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养老”变“坑老”
作者:   来源: 中国保险报  2019-12-13


  1126,南京中院对被告人曹斌铭集资诈骗案作出一审宣判,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曹斌铭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此案的实质是从201212月以来持续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非法集资行为。曹斌铭以年化收益率8%36%的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为由,18个省、市成立众多关联公司进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虽然这种惯用手法屡见不鲜,但消费者却往往疏于防范。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但此类诈骗现象还在侵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类涉老诈骗案的共性是抓住了中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心思。越来越多50后、60后进入老龄群体,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对理财收益有渴望,对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有憧憬,这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缝隙”之一。此外,则是利用部分老年人占便宜的心理以及对权威的迷信。为吸引老人陷入套路,不法分子常以“免费”为诱饵,通过开推介会、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看诊、低价旅游等活动,吸引老人关注及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法分子又利用公众容易相信权威的心理,冒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身份,或让权威媒体为自己做背书,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因此,为了避免上当,一方面,消费者首先要从根本上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购买时,不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多与家人沟通商量。认真阅读保险条款,谨慎办理。

  从监管角度看,完善的法治环境是消保工作开展的关键。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明显加快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步伐。针对当前一些养老机构、企业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情形,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23日发布四项风险提示,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11,《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个文件发布,则进一步夯实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并对多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险企进行处罚。同时,应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观,提高消费者对欺骗、误导的自我防范意识,还要教导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

  金融机构也是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规范营销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既是金融机构提升形象的关键,也是经营立业之基。

  总体而言,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共同努力。接近年底,各类金融诈骗发生概率又到达峰值,配合严监管的态势,围绕营销宣传等方面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各家金融机构也应开展自查;同时,消费者也要时刻防范金融诈骗的发生。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