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总书记用20个字描绘出一幅好干部的“标准像”,赋予新时期好干部以新的时代内涵。老干部工作部门是各级党委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能部门,是广大老干部心目中的“娘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用“乐于奉献、亲情服务”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成为让“党组织放心的担当者,老干部满意的贴心人”?在深入开展以“践行宗旨,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中,通过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我深切感悟到,广大老干部心目中称心如意的“娘家人”的形象,就是自觉地把为老干部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办事准则和工作绩效的标准,用“三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以进取心对待党的事业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的创立,付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改革开放成就,凝聚了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经验。虽说老干部已离职退岗休息,但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关心老干部就是关心党的执政资源。
在外界社会某些人看来,整天与老干部打交道,就是侍候老的、照顾病的、送走死的,处处得求人,天天伺候人,没有多大的出息。作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广大老干部大都亲身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考验、建设时期的艰辛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我们今天有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是与老干部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就事业上来讲,老干部是国家的功臣,作为个人要时时敬重他们;而要把老干部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办理,以真诚的态度走近老干部,以真实的作风了解老干部,以真心的举动取信老干部,既需要怀有对老干部的感恩之心,更需要树立对党的事业的进取之心。只有把握这种观点,才能对老干部的来访,始终按照一张笑脸迎进、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句尊言相称、一句问候贴心、一丝不苟办事、一腔热情释惑、一声慢走扶送的“八个一”程序,用微笑的面孔接待老干部,用舒缓的语气同老干部交谈,用认真的态度做好老干部的诉求记录,并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当场能答复的答复,应解释的解释,该协调的协调,尽快按政策规定给老干部一个“标准答案”,让老干部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才能在平时工作中,始终牢记“老干部利益无小事”,自觉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情感上贴近老干部”的要求,时刻把老干部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老干部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老干部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老干部的满意当作第一追求,以满腔的热情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帮老干部之所需、解老干部之所难,对老干部的合理诉求不打“太极拳”,不做“推脱客”,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老干部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
以责任心对待本职岗位
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干部工作政治性、政策性、责任性、服务性很强,它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扯大局,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责任、更新的视角,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老干部工作,既是重视党的执政资源、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稳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改革深化、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老干部工作队伍中,有的人面对“别人经常进的是歌舞厅,自己进的却是医院;别人经常戴的是红花,自己戴的却是白花;别人经常去的是宾馆,自己去的却是殡仪馆;别人经常听的是轻音乐,自己听的却是哀乐”的现实,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失衡心态。作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干部进入了高年龄期、高发病期、重病高发期,同以往相比,呈现出自理能力渐差、生活呈现失落感,多种疾病缠身、就医呈现艰难感,“空巢”家庭增多、心理呈现孤独感,遭受冷落歧视、思想呈现悲观感,参与活动受限、精神呈现空虚感等新的特点,诸多方面需要求助于他人、求助于家庭、求助于社会。助老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年龄上来说,老干部是自己的前辈,作为后人要事事关照他们;而要把老干部当着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像儿女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主动地做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既需要怀有热爱老干部工作的赤诚之心,更需要树立对本职岗位的责任之心。只有秉承这种理念,才能常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真情实意地到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家中嘘寒问暖,到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家中排忧解难,到心情忧郁的老干部家中理顺情绪,自觉地对老干部做到重大节日、生病住院、家庭困难、思想困惑、红白喜事“五必访”,通过经常性地面对面地接触、心贴心地沟通、实打实的解难,随时掌握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喜、所虑所惑、所盼所急;才能对平时突发急病多、特殊需求多、不可预测情况多的“空巢”老干部,注重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尽己所能地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家政便民、物业维修、生活照料、安全守护、医疗康复、人文关怀、精神慰藉等“保姆式”的上门服务,通过为老干部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让老干部感受到“儿女”似的情怀。
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名利
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服务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一个神圣的事业,职业高尚,岗位光荣。从事老干部工作是一个辛苦的行当,而往往艰辛的付出与个人所得不能成正比,选择了老干部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常怀尊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默默无闻地服务好老干部,无怨无悔地做好老干部工作,既是广大老干部的期盼,也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经济社会不够发达的县(市、区)一些地方,有的热门单位因受社会上“敬权敬钱不敬老”的思潮影响,有时上门为老干部办事遭“冷遇”,看的是“冷面孔”,坐的是“冷板凳”,听的是“冷言语”,甚至遇事遭误解、受冤屈,费力不讨好。作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老干部工作部门与经济禀赋好的单位相比,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常常被人们嘲讽为“前途上灰溜溜,工作上酸溜溜,经济上光溜溜”的清水衙门。“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就工作上而言,老干部是部门的服务对象,作为员工要处处善待他们;而要始终具有“工作很辛苦”的思想准备、“工作很重要”的思想认识、“工作很光荣”的思想境界,既需要保持“任怨”的恒心和“任劳”的耐力,更需要树立不计个人得失的平常之心。只有具备这种思想,才能去除攀比心理,自觉树立“平民”意识,忠于“平凡”工作,保持“平静”心态,甘于“平淡”生活,充分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得失成败;才能注重把“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时代内涵贯穿到对老干部的热爱之中,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之中,实践在勤奋忘我的工作之中,从而让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干部在亲情服务、悉心照料下安享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
总而言之,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刻刻、处处事事饱含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对个人得失无所企求,始终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自觉践行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任劳任怨工作、尽心尽力处事、无憾无悔奉献的炽热情怀,才能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赢得老干部的高度赞赏。
(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