁数去干活去,不干活行嘛,不干活怎么活。

  说起老伴这么大的年级还要出去扛砖养家、还债,婆婆满是皱纹的脸上满是担心,老人的眼睛一次次被眼泪打湿,说不出话来。面对我们的镜头,老人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难过,转过身默默地抽泣,不再多说什么了。在村里,像韩金红公公婆婆这个年纪的老人并没有特意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生活好一点的家庭,老人在一起喝喝茶、打打牌,最多帮着照看一下孩子。家里的所有生活负担要靠韩金红和丈夫这样的年轻人来承担,各家压力都不小。很多年轻的男人都出外打工赚钱来养家,养老人。韩金红现在根本不敢去想公婆的养老问题。她最怕的就是:如果公公婆婆任何一个人倒下了,她真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甚至想都不愿去想这个可怕的问题。

  韩金红:我倒是没想过。

  记者:敢想吗?

  韩金红:不敢想。

  记者:是不是只能再去借钱?

  韩金红:借是借不出来了。

  给婆婆喂了药,韩金红开始打理家里饲养的家畜。家里的院子养了6只羊,一口牛和十几只鸡。这些家畜是韩金红的宝贝,她每天都会给它们上足饲料,看着牲畜吃的多,她很开心。因为只有家畜卖出好价钱,才能一点点帮家里还债。就在一年前,韩金红的丈夫在家里做饭时,意外失火,烧着了自家的房子,还把自己烧成了重伤,丧失了工作能力,韩金红没有办法也只能离开砖厂,回家照顾丈夫。韩金红家的生活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韩金红:他就是脸没烧着,浑身75%大面积都烧着了。

  公公婆婆自己不能养老,还要翻回头养他们。这样的日子让她和丈夫觉得在村里很丢人。

  韩金红的丈夫:我现在父母是养我,人家都是儿女养父母,这个是父母养儿女。

  记者:那你们的儿女以后教育上学怎么办?

  韩金红:那还得靠我爹,…咱们出去干活去,打工。

  出事后,韩金红带着丈夫在济南军区医院住了139天。医院确诊丈夫全身面积75%的重度烧伤,韩金红到处借钱凑了20多万,在医院给丈夫植入了人造皮肤,才保住了一条命。出院以后,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丈夫,日常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只能在家躺着。一个大男人不能劳动,要靠老婆来伺候,这让韩金红的丈夫对今后的生活非常生活绝望。

  韩金红的丈夫:真想过死。要是能死,早死了。我就觉得等我走了,我父母怎么会…我下边还有两个孩子呢……

  韩金红除了每天要给丈夫换药、喂饭外,每天最担心他的情绪波动,生怕他想不开走了绝路。面对几乎残废了的丈夫,韩金红只有想办法刺激丈夫,让他多想想孩子,想想这个苦难的家。

  韩金红:也说好听的,反正也说不好听的,想想老的,想想那孩子,要不然你走了…此后你将近半年,你舍下20多万块钱的帐谁给你还啊?

  丈夫出院后,已经没有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欠了20多万的外债。韩金红不得不辞掉了砖厂的工作,回家伺候全家老小,让这个原本就要紧衣缩食过日子的小家彻底塌了天。为了还债,韩金红只好向办法多干点活赚钱。下午3点,韩金红开始了她另一个工作,制作小饰品。这是她从村里一个朋友那里接来的活,她告诉我们,把这些铁质的项链拆开,再按要求做成各种头饰等装饰品,卖给收饰品的商贩,每个饰品能赚3角6分钱。

  记者:一个多少钱?

  韩金红:一个三毛多,三毛六。

  记者:就你弄成一个三毛六?

  韩金红:对,弄成一个三毛六。

  记者:多长时间能弄上一个。

  韩金红:一天能有20、30个吧,六七块钱。

  记者:一天能挣六七块钱?

