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休干休 > 动态
军休社会工作的发展刍议
作者:   来源: 中国军休网  2016-12-14
  当前,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正在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转化服务理念与方式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而社会工作运用于军休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当前军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困境分析及对其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军休社会工作发展有所帮助。 
 
  一、前言 
 
  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军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承担对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医疗保健的具体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军休干部作用,保持军休人员稳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帮助军休老干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度晚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结构、社会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中心,对一些矛盾化解和情绪舒缓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方式单一,社会资源整合不充分,是难以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进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无法有效、系统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真正使军休干部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安度晚年。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深化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内涵,探索创新工作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将社会工作在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这是军休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二、什么是军休社会工作 
 
  军休社会工作是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领域,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巧及价值观,以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士官(以下简称军休干部)为工作对象,以影响军休干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为切入点,帮助军休干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使军休干部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开展社会工作,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其的工作对象主体趋同性强,以老年群体为主,身份、经历相同,经济状况相当,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文化素质高,对精神文化生活预期高。针对军休干部的需要,综合运用老年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影响军休干部发挥正常角色功能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为切入点,帮助军休干部,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当前军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军队离退休干部总体幸福度较高,正性情感占优势的比例达 81.8%,这说明我国军休干部对其晚年生活是比较满意的, 这与军休服务机构有较好的管理机制、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优质的后勤生活保障、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氛围有关 。但是,在我国的军休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与管理规范,社会的了解与认同不足,现行服务管理体制刚性有余、灵活性不足,军休系统较为封闭,部分工作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度不高,工作热情、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足,沟通方法技巧有待提升,满足军休干部的心理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不足等原因,现有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仍无法全面有效地满足军休干部的需要。随着军休干部服务需求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手段日渐滞后于实际需要,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深化工作内涵,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军休干部的全面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制度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针对以上困境和需要,有研究者提出使军队干休所转向养老院模式,集中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弥补这两种方式的不足 ;有研究者指出依托社团组织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有研究者关注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护理问题 ;有的干休所实行为老干部“ 上门服务联系户责任制” 。这些研究的开展和服务的实施对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海外,关于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与技术开展老年人福利服务,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实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社会政策和制度设计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开展军休社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军休系统相对的封闭性加上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使得军休社会工作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难以得到有效开展。虽有许多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考取了社会助理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等职称证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也有社会工作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真正开展工作。 

  (一)开展军休社会工作的文化困境 
  1、集体取向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突使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服务存在不适应 
  社会工作源于西方,强调个人的权利,追求个人的独立自主与自决。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人是“集体取向”的人,重视个人在集体中的生存,集体的名誉、发展、成就、地位代表着集体里成员的社会地位与角色作用。而个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体的发展,正如梁漱溟所指出的中国思想的传统态度总是把人看做是“依存”者瑏瑢。在中国文化脉络中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方法时,集体取向与个人主义的冲突导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服务存在不适应。 
  2、社会工作因身份与地位的不明晰,使军休干部的参与和支持不足,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在军休系统尚未得到深入全面的认识,其合法身份与地位尚未确立,军休干部仍习惯机构以行政的方式开展工作,而社会工作服务涉及军休干部的心理与人际关系层面,但是以往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较少涉及这些方面,所以军休干部觉得这是私人领域,不是机构应该管的事务。因而,从满足军休干部希望得到机构领导及工作人员尊重、关心的诉求出发,机构领导及工作人员身体力行地学习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切实运用于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或许能够获得军休干部对社会工作的大力参与和支持,更能突显出社会工作的成效。 

  (二)军休社会工作的制度困境 
  1、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与工作人员观念制度依赖的冲突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要求重视社会的力量,在确保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六个老有”目标。但是作为事业单位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已经有了深刻的既定轨道,这使得其在面对社会政策变革和服务对象特征与需求变迁等客观要求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和变革。 
  首先,目前在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中很多还没有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而极少部分有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但其职责范围分工不明确,没有纳入国家的编制范围内,也没有职称序列,而且也没有与其相应的职业保障。其次,单位制福利模式下的集中封闭型服务管理使机构难以利用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产生良好互动。再次,工作人员在工作理念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和行为模式,自下而上自主创新的意识不强。第四,服务管理创新使机构资源面临重新分配和使用,也使工作人员原本享有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减。第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还没有与社会工作相对应的职务序列和职称序列,以及与职称序列相适应的资格审报评定的社会工作职称,与之相对应的薪酬、福利标准。而当前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中开展军休社会工作,就需工作人员被要求转变服务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完成新的工作任务,还要适应因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工作量增加而薪酬待遇不变的实际情况。这种变化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一定程度的消极抗拒情绪,使其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及学习的积极性不足。 
  2、军休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滞后 
  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和制度,但社会工作本身的工作领域的体系尚未健全。虽现在已经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但对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但由于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中相关的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薪酬待遇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以至于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热情不高,通过率不高,尤其体现在工作人员未能从现有制度中感受到学习和运用社会工作会带来何种职业发展前景及福利提升空间,缺乏学习与实践社会工作的动力,还不能形成军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尽管主张由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内部来推动和参与,充分利用机构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来探索适合自身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但宏观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是机构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3、军休社会工作的财政经费缺乏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要求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对社会福利服务投入更多资金,因此必然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再分配格局的改变。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培养、转化社会工作人才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缺乏稳定的财政制度保障制约着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但是当前要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因没有相应的政策,其相关经费还不能得到保障。 
 
  五、开展军休社会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要开展社会工作,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要围绕军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通过建立军休服务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优化配备军休服务工作人员,形成行之有效的军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一)围绕规范岗位管理,探索建立军休服务人才岗位设置标准体系。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需设岗的原则,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方案,完成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实施岗位聘任,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岗位管理。同时,研究制定相应岗位等级、岗位数量,以及与军休服务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比例,形成合理的军休服务管理人才岗位设置标准体系。 
  (二)围绕人才岗位设置标准体系,培就一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军休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制定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对现有军休社会工作人员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军休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培育社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培训,建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实现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抓好继续教育;出台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在职攻读社会工作学历学位教育政策。明确军休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地位,改进工作理念与服务方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增强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工作动力与职业认同度,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能更好地服务。 
  (三)围绕充分发挥岗位职能,探索开发军休社会服务项目,规范完善服务方式,为军休社会工作人才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保障。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力争流程科学、标准规范、设施齐全、记录完整、遵循应有伦理原则,充分发挥岗位职能,开发服务项目,构转变服务理念,规范完善服务方式,通过心理调适、 能力提升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三个维度为军休干部提供专业服务,有助于在满足生活照料需求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地满足军休干部在心理及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 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促进军休干部的身心和谐,实现他们的全人发展与生命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取得良好服务效果。 
  (四)围绕强化激励约束,探索建立军休服务人才队伍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根据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有关要求,组织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工作,逐步做到持证上岗,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围统一管理,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建立考核评估制度。研究制定不同军休服务岗位职责规范,明确考核评估标准、机构和纪律措施,以军休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操守、业绩和专业水平为主要考核评估内容,由所属部门密切配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三是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将军休社会人才表彰奖励纳入全省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各种类型的人才同等对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军休服务工作。借鉴当代成熟的社会工作管理经验,明确社会工作部门与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工作内容、服务流程,以及社会工作者督导、评估、激励办法,可为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也可使工作人员运用专业方法与技术服务军休干部有制度和模式可依, 推进军休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为军休社会工作人员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突破军休工作职业地位不高的困境。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