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十):农民工养老 难在哪里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解说:农民工总量超过2.5亿,80后,90后农民工越来越看重社保权益;农民工养老保险难,到底难在哪里?一些利益壁垒该如何破解?《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系列节目—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今天我们要来关注农民工养老的问题,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从此就有了农民工这个词。几十年来,一代代农民工前赴后继,到现在,这个队伍的人数非常庞大了,已经超过了2亿5千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再回看那些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建设好城市,他们也老了,回到了农村,但是谁为他们养老呢?谁能够为那些如今还在城市,但是注定还是要回到农村的农民工们养老呢?2亿5千万的农民工,他们老了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演播室里两位评论员,一位是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的主任郑秉文先生,欢迎您。另外一位是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是如何来对待养老这个问题的。

  解说: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市场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80后,90后的农民工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和他们的父辈比起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除了要求提高工资待遇之外,更加注重的还有个人的福利保障,以及个人的权益。

  求职者:至少每个人的社保等等之类的,这些是属于我们个人的权利吧,我觉得应该(企业)要买的。

  解说:一些饱受招工难,以及用工荒的企业也开始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企业招聘人员:我们公司将提供带薪岗前培训和社保、公积金和工会福利,12天的带薪年假,十三薪,然后还有一些丰富多样的在职培训,和公开透明的晋升机会。

  解说:然而,即使如此,目前全国农民工的参保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6月4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641万人,公报同时显示,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亿5278万人,这也就是说,目前仍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主持人:在看过这个短片之后,我们大家都会觉得,整个这个农民工的这个群体他们对于养老,如果说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希望,或者说再深一点,他们甚至觉得这个养老的问题是一种奢望。我记得春节期间,那个张鸿你是到了广东去采访,那个时候是用工荒这个时期,所以也了解了一下他们对于这个未来的一些打算,你当时看到的这个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因为是用工荒嘛,所以这个打工的人,议价权就比较强,所以你经常会看到,他就直接问那个招工的,说你们这有没有各种保险,有一些是这么较真的。但是也有一些无所谓,当时我记得我们看到一些在那个用人大厅里面,招工大厅里面,然后有一些人说,反正有个工作干就可以,具体问到养老上来说,很多人把养老当做一个他选企业的一个标准。

  主持人:一个条件。

  张鸿:正规的或者是不正规的,而不是自己未来的一个考量,尤其是在广东这个地方,相对来说,劳动合同法执行的比较好,一般企业都会把这些,就是只要你是工厂,制造业的这样一般都会有,但是其他的那些零工就很难了,理发馆,饭馆这些可能就不能提供这个,但是很多打工的人都跟我说,说只要工资高点,就行,所以更多的其实看的还是现在的收入。

  主持人:其实张鸿刚才他看到的是一个点,是在广东地区,相对来说,那个地方的经济还比较发达,要请问郑主任,就是目前整个全中国的这个农民工,他养老的一个现状是怎样的?

  郑秉文(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总的来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主持人:低。

  郑秉文:大大低于城镇人口和农村参加新农保的农村人口,因为在这个群体里边,他们有个特殊的这么一个特征,就是高流动性,流动性非常强。

  主持人:是。

  郑秉文:如果这个制度,它的便携性不好,不利于他到处走,到处打工,那么他们参保这个意愿就要低下一些。虽然09年,我们为农民工异地转移接续建立了这么一些规则,但是现在看来执行的比例不是很高。

  主持人:对。

  郑秉文:这个也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处于这种手工转接的阶段,我们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一个养老制度一个平台,一个网络,不像银行那样便捷,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在ATM机上你都可以取款,到任何一个城市,一个角落里你都可以消费,那么这个制度恐怕在IT平台上不是那么方便。

  主持人:我们看到目前,其实农民工是有这个愿望的,能够参与到这个养老保险当中来,但是有一些技术的原因,还有一些这个工作流动性等客观的原因,所以他们有一些不太容易,那现在我们来看一张调查表,今天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就是你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吗?我们注意到,这个调查表显示是这样的,愿意是90%,那么不愿意只有10%,特别要为大家说明一下,这个调查表我们是针对农民工本身,也就是对农民工这个群体做的一个调查,也就意味着,其实90%的农民工朋友,他们都是愿意参与到这个养老保险当中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要面临的这个课题也就是更加的有挑战性,有严峻性,而且更加的有紧迫感。