  韩金红:挣六七块钱也比坐着强,能挣六七快呢,你干不了别的,就像白天吧我又不上地下,看到我就多挣点,能干到11点,12点的。

  韩金红除了照顾生病的丈夫、婆婆、饲养的家畜,还有不满一岁的小儿子,此外忙里抽闲就在小院里制作这样的小饰品。在她看来,每做成一个就离还清20多万的外债近了一步。韩金红和丈夫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上小学,小儿子叫新新,还不到一周岁,长的虎头虎脑、非常可爱。下午两点,小儿子哭闹起来。小家伙还不到一岁,但胃口很好,除了喝奶,总是哭着要吃东西。家养的鸡下的蛋,都给小家伙吃了也不够。面对孩子的哭闹,韩金红毫无办法,只能尽量拍着孩子多睡觉。小家伙还不明白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昏昏地睡去了。

  记者:现在欠的外债还不了,父母也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也需要你来照顾,这所有的重担可能都要压到你的身上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韩金红:嗯。

  记者:你会坚持吗?

  韩金红:会。

  记者:会很难很难。

  韩金红:嗯。

  记者:你怎么想?

  韩金红:我不放弃。

  记者:肯定不会放弃吗?

  韩金红:嗯。

  韩金红:因为还有孩子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丈夫突遭不测,妻子要承担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生病的老人也不得不出门打工贴补家用,我们祝福坚强的韩金红一家,日子能早一天好起来。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了总人口的10.2%。20年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高达23%。与此同时,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进入婚育年龄,很多家庭都将面临两个年轻人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形。而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四代同堂的“8421”的家庭也会变得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家庭结构变化,我们的社会养老体系,是不是做好准备了呢?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

  在韩金红家不远的村路旁,一户人家正在翻新自家的房子。干活的工人里,穿着白汗衫的老人就是韩金红的公公康希俭。虽然已经63岁了,但康老汉年轻时四处打工练就的一副好身板,在工人堆里也显得十分显眼。把水泥板装上了拖拉机,外墙砌砖的师傅又催他上砖头,康希俭又赶紧过去给架子上的人递砖头。没过几分钟康老汉已经满头是汗了。天气很热,同村的工人怕他年纪大,在工地晕倒被砸伤,让他到旁边筛沙子。虽然现在已经立秋,但秋老虎的日头依旧横在当空,33度的高温下,康老汉一锹一锹的铲着沙土。在他心里,每铲一下,都是在为这个家还债。

  记者:那您现在工作一天能挣50块钱?

  康希俭:嗯,50、60块钱。

  记者:这个工地干完之后呢?

  康希俭:干完之后那边还有。农村现在…一步步的,小活。

  记者:累不累?

  康希俭:能不累吗。

  记者:身体还能扛得住。

  康希俭:扛得住。

  记者:那现在就是家里边负担全在您身上了?

  康希俭:对。

  不远处几个上年纪的老人一边在屋檐下乘凉,一边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们和康老汉聊天。康老汉很羡慕他们能这么悠闲,但他自己不敢有这样的奢求。

  记者:想不想像他们一样,坐在那儿,没事抽根烟。

  康希俭:想是想,就是这个负担,也不敢,不敢不去做。

  虽然话很少,但康希俭说他很享受和我们聊天的时间。因为这样,他也正好能在树荫下抽根烟,喘口气。康希俭抽的是最便宜的散烟叶,他熟练的抽出纸,卷上烟,美美的抽了几大口,看着自己家的方向,想着心事。采访中,康希俭一直在冲我们微笑,从没有抱怨什么。他说,无论自己抗不抗得住都得抗,扛到干不动为止,因为这个家原来靠他,现在也只能靠他。

  记者:那你想没想过干到什么时候是头啊?

  康希俭:把债还完。

  记者:把债还完?你一天是挣50块钱,现在还欠20万,什么时候能还完?

