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人们不得不卖房养老,我们老了也会如此吗?
作者:   来源: 盖饭剧场  2022-03-03

  俗话所说,“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迄今为止,此类思想已经随着时代的更迭,被大众淘汰。

  日本,作为老龄化第一的城市,独身老人现象越发泛滥。

  为此,日本政府作出了多方努力。

  在长期的摸索与革新中,日本的养老体系也逐渐成为众多国家养老风向标。

  但是,再完美的措施,也有它不尽人意的一面。

  日本政府在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构建了一套政府与市场双重参与的机制。

  通过催生市场养老活力,加大政府养老协调,共同推动养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正是由于市场的干预过重,养老体系商业化越发明显。

  一部分经济能力不足的待养老人,不得不面临卖房养老,或是辗转于多家养老院,或是成为各大养老院的“皮球”,被养老机构互相推诿。

  有些老人抱着过好当下,享受生活,释放青春的想法,成为“走一步,看一步”的享受当下的人群代表;

  也有一些老人早早的开始给自己储备养老资金,或是培养下一代,为自己留下养老寄托,成为“安享晚年”的思想践行者。

  “享受当下”与“安享晚年”孰对孰错?

  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无论是“享受当下”还是“安享晚年”都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需要的只是了解养老背后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预防与推动。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人口大幅增长,老龄化问题严峻,养老制度亟待优化升级。

  通过吸收日本养老政策的精华,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分析老龄化产生原因,提出正确的方针,才是中国处理老龄化现象的“罗马之路”。

  

  思想多元化,促养老多样化

  在信息社会的驱动与影响下,人们接收信息渠道多元化,由此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发生改变,不再拘泥于古时的“多子多福”以及一定要生个儿子的思想桎梏。

  相反,人们逐渐将目光定位于自我,选择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第一感觉放在首位。

  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证明: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枷锁被逐渐消磨,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在长久的思考中得出贴合实际的结论。

  现如今,国家财政有所增强,养老体系随着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变得更加完善。

  在国家的专研与改革中,养老形式也是多分支状况。

  首先,一直存在并长久运行的养老形式——养育后代。

  在国内,大部分家庭都孕有一到三个孩子,家长会花费相当大的财力与精力去培养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仍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在这种观念主导下,家长寄希望于孩子赡养自己也不足为奇。

  这就是典型的后代赡养模式。

  其次,具有兜底性质的形式——养老保险。

  社保是其组成部分。

  在年轻的时候,随着工作的年限,缴取不同额度的社保,也可以选择购买不同等级的养老保险,在年龄到达一定门槛时,通常为男60岁,女55岁,可以每月领取不同金额的养老金,用于日常花销。

  再者,“独善其身”式养老——自我储资

  许多人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多工作,多赚钱,将财产定期存入银行,以便在年迈,劳动力下降时用以定期支出,保障自己的日常开支及正常生活。

  大部分年轻人持有不麻烦别人的想法,会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方案,尽可能的做到独善其身。

  最后,固定养老机构是底牌——养老院。

  现在很多养老机构都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模式,摒弃了陈旧观念,充分结合了中国老人的特性,开发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养老院经营模式。

  在中国的养老院中,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例如:读书活动,广场舞,手工等多类型,且具有国民度的活动,以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

  同时,经济,生理也是养老院必不可少的重点环节。合理膳食,护工培训,定期检查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现代年轻人,在国内国际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中,传统思想已经改版。

  无论是养儿防老还是丁克,亦或是养老机构,都是养老的选项。

  当选择不仅仅拘泥于唯一时,结果也就呈现不同态势。

  

  享受当下观,安享晚年愿

  享受当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语,它既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也代表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所谓新潮思想大抵不过如此。

  年轻一代拒绝繁琐的人际往来,相较于热闹的气氛,更倾向于安静闲适的生活。

  婚姻本就不是人生的必要选项,年轻一代选择了宁缺毋滥,也选择了做闹市里的“木槿”。

  相信很多人都构想过这种生活:一人,一屋,一只宠物,三两好友吧,时不时约出来聚聚,家人健康,生活美好。

  当下生活的享受是年轻一代极为关注的问题。

  总有人说“等我老了,和姐妹一起去养老院”“等我老了,和兄弟一起去养老院”,这些话语的出现并不是没有依据,而是年轻一代享受当下的观念,进而出现的结果。

  “及时行乐”也不无道理。

  于此同时,怕麻烦也是年轻一代的特性之一,不仅仅是怕麻烦自己,也怕给他人添麻烦。

  所以在养老问题上,他们选择了独善其身。

  安享晚年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的心愿。

  他们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是舒适且有保障的,是对于自己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犒劳。

  所以养老行业开始繁荣,养老机构开始出现,养老政策开始施行。

  中国式养老正式迈入轨迹。

  

  看老龄化态势,提中国式行动

  当初的婴儿潮,也成了如今的老龄化浪潮。数亿的老龄化人口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如何应对老龄化浪潮成为核心要义。

  养老机构建成初期,社会认可度不够,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紧缺且压力大,导致养老机构一直处于浮动状态,极其不稳定。

  现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养老机构也需要相应的修缮。

  从基础设施来看,国家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养老机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为老龄化人口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

  从社会认可度看,国家可进行对应的宣传推广,出台相关法律政策,进行养老机构的管理与运行。

  在国家的领导下,人民会更愿意去接受养老机构的存在,也愿意去相信养老机构。

  在长时间的口碑累积下,养老机构的社会信任度自然增加。

  另,员工培养也是重点。

  一位优秀的员工就是机构的活字招牌,是机构的名片,加大对员工的专业素养训练,提高护理技能,健全员工福利,都是提高养老机构知名度的有效方法。

  老龄化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国内即将突破五亿的老龄化人口来说,合理分析其态势,做出中国方案才是上上策。

  顺应大环境的变化,根据人民的思想变化做出合理的调节,满足大众的多类型养老需求是国家应该关心的要点。

  中国应该时刻拉紧老龄化的红线,防范于未然,争取积极地结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