  我注意到今天参与到我们今天谈话当中的人也比较多,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个新浪微博的朋友,他叫“徐兴科”,他说在杭州,多数农民工每个月一、二千元的工资,除了日常的生活、子女上学等开支以外,剩余的并不多,那么再缴纳以当地职工年人均工资为基数的这个养老保险,负担就很大了,实在是有点吃不消,那么这也是许多农民工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一个主要的原因。那么能不能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个人账户,降低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的这个门槛呢?

  刚才看到了一张调查表,同样也看到了很多农民工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调查表当中,90%是愿意参保的,而这些农民工他们觉得在支付了日常的一些开销之后,所剩不多,所以再要去缴纳这个养老保险,也确实有一些非常现实的困难。那么我们看到目前的这个现状,就像郑主任说的,这个参保率是非常低的,农民工这一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现在通过一个小片来整体的梳理一下。

  解说: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统账结合模式,也就是说,基本养老保险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统筹账户由企业缴纳,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由个人按工资的8%缴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强,同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存在无法转移的问题,导致很多农民工缺乏参保的积极性。2009年12月22号,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包括农民工在内所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单位缴纳的12%统筹基金。

  然而,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允许职工养老保险全国转移,但是,按照各地实施办法的规定,社保费用能够全部转移的只是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而单位缴纳的资金只能转移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单位缴纳的资金必须留在转出地。而单位给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用,本身属于农民工工资的一部分,而且还不少,一旦农民工要转移社保,就必须损失一部分资金,就使得一些农民工宁可让企业应该缴纳的社保费用直接作为现金发送到手,也不愿意拿去缴纳社保费。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降低经营成本,不愿意承担法定义务,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因此,相关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偏向于强势企业,没有严格依法要求企业对农民工购买保险,更没有依法对没有予农民工购买保险的企业进行惩处。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们梳理了一下,现在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08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农民工的数量是多少,是1.3亿,那么参保的人数是2416万,那么他的这个参保率是17%,我们再来看,在09年国家出台了这样的一些政策,一个就是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另外一个就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暂行办法。出台了这两个办法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情况是怎样的,其实出台这两个办法,是要解决农民工参保率低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看看情况,今年的数据是这样的,全国是2.5亿农民工,那么参保是4100万,整个这个参保率是16%,也就是说,比这个之前08年的时候还低了一些。

  那么当然有一些客观的情况,就是说,这个转移的手续比较繁复或者是怎么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农民工参保这个问题是非常的迫切,而且非常的严峻了,应该怎么办,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还倒退了?

  郑秉文:还是因为这个制度,目前不太适合于农民工参保,比如说它的便携性不太好,因为我们这个,我们这个制度,基本制度的特征是,统账结合的制度,统账结合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制度,农民工对这个制度一眼看不到底,不知道他参加以后,他到退休他能拿多少钱,所以他现在生活又比较紧巴,上有老、下有小,那么如果不参加,参加他又看不到什么,这个未来能拿多少钱,不确定性比较多。那么他显然他就不愿意参保了,所以设计复杂这是一个原因,再比如说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主持人:比如说。

  郑秉文:再比如说,他在这个异地转移的时候,现在虽然我们09年制定了异地转移的办法,但是执行起来比较麻烦,它得这个在两个月期间,他得对方接收地和转出地双方都得要认可这件事情,并且还要出具一些文字证明,说实在的是比较麻烦的,当初我们在设立的时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时候设立的建立了这么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它更加适应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他们的养老保险的一些特点,那么对于流动性非常强的农民工,那么这个制度显然不是那么太有利,所以你要想加强这个制度的便携性,适合更多的群体加入到这个制度里边来,应该对这个制度一些特征进行改善一些,改造一些,应该进行改革。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到一方面是手续比较繁复,不方便,其实从制度的本身,可能还是有一些缺陷需要改进的。

