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防受骗,听听律师怎么说
作者:   来源: 山西晚报  2020-04-08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老年人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主要的行骗对象。而一旦上当,他们遭受的则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屡见不鲜。面对骗子的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

46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弘韬律师事务所史晨烨律师。

 

  案例一:无名“神药”掏空养老钱

  公安机关在2019年捣毁一多人诈骗团伙。被害人员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共计6800余人。其中,多为老年人。

  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陈某在某地成立永康堂中医馆。该中医馆不直接对外营业,而是通过网络广告推广业务。在网页上,陈某发布治疗耳聋、耳鸣及鼻炎的广告页面。通过对销售人员的诈骗话术培训,使其大体熟知耳鸣、耳聋疾病的相关症状和危害。随后,谎称自己为医生助理,向老年人推荐治疗耳聋、耳鸣及鼻炎等疾病的药物。把与病人病情无关、没有治疗效果、价格低廉的药物以高价推销,从中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律师分析

  结合代理的案件,史晨烨律师总结出以下七种推销药品或保健品的常用骗术。

1、洗脑推销

  某些商家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让推销人员与老人沟通交流身体情况。在交流过程中,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以这种方式引起老年人注意,进而为推销药品做好铺垫。

2、亲情推销

  很多推销人员一见老年人就喊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哄着老人高兴,以这种方式放松老人警惕,为推销自己的药品或保健品建立“感情”基础。

3、免费体检

  某些保健品商家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给老年人呈现一种身体急需调理或治疗的假象,从而吓唬老年人掏钱购买高额“神药”或保健品。

4、赠送小礼品或国内外旅游

  很多商家利用某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水果还有小家电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前去听课。为他们给老年人洗脑提供机会。还有一些商家,在推销时称购买该药品或保健品立即赠送国内外多日旅游,骗取老年人信任。实际购买后发现,所谓的旅游也只是不值钱的购物游罢了,很多老人因此受到了二次诈骗。

5、“专家”营销

  很多商家会通过打广告、发宣传页等方式,宣称自己聘请某某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数十年,可免费看病诊断等等。而在看诊过程中则不断推销自己的药品或保健品,殊不知该“专家”可能连医师资格都不具备。

6、虚构药效

  推销员在介绍其代理的药品或保健品时,夸大该产品的功效和作用。打出“一盒见效”“包治百病”等标语。而多数老年人要么体质偏弱,要么长期被疾病困扰,当某种产品称能够治愈自己的疾病时很容易被蒙蔽。而事实上,这些高价“神药”就是一些成本低廉且无任何药用的替代品。

7、“喊口号”推销

  很多商家在组织所谓的健康课程前,推销人员会隆重欢迎“专家”入场。而在宣讲中,推销员会组织老人喊“我要健康”等口号,播放产品介绍视频,讲述该产品发明过程何其艰难,问世意义何其巨大,通过烘托气氛迷惑老人。使他们对这些“神药”的效果深信不疑。

 

  案例二:名品变废铁

2019年,警方经群众举报后,成功打掉一收藏品诈骗团伙,涉及资金600余万元。

  经查,某尚品商贸有限公司和某典藏商贸有限公司组织严密,犯罪手段相同。通过夸大该公司收藏品升值空间,诱使被害人以高出市场价数十倍的价格购买所谓的“收藏品”,以牟取非法利益。

  律师分析

  从免费抽奖领取小礼品,到古玩字画的收藏拍卖,本无交集的两者经诈骗分子精心设计,就变成了骗取老年人钱财的手段。这些诈骗团伙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具有收藏爱好的老年消费者资料,以电话邀约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来到公司进行抽奖、免费领取礼品等,逐渐取得老年人信任。随后,由销售人员根据老人经济状况推销不同种类的“收藏品”。通过夸大该公司收藏品升值空间,并安排“托”互捧收藏品价值。以高收益、高回报、公司回购、可以上拍卖会增值等销售方式,诱骗中老年受害人高价购买低廉字画、纪念币、纪念钞、玉石等“收藏品”,从而骗取高额收益。而当购买者意识到这些所谓的“收藏品”仅是不值一文的工艺品或仿造品时,诈骗分子早已逃之夭夭。

  律师提醒,谨慎投资审资质,理性收藏辨价值,切忌贪小便宜吃大亏,拒绝推销莫信人。

 

  案例三:装神弄鬼,连哄带骗

  老人王某在外买菜路过一小区门口时,于某、韩某、徐某三人相互配合,以寻找“老中医”为由主动与老人王某搭讪,并在聊天过程中,套取王某家庭信息。随后,由苗某假冒“老中医”之子,利用于某等人向其透露的老人家庭信息,捏造事实骗取王某初步信任。同时,谎称王某家人近期有灾,“老中医”可帮其破解,欺骗王某回家拿取财物,替家人消灾。利用这个方法,团伙诈骗老人现金人民币6000元、黄金戒指一枚、黄金项链一条。

律师分析

  在该起案件中,于某、韩某、徐某、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四人分工合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计骗局,利用迷信消灾的方式骗取老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事实上,在该类型诈骗案件中存在很多共同点值得注意。一是诈骗分子在选择作案目标上多选择中老年女性。二是诈骗分子大多会通过主动搭讪的方式接近老人。三是适当时机总会有“热心人”出现。四是多数情况会以目标亲属的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为由提出“消灾去难”,最终实现诈骗目的。

  诈骗分子充分利用了中老年人心地善良、关心家人子女以及迷信的一面,在骗取他们信任后进行诈骗。而且,很多老年人白天由于子女上班等原因,大都独自出行,这也增加了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孤立无援进行诈骗的机会。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