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镇打造新时期“四德之镇”
“自从有了‘孝心榜’,签了‘赡养状’,村里再也没有人不孝敬老人了,孝子孝媳争着当,孝女孝婿抢着上。”近日,归德镇李官村党支部书记庄文广高兴地说。他所提的“孝心榜”就是归德镇每个村都建起的以孝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善行义举四德榜”,“赡养状”就是赡养老人协议书。
归德镇将尊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家庭美德、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德、树立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把“孝德”建设作为农村“四德”工程建设的切入点,开展了“孝德文化进农村”主题活动,评“孝星”、奖“孝贤”,设奖励基金、建示范基地,村村建起“孝心榜”,户户签订“赡养状”,积极打造新时期的孝德之镇,全镇已有1500人登上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村评孝星,镇评模范,通过道德大讲堂、民间曲艺、漫画长廊等形式,传播身边人的孝心故事。房庄村66岁房鸿泽的家庭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祖孙40多人。奶奶106岁,母亲88岁,房鸿泽既当孙子又当爷爷。房鸿泽和妻子崔基风十分孝顺老人,精心伺候两位老人,早上给老人浸鸡蛋、泡蛋糕,中午炖肉菜,让两位老人吃得好、睡得香。老人们身体都很健康,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都报道过奶奶焦其明106岁还能剪纸的事情。房鸿泽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崔基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敬老模范”称号。房鸿泽的故事是归德镇孝德大讲堂巡回演讲的经典篇目。山东落子传人徐立平还根据房鸿泽的事迹专门编写了《归德孝子》曲目在全镇各村演唱。
目前,在归德镇已经建立起50多人的孝德典型库。归德镇党委副书记王允松介绍,自开展“孝德文化进农村”活动以来,全镇每年每个村庄都要评选出5—10名“好媳妇”、“好婆婆”、“孝星”,全镇评选出50名“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奖励。
归德镇通过孝德大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走进学校、村庄巡回演讲。在镇、村街道上的墙上,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孝老、爱老、助老的漫画,向路人讲述着身边的孝星故事。
在归德镇,所有6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都和村居委会签订了《赡养协议书》,把赡养标准、医疗费用、居住条件等内容一一写清,还有每年给父母零花钱,不让父母生气,陪父母旅行、看电视,亲自给父母做饭,甚至于不许干涉老人再婚等内容都写入了协议。该镇规定:凡是不孝敬父母的家庭,一律不准参评文明户,不孝敬父母的干部一律不予提拔重用。不赡养父母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还会受到制度的约束。
归德镇孝德文化凸显晕轮效应。归德镇敬老院63岁的院长魏建泉,自2009年牵手敬老事业、走上敬老院院长岗位以来,他把五保老人“奉若父母,情同亲生”,把老人幸福作为自己的最大的幸福与追求,他用自己的爱心谱写出了一曲大爱的动人乐章,五保老人逢人便夸:“魏院长是我们的‘好儿子’!”
孝行天下,干部争先。归德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带头行动起来,深入贫困老人、孤寡老人家中,开展“一对一”助困、助老活动。归德镇党委书记刘永亭介绍,目前,全镇38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都结成帮扶对子,去年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00多件。
归德镇志愿者、义工服务队等志愿组织纷纷涌现,教师、医生、公务员、干部、职工、农民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陆续加入到这些爱心队伍。志愿者们定期到“空巢老人”家里和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清扫卫生、洗脸梳头。归德供电所组建的“彩虹服务队”经常到各村为困难户服务,队长张承东介绍,“彩虹服务队”采取分线、分片的方式上门为群众服务,并为他们宣传用电常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对这些家庭线路、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消除用电隐患,深受群众赞扬。他们为地处山区的坦山中心小学捐款购买了学习书籍、学习用品等,还到深山沟的土屋村“留守家庭”胡广斌老人家中,为老人家送去了食用油、大米、面粉等慰问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检查了老人家的所有用电设备,帮助更换了低压线路及开关、插座、家用保护器等。张承东还承诺本人资助老人家一年的电费。胡广斌老人握住张承东的手激动地说:“共产党好,‘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好,你们就是新一代的‘活雷锋’。”
归德镇通过开展“孝德文化进农村”活动,建起“善德义举榜“,传递了孝心,奉献了大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起孝亲敬老、知荣明耻、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也有力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济南市长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