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入微的敬老服务,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功能齐全的文体设施……走进山海关区西关街道办事处西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你的眼前绝对会为之一亮。作为全市19所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其中之一,高标准的硬件配置,人性化的软件服务,成为西河社区1500多位老年人就近方便的居家养老好去处。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7.2万人,占总人口的15.7%,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15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6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以上。加上每年来秦皇岛养老的老年人,秦皇岛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市委、市政府最关心的工作之一。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老龄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养老保障制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
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制度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该市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养老保障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近年来,市老龄委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了离退休人员养老医疗待遇的落实。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
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县域全覆盖,全市有1258967人参保,已领取养老金人员有301135人,全市60岁以上的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2074人,已领取人员12403人;新农合制度落实,老年人享受了有关优惠政策;基层医疗服务网点建设得到加强,老人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
养老服务体系强力推进
有了制度保障,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在强力推进。随着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该市为36810余户老人安装了“电子保姆”和“12349”呼叫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完善,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养老机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投入使用的有15所,拥有5213张床位,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5%以上,还有6所正在建设。全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19家,总床位数3000张。当前,该市已经建设完成19所街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可为城市区近万名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建设将与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相结合,力争建成10所。近3年来,全市建成农村幸福院1220个,到年底将达到1349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
高龄补贴制度的建立,使老年优待政策得到了落实。该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对90-99岁老人发放高龄保健补贴的通知。从2008年1月起,对全市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元高龄保健补贴;2011年,提高90-99周岁高龄老人补贴标准,同时把补贴范围扩大到80-89周岁贫困老年人(低保户)。目前,全市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高龄补贴100元,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保健补贴50元,80-89周岁中的低保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高龄补贴30元。
老年人乘车优待得到落实,从2007年9月1日起,该市面向城市区7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问题。免费乘车线路15条,老年人免费乘车每月130次。老人首次办卡,免交意外伤害保险费,免收制卡工本费。5年来,办理免费乘车卡3万多张,老人乘车累计1000万人次。老年人旅游优待得到落实,该市18个非商业投资的景点,凡年满60-69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观享受优惠价,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14个商业投资的景点,参照执行。
老年文化教育体育蓬勃发展
作为我国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年大学成为老年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全市共有老年大学(学校)68所,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其中,市投资6000多万元改扩建后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占地20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有8个系,56个教学班,在校学员达到2000多人次。
老年文化活动日益繁荣,全市街道、社区、农村老年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等文艺队伍日益活跃,自娱自乐的业余老年文艺队伍蓬勃发展,该市老年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现已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老年体育活动遍及城乡,目前,全市共有健身场地2216个,健身指导站、健身中心750个,健身路径433条(其中农村331条,占总数的76%),社会体育指导员2979名。同时,老年体育赛事活动年年开展,形成了城市带动农村、示范区辐射周边、赛事交流促进日常锻炼的可喜局面。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