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保险
“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在北京召开
作者: 中国养老网  来源: 大家保险  2025-08-16

       8月15日,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办大家保险战略支持的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在京举办,多位专家共议养老新趋势,探索多元化、专业化、智慧化的养老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养老方式和制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迁。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化养老,基本养老服务也从兜底补缺迈向均等普惠,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中国式”特征。

 

       “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家庭共时性变迁70后’‘80后’‘90后都面临着养老困惑。杜鹏说,官方正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具体而言,如何增强正处于中青年的70后”“80后”“90后的养老安全感?杜鹏提出五方面思考。

 

       一是政策支持制度化,建立稳定的养老预期。例如,可考虑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强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框架中各类服务的联动;通过政策导向牵引优质服务资源下沉等。


       二是服务体系分层化,减少养老支持焦虑。杜鹏提到,可在社区养老机构和街道层面建设融合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体,打造步行15分钟可达的服务圈。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


       三是服务内容精准化,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在精神关怀与社交支持方面,通过心理疏导、文化活动、邻里互助等形式,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并增强社区归属感。


       四是服务机制智慧化,发挥科技力量。杜鹏建议,搭建养老云平台,统筹服务机构、志愿者、医疗资源等要素,优化服务匹配效率。以智慧技术赋能服务精准供给。


       五是主体协同多元化,合力构建养老安全网。杜鹏认为,可通过税费减免、运营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规模。多元协同激发服务活力,同时支持涉老公益基金会、基层老年协会等组织发展,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形成政府兜底+社会补充的服务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学者、作家 周国平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学者、作家周国平在活动中表示,老年人要阅读、旅行、关注艺术和写作,要把“老”养成年轻的状态。

 

       周国平认为,养老有社会维度、物质维度、精神维度,无论是养老制度、养老社区建设,还是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等,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养老的精神维度。

 

       “根据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退休后约有20年左右的光阴,在这些光阴中,老年人也可以有很好的精神生活品质。

 

       周国平结合自身退休以来的生活体验给老年人提升精神生活品质提出建议。

 

       一是阅读。“老年是阅读的好时光。”周国平说,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过,人生有三种美好的交往,第一是知心的朋友,第二是恩爱的伴侣,第三就是阅读。前两种需要靠运气,读书却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建议老年人可以有计划地读书。

 

       二是旅行。“读书之外,旅行也是提升精神生活的好方法。”周国平表示,旅行之前做一些功课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旅行也会因此收获很大,不要仅仅“到此一游”。

 

       三是艺术。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是老年人提升精神状态的很好方式。

 

       四是写作。周国平建议老年人写自传和回忆录,将自己的一生做一个回顾,记录下感动的人和事,记录下难忘的时刻。

 

       五是温暖的人际关系。周国平认为,温暖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要强调亲情,老人在与子女的相处要有沟通的主动性、要开明、要宽容、要和孩子求同存异。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 锁凌燕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指出,当前中国保险业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随着社会进步持续发挥保险的重要作用。保险业还需要关注居民的非财务风险。如果保险业能够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关联服务以化解消费者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给长寿社会贡献“保障密码”。

 

       锁凌燕认为,“保险+”范式的核心逻辑在于为银发岁月提供三重保障。

 

       一是资金保障,优先解决居民购买养老关联服务的资金短缺问题,再结合服务端持续的场景优化,激发居民服务需求、促进养老储备,规避财务风险。

 

       二是服务保障,通过提供融资服务满足养老产业服务商资金需求、为之提供稳定的客户群,促进范围经济解决盈利难题、减少资源错配问题,进而提升多元化服务的可及性。

 

       三是效率保障,以人为中心整合服务,关注各类影响银发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综合各类风险管理服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个人、家庭得到“闭环”服务有望改善银发生活质量、降低养老综合成本。

 

       锁凌燕提醒,老龄化推进带来背景风险系统性地增加,中国乃至国际社会都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经验,要及早推动多元化参与和探索。开始的时间越早,制度形式的腾挪空间越大,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越强。“比较确定的是,单纯提供经济补偿不再是保险演进的主要方向。”

