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养老,说得多,做得少?
作者:   来源: 上观新闻  2020-07-29


  在长三角,养老一直是个热词,关于养老服务的探索层出不穷。记者在长三角各地采访发现,提出打造养老产业,并强调“异地养老”概念来吸引上海老人的地方不少,比如江苏泰州、南通,安徽池州、宣城以及浙江嘉兴、绍兴的一些区县。

  异地养老是个老话题,看起来很美,但真正跨出这一步的上海老人并没有显著增长,为什么?

  异地养老这门生意门道不少。比如,要找准定位。“到底是吸引上海的老人来,还是吸引其他地方的老人来,对建筑风格、内部装修元素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你让上海人去住一个徽派建筑,他们是没有感情记忆的,也留不住他们。”在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秘书长冯建光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养老也有了更细致化、个性化的追求,“我们在设计养老项目的时候,需要有做产品的意识。”当下关于养老服务的各类试验不少,比如抱团养老、青老互助等,还有一些项目打着养老的旗号做着房地产的生意,在冯建光看来,市场上真正适合老人的“养老产品”仍然有限。

  目前很多地方打出异地养老品牌,强调的主要是各自的优势,比如风景好、性价比高、康养结合等。典型的如绍兴新昌,积极打造“康养新昌”品牌,还打出“中医药养生”的招牌,希望能以中医健康养生,如以食中医药膳、饮中医养生膏方来吸引上海人异地养老。不过,核心问题也许在于长三角医保、社保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好消息是,目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已覆盖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覆盖5600余家医疗机构,居民可直接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依旧是破题的关键。20185月,沪苏浙皖四地民政部门召开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明确联手推进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江苏苏州、南通,浙江嘉兴、湖州,安徽芜湖、池州以及上海静安等11个地区,已启动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部分市、区已开展实质性合作。另外,完善支付保障,在养老服务资源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政策待遇异地通关等方面也需要分类突破。

  为了方便异地养老,当务之急要加快各类标准的互通互认,包括需求评估、设施名称、服务标准、信息共享等,为政策异地通关提供制度保证。有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市场才能发挥更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闲置资源的全面利用。

  此外,养老专业人员也是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7年的研究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至少数百万人。好消息是,为推动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2017年,上海就建立了上海高校养老类专业建设服务平台,为全市开设养老类专业的高校提供服务。今年7月,首批高校养老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正式授牌建立,旨在突破传统点对点的校企实训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合作网络,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区域辐射效果。

  异地养老、区域养老服务合作毕竟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模板,有待一边探索,一边发力突破。加快建设开放、交融的养老服务市场,构建区域养老服务大平台,让老年人能够在长三角范围内自主选择养老模式和合适的养老产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