  张鸿:没错,包括转入地和转出地的这两地的地方政府的利益,就是你比如说过去我们都知道沿海是很多内地人去打工。

  主持人:对。

  张鸿:打工了以后,你等于在最年轻的时候,你把你的养老保险全交到了那个地方,然后你到年老的时候。

  主持人:你回到原地。

  张鸿:对,你要回到四川去,回到安徽去,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四川和安徽来给你支付养老的统筹那部分,那一部分怎么来呢?现在是,我们现在说是可以从沿海,也给你转出去,你不是企业给你交了20%吗,转出去12%,就是你打工的那地方也留8%,这是一个妥协的结果。

  但是我接触的农民工他们就说,那为什么他只给我六成转走了,到最后我是不是到最后,我的养老的这个级别也会下来,保障的层次也会下来,刚才我还问郑老师。

  主持人:这个会下来吗?

  张鸿:郑老师说可能不会影响。

  郑秉文:这个是不影响的。

  张鸿:但是农民工他算不出这个帐,包括我们,我们也算不出来。

  主持人:对,一直没有算清楚过。

  张鸿:我退休的时候能拿多少来,郑老师他们是能算清楚的,咱们也算不清楚,所以这个事就是说,你如果算清楚的话,可能你也不能算那么专业,你不知道,你一看只转60%,我是不是级别就下来了,还有一个就是你要算不清楚的话,你还是现实一点,农民工他毕竟压力大,刚才已经说了,所以我还是现实一点,我尽量现在能够多拿一点就多拿一点,所以在没有禁止退保的地方,可能农民工打完工以后他就还是去退保,前几年我们每年都要关注一下农民工退保的问题。

  主持人:而且这个退保率还是比较高的。

  郑秉文:对,那么退保率比较高,参保率比较低,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那么多数的农民工,包括城镇居民,他们对这个养老保险制度看的不透,你比如说,在我们现在目前新建立的新农保,它规定的缴费比例是从100起步,100、200、300、400、500,那么现在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什么呢?就是绝大部分农民工,他选择的是最低那一档,选择的100块钱那一档,一年交100块钱,而只有极少数的农民工选择了300、400、500,这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对这个养老保险制度了解不是那么太充分。

  主持人:或者说是信任也不是很充分。

  郑秉文:说白了就是信任度的问题。

  张鸿:对。如果一个月交100的话,大概退休的时候。

  郑秉文:一年,一年100。

  张鸿:一年交100的话,大概退休的时候,这个保障层次是多少?

  主持人:能多少钱?

  郑秉文:是,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就是说他这一辈子如果缴费缴到了15年,1500块钱的话,那么根据我们现在目前的人均寿命,那么男性60岁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他还有,他的余命还有14年,那么对女性来讲她还有20年的余命,所以1500块钱的缴费显然不足以支撑男性10年,女性20年的这样一个余命的退休金,这显然远远不够。

  主持人:这显然远远不够,当它成为一个远远不够的数字的时候,其实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了。

  郑秉文:所以你势必就得,政府就得进行转移支付,给予财政补贴,来支撑这个制度。

  主持人:其实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就是农民工的养老,我们为什么要探讨这个话题呢,目前农民工的人数在中国已经是比较庞大了,已经达到了2亿5千万,他们为我们建设了城市,而且为我们在城市当中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他们如今老一代的农民工已经回到农村,他们老了,而他们的子女又进城重复着父辈的故事,那么他们怎么养老,他们的子女又如何养老呢?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农民工如何养老?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调查的结果,这是数字100公司提供的一个结果,这个调查是,你理想当中的这个养老保险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看到,83%觉得这个是真正的老有所依,这个是必须,另外64%的朋友认为是公平公开公正,另外56%的人觉得是没有地区界限,另外54%的朋友他觉得是平等的全民参与,所以没有什么城里,或者是农村。那大家的愿望都是很清楚的,那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现实和大家的愿望还是有很大的一个距离,那要改变这种现状,是不是我们在政策层面也是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郑秉文:老一代农民工他们还可以回到原来的老家,去进行养老的话,那么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讲,等到他们老的时候,恐怕他们的归宿感,使他们难以再回到他们的家乡,他们已经没有自己原来意义上的那个家乡了,他们的家乡,实际上就是。

  张鸿:他们就是城里人。

  郑秉文:就是养他,育他,他在这上学,读书、长大的城市,那么他怎么能回到他的家乡去呢?

