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课堂开进养老院,“法医养”创新养老模式
作者:   来源: 中新网  2019-10-16


  老年人遇到继承、侵权、婚姻家庭等纠纷,该找谁来解决?对很多老年人而言这的确是个难题。“守家事和谐,护财富传承”系列普法活动日前走进北京的养老机构,旨在通过讲座、座谈、现场咨询等方式,增强老人法律意识,普及财产分配权益和家庭财富传承的相关法律知识、办理程序和方法,在法律维权层面解决老人的心病,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今年初,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处主办、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承办的维权形势分析会上发布了《北京市老年维权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法院共受理涉老案件超过1.6万件,包括继承纠纷、离婚纠纷、赡养纠纷、扶养纠纷、虐待罪、遗弃罪等各方面。报告认为,老年人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所知较少,维权意识与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在人生暮年享受幸福、健康、有尊严的生活,如何帮助老年人提升法制观念?北京最早一批公建民营模式的试点养老机构——光大汇晨养老与北京遗嘱继承服务机构——爱传承·守家继承服务中心携手,尝试把法律服务结合到养老机构的服务体系中,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升级为“法医养”新模式。

  双方邀请北京海诚公证处、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共同举办主题为“守家事和谐,护财富传承”的系列普法活动。负责人表示,不止希望能为老人做好养老和医疗保健工作,还希望能在法律维权层面解决老人的心病,让他们能安心养老,有尊严的养老。

  活动中,北京海诚公证处的公证员结合接办的案例,就遗嘱的形式、为什么要订立遗嘱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同时,针对老年人最常见的遗嘱订立误区——即自己立完遗嘱后是否还需要给遗嘱做公证做出了专业解答,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了解到,自己书写的遗嘱和代书遗嘱并非必须要到公证处进行公证。

  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法律服务部主任林鸿雨重点介绍了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在公益、养老及助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林鸿雨指出,近年来北京面向老年人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普法宣传、实证研究、维权专项行动等服务,不断增强老年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然而,许多老年人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有所缺失,尤其是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在法律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上相对封闭。

  以遗产继承纠纷、分家析产纠纷、离婚纠纷为主的家事纠纷成为老年人面临的首要权益问题。爱传承·守家继承服务中心的资深律师在谈到老年人的财富继承问题时将生动的案例故事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针对老年人关心的热点及法律知识的盲点等进行重点讲解,使老年人对赡养、财产、婚姻家庭以及遗嘱订立、财产继承等方面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在普法讲座后的咨询环节里,专家团为参会的老年人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为老年人普法的最大意义就是填补了老龄人群和司法体系之间的空白,做好中间‘桥梁’的角色。”爱传承·守家继承服务中心主任张建勇说,“中心成立的5年间,已陆续走进100多个街道社区、组织近500场普法讲座,但这依然还不够,普法活动不能走形式,要耐得住心,老人们的认知需要反复强化,要积极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据悉,“守家事和谐,护财富传承”普法惠民活动还将继续开展。爱传承将联合更多养老机构和相关服务单位,把适合老年人的法律知识带给更多的养老院老年人群体。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