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的“健康中国与老龄社会”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恩主讲“现代社会的老龄化是人类繁荣进步的重要标志”。
刘国恩表示,工业革命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使人类健康进步,同时生育率的下降是妇女解放的标志,也是人类向更高质量生活追求的标志。
关于老龄化,刘国恩认为,大众包括很多学者在内,高估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医疗通胀的影响等。就上述问题,刘国恩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的阐释,表明相较于年龄因素,收入水平和社会办医对地区医疗费用的增长影响更甚。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还体现在家庭方面,老年人通过服务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如何发挥老龄人口生产性和自觉能动性的潜力是应对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的关键之一。
目前,除健康中国战略,“双碳”战略也备受瞩目。低碳经济与碳足迹、医疗体系与碳排放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刘国恩认为,两大国家战略应如何相容互利,相互促进值得更多思考。
从健康中国四项行动来看,健康中国工作的推进对于“双碳”战略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第一项全民健康科普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绿色的生活与经济方式;第二项合理膳食行动,肥胖率导致很多非传染性疾病,优化饮食习惯,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肉食,减少农牧业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的排放;第三项全民健身行动,“健康城市”的提法由来已久,但打造全民健康立体网络的城市还不成熟,应将城市规划与全民健身的发展思路相融合,营造减少开车,促进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的氛围;第四项积极控烟,控烟将减少损害健康的一氧化碳吸入,还会降低二氧化碳的转换排放,因此控烟政策也应考虑碳排放因素。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徐永光,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以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等多位嘉宾围绕高龄社会与老龄社会的区别、延迟退休、健康中国与“双碳”战略、老年教育等话题进行了内容丰富且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