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如何老有所依?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最近有一部名为《老有所依》的电视剧在热播,讲的就是养老的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越来越热。国人该如何养老?靠什么养老?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的说法是社会养老。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主流养老方式就是社会养老,也就是依靠专业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基本养老金人人平等
  英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源地,其很多制度为世界各国所效仿和借鉴,养老制度也不例外。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济贫法》,当时主要表现为各种济贫自助机构和教会组织的救济贫民活动。1908年,英国首次通过《养老金法案》,1942年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发表了 《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二战以后英国逐步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而养老保险体系就是福利国家的基石。
  英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构成。作为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金是英国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方面的国家政策底线之一,是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必不可少的一环,体现着社会福利的普遍性原则。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是雇员和雇主的缴费,归结的基金称为“国民保险基金”。该基金是现收现付的,结余资金全部购买国债或者存银行,禁止进行股票投资。
  二战后,国家基本养老金就与物价指数和平均工资水平相挂钩进行多次调整,逐步覆盖到所有公营和私营部门的雇员。不论收入高低,所有公私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费用标准比例全部一致,这样收入高者缴费额也高,但所有人退休后所获养老金数额全部一致,实现了养老金二次分配的平等。2010年度,国家基本养老金为每人每周97.65英镑,或者每对夫妇156.15英镑,受益者获得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具体金额可能会受到个人条件(如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的影响,但和退休前的缴费额无关,体现的主要是社会公平。现行养老金缴费年限为30年,此前曾经要求缴费年限高达男性44年,女性39年。
  英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养老金也越来越不堪重负。老龄化的压力迫使政府不得不调整养老金缴费比例。在2010-2011财政年度之前,工薪缴费的比例是雇员缴纳工资的11%,雇主缴纳12.8%,合计为23.8%。从2011-2012财政年度开始,雇员和雇主的缴纳比例将各上升1%,合计为25.8%。除了增加缴费之外,从2011年起的此后10年间,女性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每2年增加1岁,最终于2020年与男性持平,提高到65岁。从2020年起,无论男女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都将进一步提高,每10年增加1岁。
  此外,针对一些穷人和弱势群体,还有一份低保养老金,它是维持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避免其沦入贫困深渊的最后防线。该基金是选择性发放的,是1908年《养老金法案》百年后的遗产,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兜底”。
 
  日本: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
  日本是老年人大国,老龄化比例世界第一。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公共扶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公共卫生与医疗四大部分构成,而养老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性。
  现代日本社会福利制度起源于战后。日本1962年实现了全国民养老及医疗社会保险,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福利国家”建设之后,社会福利得到高度发展。至21世纪初,日本政府推行了护理社会保险制度,并配套推动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年金制度,始于明治维新时期。战后经过多次修订,1959年日本颁布《国民年金法》,并于1985年建立了双层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层是指覆盖所有公民的国民年金制度(又称为“基础年金)”,法律规定年龄范围内的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第二层是指与收入相关的雇员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分为“厚生年金”和“互助年金”,其中5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水产团体的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等分别有各自专门的年金,统称为“互助年金”。
  在双层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上,日本还推行了私营企业的退休补贴金制度,类似于企业或行业的补充养老保险。退休补贴金的资金来源是从雇员年金费中转出3.5%的资金组成,且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退休补贴金可一次性支付,也可按月领取。
  保持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日本,并没有像有些发达国家那样把老人赡养问题与家庭分离,而是在发挥家庭功能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提倡发挥家庭的赡养功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强制家庭和亲属赡养老人。对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一般也都是以家庭或亲属的护理为前提,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的服务仅是一种补充。
  日本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大体分为两种:老人福祉设施和私立的收费老人之家。前者主要由政府经营,根据老人不同的需要具体细分为老人日托中心、老人短期入院设施、养护老人之家、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老人福祉中心、老人看护支援中心等等。收费的老人之家则是引入社会的资金和力量,经过地方政府批准后由民间企业来经营,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又分为看护型、家居型和康复型3种。
  但是,经过战后近60年的发展,日本社会走过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社会经济变迁引起家庭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日本单个家庭成员的数量从1950年的平均5人减少到目前的2.46人。从血缘关系上讲,三代、四代及以上的大家庭明显减少,而两代和一代家庭上升。核心家庭化导致日本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比率下降,“三代同堂”家庭已经不多,“四世同堂”家庭更为罕见。这些变化也影响到家庭的赡养功能,家庭周期进入空巢阶段,老人身边没有子女,家庭养老功能名存实亡。日本老年人赡养服务开始从以家庭为主走向社会化和多元化。
 
  德国:把房子租出去维持生活
  德国同样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而目前德国老年人主要有5种养老方式。
  第一种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会养老金度日。这种形式最普遍。
  第二种是机构养老,这也是德国解决养老的主要手段,占5%—7%的比例。它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第三种方式——社区养老正在成为主流。这正好与德国政府开始实行的“就地老化”制度相吻合。这种办法强调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进行全面服务,且都在社区内进行,不脱离原有社区的人际关系。老人就住在自己家里,在得到孩子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各个服务部门提供无偿服务。同时,为了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德国政府还实施了一项特殊政策————“储存时间”制度。公民年满18岁后,要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参加老年看护的义务工作者可以累计服务时间,换取自己年老后享受他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
  第四种方式异地养老,也开始流行。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居住地养老等。
  还有一种是“以房防老”,也深受欢迎。即为了养老而购买房子,然后出租给年轻人,利用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生活。由于德国人支出的房租约占个人全部支出的1/4—1/3,因此通过出租房子养老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在德国,法定男女退休年龄都是65岁,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但是,德国政府通过“四大支柱”保证了老年人养老的权益。
  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根据法律,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约占总收入的20%左右,由雇员和雇主各付一半,并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职工养老保险公司在职工职业能力减弱后支付养老金和社会保险金。通常年满65岁者即可领取养老金。
  第二支柱是私人养老金计划。员工在岗时,由雇员、企业主分别缴纳一部分钱。这些钱可以进行投资,获取的收益和本金全都进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更换工作时可以带走,但不允许提前支取。
  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由个人平时存些养老钱,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第四支柱是援助计划。对老年人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如医疗照顾计划,帮助支付保险外的所有医疗保健费用。此外还有住房基金、民间援助、针对老年人的监护法等。
 
  美国:老年公寓什么都管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结构比较年轻的,但同样面临养老问题。美国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美国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设立了不同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根据老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交需求而建立,收费多的,条件会更好一些。
  美国养老情况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老人住在老年公寓里自己独立生活;二是住在有各种辅助设备的生活区;三是住在有人照料的退休社区,岁数再大些的住在护理院;四是住在家里。
  以前,在80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养老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住在老年公寓里。一般的老年公寓有多个单元房,只租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的公寓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孩子和年轻人的吵闹,还能结交新的老年朋友。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称“退休社区”或“退休之家”。与老年公寓不同的地方是它除了租赁房屋外,还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典型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外出购物、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等。公寓内每周放一次电影,还提供两小时免费卫生服务,定时有人上门帮忙,其服务标准不低于四星级宾馆。
  如果老人需要24小时护理照料,没有轮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帮助就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到护理院居住。有些患有老年痴呆症或慢性病的老人,就住在这类名叫专业护理院、康复之家的养老护理院内。
  近年美国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趋势,与上述传统养老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个经济条件比较优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意人或亲属联合起来选一块地,自己或请人设计一个小小的养老社区,社区内有邮局、游泳池、网球场等服务设施。这种养老社区既能满足个人的要求,也能对社会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新闻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