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探索建立“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上缺乏照料、精神上孤独寂寞,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如何才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山东省邹城市坚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构建镇街敬老院、互助养老院、邻里互助点、居家服务站“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治标固本、标本兼治,统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山东省邹城市总人口116万,60岁以上老年人17.9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49%;农村老年人12.37 万,占农村人口的15.27%;农村空巢老人5.1 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41%,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极为迫切。去年以来,邹城市把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列入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农村全面建起镇街敬老院、互助养老院、邻里互助点、居家服务站“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实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无缝隙、全覆盖。
  预计到“十二五”末,邹城市互助养老院将达到200 处,可解决1 万多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邻里互助点将达到100 处,可解决5000 多名空巢老人的养老尤其是日常休闲养老问题;居家服务站将达到100处,可为3万多名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的就医和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基本实现“空巢老人不空巢”。
  “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了老年人“故土难离”的愿望、“食居有靠”的需求、“抱团互助”的心理,实现了空巢老人由“ 箪瓢陋巷、空虚寂寞”到“抱团养老、就地享福”的根本性转变,这种“离家不离亲、离亲不离情”的养老方式,得到群众认可、受到老人欢迎,被他们誉为“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农家门口的“欢乐园”。
 
  镇街敬老院发挥农村养老引领作用
  镇街敬老院投资大、管理优、基础好、项目多,是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为有效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邹城市已连续5年将镇街敬老院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目前市、镇两级已累计投资5500多万元,在全市16个镇街各建成一处敬老院,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设置养老服务床位2600张,16处敬老院全部为省一级敬老院,在全省率先实现省一级敬老院全覆盖。
  去年以来,邹城市又投入“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对镇街敬老院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增卫生防疫、健身娱乐、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专门场所,逐步将其打造成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该市要求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居组建“村级敬老院”,目前,已建成20处,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床位规模达400张。通过镇街、村居两级敬老院联动互补,目前,全市2084名农村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2000人,五保供养率达96%,位居全省前列。
 
  互助养老院发挥农村养老基础作用
  城前镇后瓦村是首批7个试点建设互助养老院的村之一。该村总人口1100人,650人外出务工,60岁以上老年人158人,空巢老人72人,占老人总数45%,养老需求极为迫切,在全市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村投资10万余元,将村委会旧办公楼改造成互助养老院,使用面积11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80张,全村空巢老人全部入住。该村82岁的空巢老人王守贵乐呵呵地对笔者说:“我4个儿女有博士有硕士,乡亲们说起来觉得很光鲜,但他们都在外地成家立业,我跟老伴儿整天在家大眼瞪小眼,有个头疼脑热只能靠自己。搬到互助养老院后,和70多个老兄弟、老姊妹儿相互照应,算是享福了!”目前在邹城市像后瓦村这样实现空巢老人兜底入住养老院的村已有20多个。
  互助养老院建设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村养老的发展方向。邹城市综合考虑村居经济基础、养老状况、地理区位等实际情况,按照“先行试点、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模式布局养老院,分为新建小区配套型、富裕村居新建型、闲置场所改造型和公共服务综合型四个类型,并坚持“村级主办、免费入住、互助服务、政府扶持”的运行模式。村级主办,即明确村委会为建设管理主体,统一承担水电暖等开支,确保互助养老院正常运转;免费入住,即凡年满60周岁的独居、空巢老人,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并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免费入住,老人的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互助服务,即养老院不设服务员,村支部书记兼任院长,入院老人选举成立“院民委员会”,从入住老人中推选一名常务副院长,推选生活、起居、调解、娱乐、卫生等委员;政府扶持,即在村民自主、自治前提下,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培训、进行管理服务指导,给予5万-10万元建设补贴和每人每年500元运营补助。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互助养老院90余处,已累计入住农村空巢老人1500多人。
 
  居家服务站发挥农村养老兜底作用
  为统筹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就医和居家服务问题,邹城市选择设施完备、医疗器械齐全、有较高医疗素质医生的村卫生室,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市里给予补贴资金专项用于购置老年人卫生用品和医疗器械,年底根据各站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老人反映评价情况给予数额不等的奖补资金,使空巢老人不出村就能获得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药片不花钱”。
  由村委会根据本村需要提供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及情况,组织团员、青年、妇女、乡村医生等志愿者,按“一对一”或“一帮N”的方式组成“居家养老服务小组”,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打扫卫生、被褥洗换、垃圾清运等家政服务和陪聊、心理疏导等精神慰藉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服务站50处。
 
  邻里互助点发挥农村养老补充作用
  针对人口少、老年人少或无改造场所等不适宜建设互助养老院的村庄,邹城市以空巢、独居老人家庭为载体,按照“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民间运作、政府扶持”的运行模式,建设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点,为空巢老人提供日间休闲娱乐场所。村级主办,即在建设村选择一户3楼以下、活动面积50平方米以上、可持续活动半年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家庭,设立农村养老邻里互助点,实现以德相邻、守望相助;社会参与,即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邻里互助点,提供生活、娱乐服务,及时反馈活动情况,培育互助养老文化;民间运作,即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公益性劳动,鼓励有特长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促进互助点多样化发展;政府扶持,即每建一处邻里互助点,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用于购置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每月为每个互助点发放100元运营补贴,统一配备娱乐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邻里互助点50处。
 
    (来源:中国社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