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居家保”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服务平台
随着河西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河西区民政局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适应老年人需求、具有河西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河西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3%,超过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河西区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现已进入建国后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日益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增幅明显加大。老年人口年均增加5000人,今后将以年均1万余人的规模递增,初步预测到2020年,河西区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8%。二是高龄化程度逐渐加重。河西区现有80岁以上老年人3.6万余名,高龄老年人和病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三是空巢化比重逐渐加大。2000年,河西区老年人空巢比例约为38.9%,现已达到50%以上。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年人数将进一步增多,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08年开始,天津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河西区养老服务也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现代养老服务新体系。河西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全区老年人呼叫服务系统,通过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就餐配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着力保障困难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00余名60周岁以上的低保特困老人、优抚对象、工商业者遗属和8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与此同时,河西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建设社区食堂,解决社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投入两千多万元建成26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全区每个街道至少有1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向社区老人免费开放;同时,吸引社会力量丰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联合华夏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居家保”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服务平台。至“十二五”末,全区将建成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5个,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社区覆盖率100%。
居家养老服务 困难老人享政府补贴
2008年,河西区启动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工作,经过严格审核,截至目前,共有1400余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享受到政府补贴服务。
为了让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应补尽补,河西区在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上坚持评估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政府补贴政策的规定,及时做出服务对象增减及服务等级的调整。截至目前,政府累计投入七百余万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家政服务、专业护理服务、理发修脚、精神慰藉、家电维修、应急服务等共计6大类30余项服务。运营模式主要由街道委托公益性公司或民办非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共有3家养老服务企业为全区12个街道(梅江街除外)的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为了使这一惠及困难老人的工作落到实处,河西区先后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居家养老服务券的使用、服务质量跟踪反馈等制度,同时聘请12个街道老协会长作为监督员,负责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和评估等级的监督,使监管更具针对性。河西区不断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2013年9月,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开通了“居家养老咨询投诉热线”,老人及家属可直接拨打4006004682,由区老龄办工作人员接听老人及家属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对老人反馈的情况限期及时办结。
你问我答
问:哪些老人可以申请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
答:60岁以上低保老人、特困老人、优抚对象、工商业者遗属。
80岁以上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独生子女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和空巢老人。
问: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额度是多少?
答:轻度:150元/人/月(其中,居家补贴为100元/人/月;护理补贴为50元/人/月);中度:200元/人/月(其中,居家补贴为150元/人/月;护理补贴为50元/人/月);重度:400元/人/月(其中,居家补贴为200元/人/月;护理补贴为200元/人/月)。
问: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有哪些服务内容?
答:包括家政服务、专业护理服务、理发修脚、精神慰藉、家电维修、应急服务等共计6大类30余项服务。
问:河西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公司有哪些?
答:河西区福寿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为东海街、陈塘庄街、柳林街、尖山街、挂甲寺街等街道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西泰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为大营门街、下瓦房街、马场街、越秀路街、天塔街等街道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河西区友谊家园再就业服务公司。负责为友谊路街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问:如何申办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
