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老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麻城市是发展中的贫困地区,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麻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市场调查,发现麻城市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为老龄产业在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并提出要由政府加大政策优待、企业加强老龄产品开发和因地制宜发展老龄产业来确保老龄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麻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紧邻省会武汉。麻城是革命老区、山区、库区,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贫困地区。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科技开发区,716个行政村,7461个村民小组,人口12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约94.3万,非农人口25.7万)。2012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约1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60-80岁之间老年人约15.9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1.2万人,百岁及以上老人15名。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 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二个:寿命延长和非均衡生育,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性的非均衡生育老龄化,在1999年中国已成为老龄化的国家。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为1.85亿。[2] 而麻城市2012年60岁以上老人达到1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麻城市老龄化的特征包括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快、老龄人口抚养比越来越高、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比例较高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1.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2010年麻城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10.6%;2011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12.5%;2012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14.2%,达到17.1万。2012年麻城市有4个乡镇(白果镇、张家畈镇、盐田河镇、铁门岗乡)的60岁以上人口超过乡镇人口的15%。据历年统计资料预测,该比例将继续扩大。此外,老龄人口高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10年到2012年,麻城市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呈总体上升状态,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老龄人口的8.4%,2011年达到了9.5%,2012年则达到了10.7%,约12.8万人。
  2.老龄人口抚养比越来越高。老龄人口抚养比是指老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与15至64岁人口的比例。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3] 而麻城市老龄人口生活来源,还是以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2012年全市老龄人口靠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分别占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40%和48%。其次是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占到老龄人口的10%。而依靠国家保障救助所占比例较低,只占到2%。
  3.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麻城市60岁以上贫困老年人就达4.8万余人(其中:农村贫困老年人44000余人,城镇贫困老年人4200人);全市还有“五保“和“三无”老人8369人(其中:已集中供养2111人,分散供养6258人)。这些贫困老人至今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有4.5万,必须照顾孙辈的有5.9万,必须从事生产劳动又照顾孙辈的有5.6万,这表明全市许多老年人辛辛苦苦劳动了一生,到了晚年还辛苦依然。另外,麻城市现有“空巢老人”约9.3万人(其中男4.8万人,女4.5万人),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4.4%,这表明麻城市“空巢老人”比例很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中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4.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先后组织了“节育大补救”、“女扎一刀切”、“两女户结扎”、“B超进村查环查孕”等大行动,这些举措使麻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很快,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无子女家庭养老和空巢老人的大幅增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给麻城市的社会养老机制带来挑战。就全市老年人而言,城镇老年人约3.6万人,农村老年约13.5万人,他们绝大多数仍然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目前麻城市19个乡镇办事处共有农村福利院21所,城区建有市级福利院1所,2010年又投资建成了一所集老年公寓、福利院、光荣院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养老机构,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面积75亩,可容纳300位老人同时入院居住。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环境下,麻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发展。
 
  二、麻城市老龄产业存在的问题
  老龄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它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综合的产业,是为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卫生保健、生活照料的用品、设施和场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行业、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老龄产业不仅为老龄人群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效益,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麻城市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老龄产业占GDP比重不大、老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老龄产品供给不足。
  1.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快,但老龄产业比重不大。虽然麻城经济一直较为稳定的增长,但是老龄产业增加的幅度并不很大。老龄产业属于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已成为经济全面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2.老龄产品种类少,发展层次较低。随着老龄产业的不断发展,老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西方老龄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老龄产品市场已经相当发达,企业在开发产品时除了着重质量、方便、实用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符合老龄人特点的产品。西方发达国家在老龄住宅市场、老龄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家对老龄产品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创新研发出符合老龄人特点的特种消费品。而目前中国老龄产品主要以保健营养品为主,其他老龄专用品开发很少。根据市场调查,老龄用品主要分为老龄生活助用品:轮椅、拐杖、升降设备及其他交通和助走器材、专用通讯设备、视听读写用品用具等;老龄营养保健品:营养滋补品、养容保健食品、保健酒类、保健茶、土特产等;老龄生活用品:老龄服装、鞋帽、生活用品、用具、保健用品、绿色环保建材等。麻城市商场超市中的老龄产品大部分由外省市厂商生产,本市老龄产品虽然有仙姑菊花酒、东木老米酒、福田菊花茶、龟山茶叶、林店茶叶、茶油、葛粉等功能保健品,但其它自主开发的老年产品太少,老龄产品生产尚处于初级层次。
  3.老龄产业市场需求大,供给出现不足。中国人口的急剧老化,会给未来消费带来重大的变化,尤其老年人口需求构成市场的变化是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必然结果。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从麻城市目前情况来看,老龄物质产品多由外省市生产,本市开发创新的老龄产品极少;此外,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将孕育着无限商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了能让自己融入现代生活,而加入到书画、养生、保健、英语、计算机、理论研讨等学习行列。麻城市虽然也有老年大学,但师资力量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受益的老龄群体狭小,而各乡镇办事处的老年活动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很少,基本局限于棋牌娱乐类。由上述分析可知,麻城市老龄产业的供给远远跟不上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一些公共老年服务设施仍需要不断完善。
 
  三、麻城市发展老龄产业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加大政策上的优待。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在老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老龄抚养比的上升给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压力,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积极发展,为抚养老龄群体创造经济基础。首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安全阀,目前,中国城市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老龄人的退休金标准也不断增加。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同年,麻城市启动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出台了《麻城市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老龄人的实际购买力。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新《老年法》出台的大好时机,对老龄事业加大投入,大力引进资本,对发展老龄产品的企业给予一些税收上的减免或补贴,对发展老龄产品的企业加以扶助与支持,促使老龄企业产业化。
  2.企业要加强老龄产品的开发。相对于市场流行产品,老龄产品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意专门生产针对老龄人群的特殊产品。但目前全市乃至全国家庭的结构已发生变化,三人户家庭规模的比例最多,而几代人集中居住的情况大为减少,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因此子女采用物资孝敬父母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老龄产品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老龄产品的研发,根据自身企业产品生产出特色的老龄产品,该老龄产品又可带来相应互补品的消费。如,麻城房地产开发正如日中天,开发老龄房地产不仅满足了老年群体对小户型房屋的需求,而且又节约了资源,同时老年人入住后又会带来老年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
  3.因地制宜,发展老龄产业。麻城有茶叶、茶油、白菊、葛粉、天麻、板栗等特产,龟山、福田河、盐田河这些有特色产业、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在今后要根据本地特色,在当地有条件的企业开发老龄产品,做到产品专门化、特色化,减少不良竞争,而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采沙、采矿业较多的张家畈、白果等正在或可能变成资源枯竭型的乡镇,在今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重视老龄产业,发展专门的老龄产品生产基地。麻城市内还有龟峰山AAAA级风景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千岛湖”浮桥河大型水库,这些乡镇在推进老龄产业时应结合自身特色,积极研发出适合老龄人群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和健康养老房地产等。市旅行社可针对老龄群体推出有特色的“银色旅游”,既不耗费太多体力,又能给老龄人带来享受。
  关注老龄化社会,加速麻城市老龄产业发展,开发老龄消费市场,可以充分满足老龄人的消费需求,提高老龄人的生活质量,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发展老龄产业,可以有力地扩大内需,调整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麻城市在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建设中,应及时抓住老龄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老龄产业发展步伐,将麻城市建成大别山地区老龄产业基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词条:人口老龄化
  [2]新华网:《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五倍》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来源:麻城市老龄办)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