  康希俭:时间长了,什么时候干不动那也没办法。

  康希俭告诉我们,今天是发钱的日子,他特高兴,一支烟还没有抽完,他就急忙忙赶回工地去了。晚上收工以后,康老汉果然带回了这个月的工钱,刚刚领到的工钱,他兴奋的点了很多遍。

  “点钱”

  康老汉从工地领回了两千块钱,但这两千块钱在这个家里还没有待够5分钟,就要给别人送去了。韩金红和公公商量以后,决定先把钱给村头的一个等钱用的远房亲戚送去。刚睡醒的小儿子,以为我们跟着他们去走亲戚,趴在妈妈的肩头,好奇的看着我们的镜头。为了给丈夫看病,韩金红一家向这个亲戚借过7000块钱,一直没还,今天韩金红先来还一部分。

  韩金红:大爷,干不了吗,还不太干。他开支了。

  亲戚:不是,这事挺困难的。

  韩金红:你点点。你用就一时,没有也不行。

  还完了钱,韩金红不想和亲戚寒暄什么,也不好多再说什么,直接默默地回了家。这时婆婆已经可以下床,开始准备晚饭了。用干玉米叶点着了火,婆婆开始熬棒子面粥,中午做好的馒头也是晚上的主食,要在锅里在热一下,加上一点咸菜,这就是每天韩金红一家的晚饭。在婆婆做饭的时候,韩金红又告诉了我们她家里的一件难事。公公身份证的年龄在20多年前就被当地派出所登记错了,少登记了6岁。63岁的康希俭身份证上的错误年龄只有57岁。一直领不到村里规定的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55元钱的养老金,不但这样,每月还要给村里多交100多元养老金。5年前,她就联名很多证明人找过村大队书记,希望能给派出所开个证明,把公公的身份证改回来,享受每个月55元的养老金。但村里一直不给开证明。

  韩金红:他不给开,他说你花钱也巴不出来。他说办不了,得花钱,这家庭也困难,也没有办。

  公公的身份证没法改,刚刚赚回的钱就还了债,韩金红也没什么心情多说话,婆婆只是做饭,一声不吭。丈夫和大女儿说没心情吃饭,全家吃晚饭的就剩下了三个大人。本来就很清苦的晚饭几个人吃的更加沉闷了,只有不停吵闹的小儿子吸引着一家人的注意。

  小儿子哭一声。

  婆婆:吃饭,快来吃饭。不照你。

  无论婆婆怎么说,韩金红的大女儿还是不肯出来吃饭,韩金红知道:女儿大了,家里的情况让孩子很害羞。于是默默的到屋里开始为大女儿辅导功课。我们知道,作为母亲,她内心充满了对大女儿照顾不到的愧疚,也正在尽自己的能力来弥补。

  韩金红: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加上哪一个。一个小时03分钟。

  韩金红:一小时30分,就是一个半小时。

  韩金红:9月10日,是教师节吧?

  韩金红:10月1日是国庆节,连国庆节都不知道,成天还唱那个。

  在屋里的墙上,我们看到了韩金红和家人仅有的几张照片。大女儿和小儿子聪明、可爱。几年前的全家福丈夫英俊,公公婆婆身体健康。但这些都被牢牢锁定在了相框里。如今她要面对的是如何还债,如何咬牙让这个家继续维持下去。生活的艰难,让韩金红老了很多,但在她的泪水之外,我们依旧听到了她的坚强。

  韩金红:早上阳光明媚,读。

  女儿:早上阳光明媚。

  韩金红:全家人心情特别好。

  女儿:全家人心情特别好。

  韩金红:妈妈抱起被子晾到阳台上,我高兴地说。妈妈心情特别好。

  女儿:全家人心情特别好。

  韩金红:妈妈抱起被子,晾到阳台上,我高兴得说。妈妈,晚上我们可以呼吸到阳光的气息了。

  韩金红:妈妈早上阳光明媚。

  女儿:早上阳光明媚。

  韩金红:全家人心情特别好。

  女儿:全家人心情特别好。

  韩金红:妈妈抱起被子晾到阳台上。

  女儿:妈妈抱起被子晾到阳台上。

  欢迎回来,刚才的节目中我们看到,421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引发了年轻人的养老压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阻挡地的到来,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依靠“独生子女养老”面临不少难题。面对人口和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我们的养老体系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王广州,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研究中国人口以及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

  王广州:我们估计现在双独家庭大概在200万左右,从总量和规模上来看,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每年从现在开始,估计增长的速度在1%以上,1%就是千分之十,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其实每年不到1%,如果生育的政策各方面不方便的话,大概到2050年,双独家庭大概增长到2000万左右,这么一个大的数,也许会接近三千万。

