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新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今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将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目前,全市有多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老年法》的实施,将给郑州市的老龄工作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又会给该市老年人朋友带来哪些利好消息?在我国首个老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专访了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民。
郑州市花甲老人已逾百万人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多,预计2013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请问目前郑州市老年人状况如何?养老形势严峻吗?
郑州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08万,80岁以上老年人近16万,100岁以上的老人有220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近20万人,空巢、独居老年人40余万人。该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不再是一个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迅速老龄化的需要,养老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养老机构也成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必然归宿,社会养老需求增加,养老形势十分严峻。
郑州特色的“六位一体”新型养老模式已建立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近年来,郑州市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有何成效?
近年来,该市针对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现状,开拓创新,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了具有郑州特色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托老、互动养老、互助爱老、慈善助老”相结合的“六位一体”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工作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郑州市先后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郑州市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实施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郑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完善了养老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规范了养老机构服务行为,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养老机构快速发展。2011年,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并落实了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养老服务机构每新增一张床位,分别按自建或改建给予3000元或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对养老服务机构收住本市户籍老年人的,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每月150元的运营补贴,截至目前,市财政已发放养老机构补贴资金共计1158万元;扶持政策的实施,改善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提高了服务质量,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目前养老机构(含公办、民办)共计157家(其中敬老院105家、老年公寓45家、社会福利院或社会福利中心7家),养老床位19000多张,养老机构收住老人近12000人,入住率达63%。
三是居家养老各具特色。该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根据财力状况和老人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孤寡、空巢、高龄、“三无”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每天1~3小时不等的无偿服务。金水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二七区自主研发并为孤寡老人安装了简捷、实用的呼叫系统;中原区依托社会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管城区为辖区孤寡、三无老人安装了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上街区开展了“居家助残养老服务”。荥阳市、新郑市、新密市等都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通了“12349”24小时公益服务热线,老人只需拨打电话“12349”即可与中心客服直接通话,服务内容包括紧急救援、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法律维权、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各类服务,满足老人的各方面需求。
四是社区养老有序推进。目前,该市已建有社区托老站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多家。
五是“慈善助老”内容丰富有效。从2011年开始,郑州市老龄办与郑州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慈善助老活动和10多个爱老敬老助老项目,充分利用慈善资金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使广大爱心人士的慈心善举惠及到该市老年人,惠及到急需救助的贫困、失独、失能、孤寡和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出温暖、和谐、幸福的为老服务氛围。
六是“互助爱老”服务形式深入探索,“银龄行动”初显成效。该市印发了《郑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全市“银龄行动”活动的通知》,广泛推广“银龄之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积极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培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奉献意识,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形成有系统整合的优质化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有按照标准搭建的规范化“银龄之家”社区老人活动平台、有经过资质认定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团队经营、有通过遴选登记的专业化慈善志愿者服务队伍和老年志愿者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2013年底在市内建成30个“银龄之家”。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