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龄化进程加快,到底,我们老了多少呢?整个杭州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人,到今年底将达到130多万,这也意味着,六七个杭州人里,就有一位老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据统计,在杭州有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让老人在家里安度晚年?昨天,2013年杭州“公述民评”最后一场,关注的就是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管理。就像拱墅区副区长方友青说的那样:希望杭州的老人能够优雅地老去,而这份优雅背后,是完善的养老政策作为保障。
为什么保健品推销老人挺欢迎
他们打的是关怀牌
一开场,就有一位民评代表高举不满意牌,他的理由是这样的:“现在的老年人吃穿不愁,但很需要精神关怀。精神关怀是什么?很简单的就是聊天,我们民政部门在聊天这个方面的文章还没有做足,许多社区成立的聊天室形同虚设没有人来,为什么?”这位民评代表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因为没有主题。”他接着说,“社区可以每一个星期搞一个聊天主题,为什么现在保健品推销非常受老年人欢迎?好多老年人都受骗上当,他们就是打关怀牌、聊天牌。这个市场我们民政部门不去占领,而被社会上的人占领了,使老年人上当受骗。”
江干区副区长沈燕俊回应说:“我们的居家养老专业的服务确实还偏少,很多还仅仅是家政服务。不过我们正在逐渐延伸到心灵慰藉。目前我们江干是统一委托一家家政公司或一家养老机构来提供所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明年开始我们考虑,选择多家不同的专业机构来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让服务更细化,更专业。”
社区养老服务不再受户籍限制
现场,少了一些火药味,但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在电视台暗访的故事中,90岁的夏奶奶住在江干区,但是2010年后就没有享受过社区的养老服务,原因是她的户籍在上城区。
江干区副区长沈燕俊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从明年开始,杭州市出台新政策,老人居住在哪个社区,就由哪个社区提供服务,相应费用由户籍所在地出。当然,他也承诺会立即帮夏奶奶解决问题。
另一部短片中,住在上城区东平巷社区的张大伯一个月有16小时的服务券,每次一小时。然而,更换服务员之后,服务时间缩短了。每次干完1个小时15分钟,服务员却要求4张券。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上城区副区长宣寅说,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他们已经从7月份开始,在部分老人家里贴上二维码,让服务员上门扫一扫,结束扫一扫,保证服务时间。
你愿不愿储存义工时间
190位民意代表齐刷刷举起牌
一位大姐要求发言。“我现在是一名低龄老人,正在服务高龄老人,是否可以将我做义工的时间储存起来,等我以后成为高龄老人,也同样有低龄老人来服务照顾我呢?”
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余岱首先肯定:“这是一个好点子,却不是一个新点子。”以前,杭州有个“时间银行”,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保证这个人还一直在杭州。
主持人灵机一动,询问现场190名民意代表,是否愿意这样储存义工时间。没想到,齐刷刷,一个个“满意”的牌子举了起来。
“也许这就是民意。这样互动的工作,就是有群众基础!”主持人调侃。
社区老年食堂过得还好吗
居家养老,老年人吃饭是个大难题。作为一个载体,社区老年食堂是否真正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截至今年6月,杭州主城区有401个社区老年食堂,其中社区自建的有142个。如今,已经有一些社区食堂举步维艰了。
对此,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带到了昨日的公述民评会场。
成功案例:开业至今零投诉
北山街道总共7个社区,其中虽然有6个社区有老年食堂,然而,4个是和辖区单位合作的,1个是浙江图书馆的食堂,说起来,只有松木场社区的老年食堂,是社区自己管理的。去年5月办起来的,经营了1年半,至今还不错。
当初,在街道的帮助下,开起了老年食堂,房租减免。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人,却不是所有老人都可以进来吃饭。70岁以上的空巢和孤寡老人,可以在老年食堂享用7元一餐的优惠。
同时,秉着不浪费的原则,在每周四、五,需要老人预定下周的饭菜。一般来说,每天来吃午饭的老人保持在30多个,还会有几位需要送餐上门的。开业至今,零投诉。
食堂里有两名工作人员,工资由政府补贴。但是,令社区担忧的是,长期做下去,并不乐观。毕竟财政补助只是一部分,以后吃饭的人越来越多,这笔钱根本支持不了。
失败案例:价格和客源是关键
社区老年食堂自建第一年,政府补贴10万元,以后每年只有2万的补助,区里还有至少2万的补助。尽管这样,还是有不少食堂,因为负担太重,经营不下去。
九莲社区曾在2005年开办了社区老年食堂,2年后,因为亏本、居民投诉等原因关掉了。
一开始,在小区里找了一个一层的平房办食堂,只对小区内的老人开放,一荤两素10到12元左右,持续了大概一年就有些经营不下去了,转而对外开放,但最后食堂还是关闭了。
原因有两个:小区内来吃饭的老人不多,大家对价格比较敏感;其次,小区内居民投诉多,嫌食堂的油烟味太大。就这样,关门大吉了。
实在无法建食堂,将考虑配餐
杭州市的养老工作有个目标,是到2015年老年食堂是全市全覆盖的,从目前看来,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很难的路要走。
那到底,应该怎样帮助老人解决吃饭问题呢?
问题一抛出,现场不少老年人纷纷点头。
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余岱作出解释,全市有483个社区,不包括撤村建居。这样说来,410家老年食堂,已经是80%的覆盖率了。
“剩下来的20%的确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但剩下来的都是比较难的。”余岱坦言。问题集中在:一是没有场地建,二是有了场地但建不下去,因为老年食堂建起来就会有油烟,居民会投诉,三是撤村建居的,在规划当中可能会迟一点再建。
“我们想接下去还是要按照市委24号文件的要求,想办法落实好每百户2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用房,通过这个途径来解决。另外一些实在没有场地,周边居民也有意见的,就要想办法依托社会力量,通过配餐的形式来实现全覆盖。”这样的想法,也许值得大家期待一下。
居家养老 政府承诺
1、市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全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家。到2013年底,为主城区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等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信息服务。
2、市卫生局: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老年病人按医保相关规定、病情需要及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开设家庭病床、适宜的上门医疗等服务项目。
3、上城区:年内新增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3家老年食堂。
4、下城区:新增机构养老床位800张。新建王马、华丰两个老年食堂,新建武林、文晖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安装楼道转角椅1100套。
5、江干区:年底前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超过7000人,受益面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9.8%。
6、西湖区:为60周岁及以上且户籍地及现居住地均在西湖区的独居失独老人免费安装援通有线呼叫器;为60周岁及以上的失独老人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家政服务券。
7、拱墅区:为辖区内80岁以上的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免费发放老人关爱手机。到今年底,为辖区5000户重点老人家庭安装“一键通”呼叫器。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00张以上。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