  王广州告诉记者,双独家庭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基本等同于“四二一”家庭。

  王广州:我们现在估计至少在1.5亿人以上是独生子女。如果说生育政策不变,各种条件,目前稳定在生育水平上,很快,独生子女累计,大概累计就到3亿人。3亿人什么概念呢,大体上就占四分之一左右。

  独生子女规模的迅速扩大让“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情况,估计到2050年,0-14岁的人口数量只占整个人口结构中的9.56%,而65岁以上的老人却会占到30%。

  王广州:这样的话带来一些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空巢老人的问题,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增长很快,少儿减少的速度又很快,造成的矛盾就凸现了。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这种人口的这种变化特别是迅速变化,它可以给整个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带来影响,不仅仅是养老,但是养老会表现得更突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进入婚育年龄,很多家庭都将面临两个年轻人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形。专家预计,未来10年,“421”家庭在我国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如何养老将成为考验老人和子女的最大问题。

  乔晓春:孩子还要养老,因为他觉得这是他的义务,然后再加上我们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又不健全或者不充分,就导致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孩子,所以中国的两代人之间这个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有了这个问题以后,这个孩子比较少以后,那么养老不仅是老年人本身的问题,也是子女的问题,对两代人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王广州:尤其是我们经济不是很发达,家庭的储蓄、个人的积累又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我们有调查,就是70%、80%的农村老人没有积蓄,这样的话通过经济其它的个人解决养老问题就带来很沉重的负担。这个负担在谁身上呢,要么是子女,要么是自己,总得有一个人承担,所以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由于快速的老龄化,带来一部分的矛盾,或者说由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跟不上,这些应该怎么办。

  王广州:父母什么时候生病也不是计划好的,也不是通知他一声,今天你来明天你就可以回家了,它有突发性对不对,谁来养活父母,谁来照顾父母,不是说子女,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他需要人手。子女是有钱有力是最好的,关键是有心无力就麻烦了,可能会影响他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乔晓春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都遭遇养老难题,老龄化的急剧到来对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必须积极应对。

  乔晓春:比如说日本,为什么20几年发展不起来,国际上的学者一致的结论就是老龄化带来的,不是日本的经济不好,也不是他的体制有问题,就是整个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老龄化速度太快,然后国家为解决的老龄化的压力太大,所以一下子把经济就给牵扯住了,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了。

  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了总人口的10.2%。20年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高达23%。乔晓春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很大考验。

  乔晓春:如果现在再不解决,我们不仅是晚了,我们会丧失很多机会,那么因为老龄问题是一个人口问题,人口是有惯性的,人口惯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问题爆发以后,它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会急速加剧,而且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都阻拦不了这种严重的趋势/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就会承担非常大的痛苦,那么不仅老百姓承担痛苦,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养老仅仅依靠个人和家庭难以实现,尽快实现养老的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乔晓春: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针对养老这件事情,第一就是属于经济保障,就是现在政府组织现在社会养老保险,还有一个是属于照料这一块,就是因为老年人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缺钱,还缺什么,缺照料,那么要有人为他提供服务,这一块在中国几乎是空白,在中国几乎是从照料角度上来说,这种公共的服务几乎是空白。

  王广州:就是几个名誉,第一个是日常的这种照料服务,第二个可能是医疗保健,第三个可能带来一些劳动力或者产业结构的改变,因为你现在服务业的模式,你跟老年人口的需求,包括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跟他的需求可能还是有特点的,比如老人都希望就近、方便,他长期的慢性病,不可能天天去住院或者在医院,再一个更多的老人不愿意离家,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公共服务、公共的政策还得考虑到老人的意愿,而且这也是我们从政府社会各方面能够提供的,我觉得应该朝这个思路来应对。

  应对“421” 养老体系要强身健骨

  老龄化和急剧增加的 “421”家庭结构,给家庭养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明天我们到底如何养老?这很可能会考验着每一个年轻人,也考验着我们目前并不是十分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针对独子养老的难题,有关专家指出,应对“421”,养老体系要强身健骨。尽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法规政策,实现养老的社会化,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让我们祝福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请继续收看财经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经济半小时]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十三):“421”家庭的一天(20120902)
(来源:央视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