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人将习惯“消费养老”——对话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专家周俊英
作者: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2016-08-18

  如今的康养产业被寄予“朝阳产业”的厚望。不过,从当前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来看,康养产业特别是养老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盈利模式尚不清晰。针对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记者近日采访了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副处长周俊英。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康养服务的市场前景如何?
  周俊英:从近年来整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来看,市场潜力是没问题的。首先是有需求的老人数量不断攀升,当前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人口规模庞大,突破4000万,预计老龄化高峰期将增长至1亿人;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老龄化高峰期来临时,这一群体的人口规模将达1.4亿;第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一代逐步进入老年,也会增加相应的养老需求;第三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消费养老”。
 
    记者:您刚才提到市场前景是有的,那么目前整个市场特别是供给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周俊英:概括起来有四点:
  第一是资源不配套。我们常说“一床难求”,其实这个问题集中出现在一些市区交通便利、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自身服务设施齐全的养老机构里。而部分郊区养老机构的空置率甚至高达50%,这说明城区尤其是核心公共服务圈内,养老需求旺盛但资源紧张。
  第二是提供的服务不够全面。有些养老机构的服务面向低龄、健康人群,且以生活照料为主,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具有康复护理功能的服务内容相对较少,但这部分正是多数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供给与需求的不配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
  第三是经营模式不完善。不少康养机构没有设计好自身的盈利模式,甚至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状况。面对不同的养老产品,餐饮、住宿、康复、护理等,他们没有想清楚哪些产品可以重点盈利,哪些产品应该薄利多销。此外,有些机构初期客源还没有稳定,便开始加入互联网概念“烧钱”,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第四是护工短缺。这不仅仅是钱和待遇的问题,更取决于行业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体系的完善。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周俊英:政府需要把现有政策扎实落地,从土地、医保定点、准入登记和税收等方面,为康养机构开展工作扫除后顾之忧。我省目前对于康养产业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健康服务业,由于涉及部门多,产业覆盖面广,产业内容块状分割严重;机构要规划好自身的战略定位和人群定位,应以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尽可能依托社区来发展,通过规模经济实现盈利,提高市场竞争力;有老人的家庭要增强家庭成员的养老能力,修复和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家庭养老永远都不会过时,必要时要提高购买养老服务的意识,将老人交由专业、规范的康养机构照料。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