答:申请。符合申办条件的老人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准备审批材料。3个工作日内上报所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评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申请补贴对象进行复审并组织专业评估人员入户评估。10个工作日内完成。
公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评估审核后,组织对初审合格的补贴对象在其居住的社区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3天。
审批。经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抽查、核准,区民政部门审批后,指导中心将居家养老服务券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
老年人呼叫服务系统
自2010年开始,河西区老龄办与华夏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居家保”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保”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一键呼叫—客服中心响应—亲朋子女、医疗机构、社区服务联动”的全天24小时一站式救助服务。为完善服务规范,提高救助的服务水平,华夏恒达科技有限公司除组建了一支有几十人的客户服务队伍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了老人档案,按照社区老人居住地域、身体状况、居住类型,完成了分组分类;二是建立了“三定期”制度,定期系统维护,定期设备巡检,定期电话回访,保证信息传递畅通;三是建立例会制度,与区老龄办建立月例会制度,汇报政府购买服务的独居老人情况,同时按照区有关部门要求制定服务计划并认真落实;四是建立培训制度,对本公司的员工每周进行业务、政策等相关培训,保证为每位老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截至目前,已有万户老人享受该服务,为老人切实解决应急问题百余例,老人普遍反映良好。
针对老人独居和外出走失遇险救助这一社会问题,开展了“居家保服务牌”服务,对所有老人公益发放、免费服务,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和关注,目前已有近万名老人申请开通了服务,老人一旦发生意外,路人及时拨打服务牌上的免费电话,公司服务人员马上会把老人信息传递给家属进行及时救助。2012年9月24日19点18分,居家保客服中心接到紧急报警信息。报警人孟女士说,在梅江南环岛西路附近,有位老年妇女在路边摔倒,出现身体异常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孟女士根据老人佩戴的“居家保救助服务牌”上面的信息,拨打了居家保服务电话4006004682,报出救助牌上的用户编号,服务中心查询出该老人是河西区挂甲寺街某社区的居民后,一方面第一时间联系老人的亲属,告知老人目前情况和所在位置,同时中心联系120急救车前往救助,并派出外勤人员前往现场协助。客服人员随时了解老人亲属、120急救车的行驶位置和老人身体状况,沟通各方信息,为老人的治疗赢得了时间。
社区食堂
为了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就餐配餐送餐的服务需求,河西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探索出“多种形式满足老人配餐就餐需求”的服务方式,同时新建、改建或吸收现有餐饮单位加盟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每餐标准为10-15元的助餐服务。目前,全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社区覆盖率已达到90%。
为了保证社区食堂的良性运营,区老龄办加强管理,做到硬件设施规范化—操作间、制作间、储藏室、配餐室齐全,各种用具齐全,配餐过程干净卫生、流水作业,带有保温功能的送餐车统一管理、整齐规范;服务队伍规范化—立足搞好居家养老配餐、送餐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食堂各项规章制度,突发、应急事件预案完备,根据配送餐工作特点,着力培养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厨师持证上岗,人员定期培训,用制度促管理,向管理要服务;老人需求信息规范化—借助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协助支持,对送餐对象的就餐需求分类建档,满足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河西区各社区食堂按照“两个适应、三点保证、四项监督”的标准要求,统一做到:配餐适应老人饮食特点,营养、荤素合理搭配,菜谱每周制定,按季节调整;收费适应老人消费特点,低于市场价格;配餐服务做到新鲜、保质、保量,具体操作以预防为主,源头抓起,进货索证,人员持证,菜品留样,确保老年人既要吃饱,更要吃好;坚持自查与相关单位监督检查相结合,推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社区中的空巢、高龄、独居老人日益增多,他们的日常生活仅靠家庭成员无法满足需要。为了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吸引他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2009年开始,河西区启动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全区各街道利用改扩建居委会设施的契机,开展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建设。河西区先后投入资金千万余元,按照标准建成26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全部设有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和老年课堂等,向广大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目前河西区实现了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功能齐全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河西区民政局从本区实际出发,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多种形式完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与河西区卫生局联合,将社区医疗站引入服务中心,保证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诊治;结合“图书进社区”活动,龙江里、汉江里等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接受天津图书馆、河西图书馆的赠书,增加中心阅览室的藏书量,更好地吸引老年人来到这里,从书籍中汲取营养,获得乐趣,老人们以书会友,彼此交流读书心得,推荐看到的好书,让晚年生活更快乐更充实;与天津市唐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汉江里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设“唐邦科技养老康复体验中心”,该公司无偿提供了价值34万余元的康复设备,为社区老人提供康复服务,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多种老年病的需求;结合“老有所乐在民间”模式的推广,将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发展成为老年文体娱乐和社团活动的阵地。在气象南里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张大大的课程表上从周一至周日将12项课程按照上、下午详细安排,课程内容涵盖声乐、舞蹈、电脑、书画、技能、京剧、英语等,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各种兴趣需求,真正把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打造成受老年人欢迎的可以交流、学习、休闲放松的场所。老年人走出家门,与同龄人一起谈心、读书、上网、活动,让心里敞亮起来,身心舒展,也正因如此,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社团越来越多,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