 

       “中国银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显现出与相关产业融合加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集聚发展态势明显等阶段性特征,技术变化值得关注。”锁凌燕建议,保险人的角色应该复合化,保险业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积极推动模式创新。

 

大家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欣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大家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欣指出,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和家庭结构深刻变迁的双重叠加挑战,家庭养老“高需求”和“弱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

 

       她认为,当前家庭养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老年人保持个体独立与渴望代际亲密并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节奏,同时又希望家庭的关心和陪伴,“同城不同住”日臻成为城市老人与子女间的主流居住和照顾模式。

 

       第二,新时代老年群体需求趋向多元。在精神层面,老年人的关注点更为多元,他们希望身体安顿,也希望通过社会参与和文化活动获得生活意义。

 

       第三,对外部服务的需求蓬勃增长。研究发现,家庭已经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在医疗、生活照料、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复杂需求,养老服务正在从“家庭自给”转向“社会化供给”。

 

       因此,李欣认为,养老服务不能仅依靠家庭,需要整合家庭、商业和公共资源,实现跨领域、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供给。如今,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多方协同打造中国式养老的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是目前中国养老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她强调,行业依托险资深厚的长期资金储备和战略纵深,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方面深入布局。特别是机构养老端,国内头部保司纷纷入局,逐步探索出了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布局模式,在保障长者服务高品质的同时,初步跑通了一条可持续的商业养老之路。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秘书长 周岭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秘书长周岭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在长寿时代,“养老”作为核心命题,要应对因寿命延长产生的经济保障压力。

 

       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构建?周岭认为,有以下四大关键。

 

       智慧健康管理的深度应用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搭建老年健康监测平台,实时追踪慢性病指标与日常状态,通过 AI预警风险;整合线上问诊、远程康复指导,破解高龄、失能老人就医难题,实现健康干预前置,降低慢性病恶化及意外健康事件概率。

 

       养老服务的整合化创新上,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服务网络,社区嵌入照料中心提供日间照护、康复护理等;组建专业团队上门提供定制服务,通过持续支持减少独居及照护缺失引发的健康隐患。

 

       医养康养的融合化服务上,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设医务室或绿色转诊通道,实现诊疗与养老无缝衔接;引入康复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训练与膳食方案,提升老年人健康韧性。

 

       人才培育上,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强化护理员老年病护理、失能照护等专业技能;拓展人才来源,吸纳退休医护人员等组建“银发人才库”,保障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健康维护的服务质量。

 

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杨宽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宽指出,随着人口结构中高龄人群占比逐渐提高,未来养老社区的服务对象应优先聚焦高龄且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护理或患有认知症的长者。

 

       他以社区运营数据为例介绍,目前在住的1500名长者平均年龄为83-84岁,不少1930年代至1940年代出生的老人,这类人群对于外部支持和照护需求最为迫切。

 

       “城心养老的目标是让养老社区成为长者的‘家’。”在谈到社区规划时,杨宽强调,社区不仅满足长者日常餐饮和生活需求,还通过设置聚餐、聚会等空间,组织节日、生日家庭类活动等方式,为长者家庭团聚提供便利,让长者日常与子女相隔两地,也能在社区内找到家的温暖与归属感。

 

       在医疗护理方面,城心养老实现了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杨宽认为,这种模式能够切实提升养老社区的综合服务能力。

 

大家的家·北京友谊城心社区在住长者亲属 费祺淋 国是直通车 汪俐辰 摄

 

       在圆桌讨论环节,大家的家·北京友谊城心社区在住长者亲属费祺淋表示,老人突发疾病需要专业照护,破除“养老院=子女不孝的旧观念是关键。专业养老社区能提供及时医疗支持,既保障老人安全,也减轻子女压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优质养老服务可让老人安享晚年,也让子女省心,这正是专业养老的价值所在。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