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潍城区在上门服务、老年日托、长期托养三种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互助养老、医养融合、文化养老等齐头并进的“3+X”养老模式,让老年人享受服务“零距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上门服务。引导12343等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区分不同服务对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由政府出资购买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由有资质的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籍四大类138项服务。去年10月份以来,潍城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对341名“三无”老年人、低保不能自理老年人和二级以上残疾人,按入住机构月补助500元、居家200元的标准,全面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已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居家服务2万余次。对120名城镇集中供养和散居的“三无”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月800元和500元的财政补贴,去年区、街两级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日托。在所有城市社区全部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内日间暂时无人照顾或无力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服务,对社区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共建设城市日间照料中心44处,设立床位1000余张,服务面积1万余平方米,打造“10分钟”服务圈。政府在落实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补助的同时,连续三年每年给予3万元的运营补助。
长期托养。按照因陋就简、就近就便的原则,2014年内建成社区内建设公建民营式养老机构不少于20处,重点为托底对象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实现老年人住养不出社区。政府对住养机构,连续三年每人每月给予50元运营补助。由政府出资搭建养老平台,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负责经营管理,实现养老主体、投资渠道、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先后建成了曹家巷幸福家园、芙蓉代代红老年公寓等11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集中供养老人达390余人。
互助养老。着眼于解决儿女不在身边、能自理的“空巢”家庭老人的独居孤独问题,积极开展养老互助服务。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普遍设立了养老互助点,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设立了互助养老院,凡生活能自理的独居老人都可以申请入住,由社区或村集体承担水、电、暖等费用,个人只承担衣食和医疗费用,实行彼此协助、抱团养老。目前,全区已在13个村设立互助养老院,83名农村独居老人入住。我们还以老年人家庭“自愿结合、相互照顾”为原则,在社区设立互助养老家庭,开展自助式的文体娱乐活动,政府适当给予茶叶等日常用品补助。目前,全区已有136个老人家庭结成互助对子。
医养融合。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医疗保健、心理关怀等方面需求,统筹整合区、街道、社区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目前全区有专业化医养服务机构3所,依托社区卫生中心建成44处城市社区托老所和日间照料中心,在城乡社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签订服务合同3.8万余份,对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上门访视、家庭保健、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等服务和指导,共惠及老年人1万余人。
文化养老。动员全区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创建活动阵地,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先后投资220余万元购置了微机、健身、娱乐等器材1.3万套,配套了书画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为老年人搭建起了文化养老、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平台,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老年人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环境中愉快的生活。
(来源:潍城区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