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演绎贴吧“潮生活”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老年贴吧同样五彩斑斓
  当年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用 “屋里憋屈型”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宅在家里不会找乐子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调侃。事实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构建老年人精神家园再次得到大家的关注。与“屋里憋屈型”不同的是,在百度贴吧有这样一群老年网友,他们将最新鲜的网络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别样的晚年生活。
  百度贴吧“中国老年吧”里聚集了2万多名吧友。眼下,他们正为建吧七周年出谋划策。初步拟定了“语言类”、“美术类”、“音乐视频类”三大板块。除此之外,在“50年代”、 “夕阳红”、“悠悠花枝俏”等吧,也聚集了大量的老年吧友,他们晒旅游照片,交流养生经验,探讨书法、围棋、曲艺等,已然将贴吧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陆建军爷爷今年64岁,家住山西运城。谁都没想到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担任百度贴吧“运城吧”吧主三年多。在贴吧里,陆建军发表自己的家长里短、传送得意的摄影作品……忙得不亦乐乎。用他的原话讲就是:“自己玩贴吧已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有时下午5点上线,半夜3点才关上电脑,玩贴吧已经成为自己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有网友表示“要在贴吧度过余生”。据了解,在这些聚集老年人的贴吧中,养生保健类话题最为火爆,健康是老人们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旅游、书法、棋艺、曲艺、诗朗诵等话题也喜闻乐见,“成语接龙”、“猜字谜”、“造句”等,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到老年”,在“50年代”吧里记录起自己的晚年生活,酷爱京剧《杨家将》唱段的他,将演出视频贴上来招揽粉丝;“童心常乐”在“中国老年”吧里为众吧友献上原创歌曲一首,引来频频叫好。老人们在贴吧结交同好,分享人生。
  更重要的是,不少老年人通过玩贴吧,心态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今年68岁的“老小子”爷爷玩贴吧也有4个多年头了,他说,自己之所以喜欢贴吧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大家谈论的话题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谁是谁非这些让人压抑的东西,而是每天策划着到哪些社区做公益、到哪个地方搞个集体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就感觉自己也充满了活力,也能为社会发挥余热。
  据统计,目前,“50年代”、“中国老年”等吧人气十分火爆,帖子数均达到两百万级别,就连十分偏门的“悠悠花枝俏”吧的发帖数也超过了10万。有的老人是在百度搜索时无意来到贴吧,更多的人是通过熟人介绍、口碑相传的方式长期驻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4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的网民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由2011年的0.7%增长至2012年的1.8%,增速超过一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主要互联网服务均针对年轻网民设计,能满足老人喜好和需求的网络服务凤毛麟角。如此一来,基于兴趣主题、搜索关键词的开放平台百度贴吧成为老年网民活动的最佳舞台,老人们普遍表示“很难得还能在网络上找到一堆老头老太,再也不愁找不到话题了”。贴吧相关负责人介绍,贴吧产品在设计最初也考虑到了老年人这一使用人群,所以在用户界面和使用体验上尽量遵循简洁流畅的原则。此外,贴吧客户端最新推出了语音发帖功能,不仅让广大吧友享受语音发帖的乐趣,更是照顾到老年吧友等打字不方便的群体,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发帖途径。
  为了能让贴吧更好地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吧务人员也努力策划老年人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比赛,在这里,老年人不再是科技时代的外围人群,而成为了精神生活富足、充满生机的网友。
 
  转帖
  六旬老翁“传授”玩转贴吧小贴士
  今年64岁的陆建军,玩百度贴吧已经达到13级。
  没听错吧?快年过古稀的老人还能将贴吧玩得这么“溜”?面对我的疑问,陆建军哈哈一笑:虽不能算得上电脑达人,但这几年总结了一些玩贴吧的“旁门左道”。
  陆建军那个年代的人没几个学过汉语拼音,而且要将“五笔字根表”背下来也不是件易事。他让子女买来了手写板,只有百十来块钱,这样一来,打字就跟平时书写一样方便。老人的子女给陆建军买了智能手机,还为他下载了百度贴吧手机客户端,这让老陆摆脱了只能宅家里上网的苦恼,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帖发帖了。
  陆建军用上了贴吧最新推出的语音功能,不用受“老花眼”的困扰,通过语音发帖、回帖,更简单、更轻松、更容易操作。
 
    (来源:北京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