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零:九江市老年护理院院长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见到朱零时,她正在给汤善发老人喂排骨汤,看到汤太热,她放在嘴边轻轻地吹几下再送到老人嘴里,那么专心,那么仔细。朱零把爱分成了110份,每一份都是情真意切。“我是他们的女儿!”院长朱零满含深情地说。

    在十里街道螺子山邹家湾后山的山上,葱茏的樟树绿荫下,有一个由110位老人、52名职工和一个院长组成的大家庭——这就是九江市老年护理院。这里宁静、安详,充满温馨和关怀,老人们在这里快乐地安享晚年,幸福地笑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开朗、干练、富有爱心,这是她给记者的印象。当记者问及她如何想到要办护理院时,朱院长娓娓地讲起了她的故事。

    1997年下半年,朱零在庐山脚下无意中看到了经贸部驻九江接待站的房子,那里环境优美,设施较好。朱零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办养老院的天然之地。1998年,朱零毅然放弃了安稳的中国外运九江分公司会计师工作,转身进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老年护理院。

    当年5月1日,朱零把多年的全部积蓄加上单位同事借贷共计40万元,全部投进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九江老年护理院。然而护理院的运营并不顺利。开张后的两个月只有一位老人,那就是朱零的老父亲。屋漏偏逢连阴雨,九八年大洪水,毁掉了朱零刚刚建起的护理院。

    在这最危难的时候,中国福利彩票“星光计划”送来了5万元的救助款,这笔钱让朱零重新燃起了希望。在对房子进行简单维修,购置器材,召集员工后,护理院又开张了。然而护理院的运营情况并未好转,1998年至2002年连续四年,护理院都处在亏本状态。朱零说,有时候真想放弃。但她是个不服输的人,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压不垮她的斗志。她的“为老人服务真情付出,为老人服务无尚光荣”的办院理念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

    直到现在,朱零还清楚地记得,第一位来特别护理的病人,是位刘姓大爷。他身患脑中风,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刚来的时候,一身褥疮,也说不了话。“万事开头难”,朱院长亲自对他进行护理,为他打针、吃药,洗澡,剪头发,把老人家料理得干干净净。老人大半年后安详地去世。远在上海工作的儿子特地送来了一面锦旗“献爱心,情真意切。全护理,无微不至。”这是护理院接到的第一面锦旗,短短十四个字,概括了护理院一个轮回的坚持。

    82岁的冯桂元老婆婆入院11年,她亲身感受到朱院长对待老人如亲生儿女般的孝顺。“天冷了,她会帮我们加衣服;天热了,她会买水果给我们。这里有电视,还有广播,今年还添置了空调呢。住在这里真好,跟家里一样!”冯婆婆一脸的幸福,对着记者连竖大姆指。

    经过朱零12年的苦心经营和全院上下职工的齐心努力,九江市老年护理院现在已经拥有120张床位,100多名老人在这里享受着细心体贴的照顾。护理院职工全心全意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精心照顾。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分为半护理、全护理、特别护理和临终关怀四种,主要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就连春节也经常是护理工们和老人们一起过。

    一路艰辛,十二年坚持;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护理院墙上挂满了“替儿女行孝,弘中华美德。”“健康的卫士,长寿的乐园。”等锦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锦旗多达20多面。如今,倾注了无限心血的护理院硕果累累,2006年被授予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第二年又被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的光荣称号。

    “一面面锦旗,一句句赞美,所有的赞誉只是对我们的肯定。但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继续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高护理水平,添置医疗器械,让老人不出门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一直把老年护理院办下去,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家的温暖。”朱零坚定有力地说。

    “爱心注定是先苦后甜,爱心创造生命的太阳。”朱零用爱、用心,编写出一曲曲动人之歌,伴随老人幸福到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