  主持人:他已经没有根了。

  郑秉文:可是他在养他,生他的这个土地上,他又不可能得到跟城市居民那样同样的公共服务水平。

  主持人:故乡没有根,而新的地方又扎不下根。

  郑秉文:对,所以这部分群体的这个养老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决策者应该未雨绸缪,为他们提前设计一个制度,让他们有这样一种预期,让他们更好的能够,或者是融入到城市当中来,或者是在家乡为他们有一个预期,总而言之,如果没有预期的话,我觉得这一代人,他们决定了我们国家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所以他们发挥的作用,他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国家的未来。

  张鸿:对。

  主持人:而且这个人数也比较庞大。

  张鸿:当然,现在新一代农民工基本上就都是城里人。

  主持人:是的。

  张鸿:他们家里没有地,是回不去的,但是城里又不能完全接纳他们,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养老制度碎片化,碎片化,我是聊了这么长时间养老我才知道,它到底有多碎,它实在是太碎了,除了区域的这样间隔,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统筹,我们叫统筹的这个单位,县级统筹,省级统筹什么的,它不统一,不是一个大池子,然后有规划的说这个大池子怎么来分配。

  主持人:是标准不统一呢?

  张鸿:池子太多,就是钱都在县里边,都在市里边,然后你一个标准,它一个标准,到最后区域的这个碎片就让大家转移接续,非常麻烦,还有一个就是身份的碎片,就是公务员一套,事业单位,然后企业,企业还有国企和民营企业,还有这个城镇居民,城镇居民然后接下来新农保,在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之间我们看到,我们今天谈农民工,其实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他们有一些是套上城镇职工,有一些是套上下边的新农保,所以刚才这个郑老师又说了,可能还有一个我们更要细化的一个群体,就是农民工里边还有一个新生代农民工他养老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是我们是不是要针对每一个群体,都单独的设一个养老的体系,到最后你这个体系的整个的,我们不说区域的转移接续了,你整个的这个疏通都很难。

  你一个城镇居民,我现在的城镇居民就算我能回到农村去,我回到老家去以后,新农保和我这个怎么对接?怎么折算?有没有换算的这个公式?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实在是太碎片。

  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非常高的一个顶层的设计,把这些都给它算进去,未来完成刚才那个网友说的那个理想,终极理想就是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养老体系。

  主持人:都能老有所养,所以必须在一个养老体系之下。那今天刚才两位评论员都谈到了这个碎片太多,那一方面我们要给各个地方的碎片打开一个端口,让他们互相能够连通起来,还有一个就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一个层次,设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这样的一个养老体系。那好,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听一听,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他们有怎样的观点和建议。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我想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实际上应该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结合起来,因为据调查,现在在城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不愿意返回农村,所以他在城市的工作,不应该再搞一个专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而应该有正式的工作,就应该与城市的养老保险应该看齐,这样才能保证他在城市定居下来之后能够生活,为那些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在城市有正式的固定的工作,稳定的工作,这些(农民工)一定强制性参保,而对于流动很大,一年可能换好几个单位的农民工,如果不愿意参保,我想可能也没有必要强制。

  主持人: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是农民工观念转变的问题,郑主任有什么样的建议?

  郑秉文:第一步,我们应该把基本养老保险,它的统筹层次,资金流管理的统筹层次真正的提高到省一级来。

  主持人:提高到省一级。

  郑秉文:真正的提高到省一级来;那么第二步,过若干年以后,我们有条件的时候,应该把它提高到全国的水平,如果提高到全国水平,那么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那么跟国外的就差不多了,你可以今天在这个省,明天在那个省,无须再去办什么手续,像你使用银行卡一样,我们现在五项基本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都是很低,都是以县市级为主,我们尽管我们在前几年,我们宣布了我们所有的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可是呢,它只是六项政策的统一而已,真正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流,它的管理,核算,收入,支出,这个层次还没有达到省级,还是在县市级为主,也就是说全国来看,还是2000多个县市级统筹管理。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十):农民工养老 难在哪里?(20120903)
(来源:央视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