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内江市建立的首个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联丰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给入住老人的晚年增添了幸福的味道。目前,该市分别在东兴区和隆昌县共建立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4所,床位60个,为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农村空巢现象倒逼出的养老新路子
“养老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农村养老形势比城市更严峻。”市民政局救助科工作人员肖荣说,营利性养老机构费用高,绝大多数农村老人负担不起;受传统观念影响,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愿离开熟悉的乡村和乡亲们去住养老院,子女也担心“没面子”。
对此,云顶镇社事办主任曾文斌很认同,他说:“现在农村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人独居,老年人常身患疾病需要照料;同时,农村老人居住比较分散,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是一个大问题。”
据了解,云顶镇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镇,总人口4.3万人,在外务工人员就达到了1.5万人左右, 60岁以上老龄人口8000余人,其中空巢老人占了56%。
就距离场镇6公里多的联丰村而言,全村1500多人,外出务工就有9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240余人,空巢老人130多人。“曾经,邻村有老人生病在家躺几天都没人知道。”联丰村村支书李成英说,如何让空巢老人摆脱这样的困境,成为了村两委经常思考的问题。
“把老人们都接到一块住,相互照顾,还能一起娱乐休闲,年轻人出去打工就放心了。”李成英这样想。
2012年年底,云顶镇按照政府主导、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的方式,在联丰村建设了全市首个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
 
互助养老让空巢老人不寂寞
2013年7月,联丰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建立起来后,村干部挨家挨户去做宣传工作,得到的反馈却并不理想。“有的子女觉得没面子,有的老人也担心到了幸福院会不会与其他老人产生矛盾,自己的私房钱安不安全等等。”李成英说。
73岁的魏大方老人是第一个搬进来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外出务工,老伴也跟着儿子到大城市带孙子去了,魏大方不习惯城市生活,离不开熟悉的村子,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住进了幸福院。
记者在魏大方的带领下,参观了幸福院的宿舍。一间宿舍两个床位,室内采光很好,两床新棉被叠得整整齐齐。“比我家里的睡着更暖和,有时候自己没叠整齐还有其他老人帮忙。”魏大方说。
在幸福院内,设有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餐厅、厨房、寝室;配置了床及床上用品、电风扇、轮椅等生活用品和电视机、棋牌、室外健身设施等娱乐设备。周一到周五,唱红歌、棋牌赛、养生讲座、医疗咨询服务……老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如今,联丰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已开办了半年,随着这种养老新平台的优势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进来。绝大多数老人白天在此娱乐,“AA制”吃饭,晚上则回家睡觉。
 
新机制还需探索完善
“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是居家养老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机构养老的补充和创新,与乡镇敬老院有所不同。”曾文斌说,乡镇敬老院是农村五保老人才能入住,而养老互助院主要针对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凡年满60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有入住意愿的,都可由本人和子女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签订入院协议并免费入住。
在建设资金上,养老互助幸福院通过“四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即项目资金补助一点、乡镇政府支持一点,村委会自筹一点、社会捐赠募集一点。联丰村的互助幸福院建设获得了该村一名在外成功人士的捐资20万元,加上省、市、县、镇的补助,总投资54万元。
“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费用低。村集体一次性投资建设后,每年水、电等费用仅几千元,老人每月只需花费几十到两百元不等。如有老人突发疾病等,其他老人可立刻帮忙联系子女,特别符合农村实际。”曾文斌说。
与此同时,这种养老办法综合解决了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问题,符合农村老人居家养老习惯。既给老人提供了集中居住、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也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新的平台;既解除了老人孤独寂寞的烦恼,也解除了子女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现在住在幸福院内的老人有5个。今后入住的老人多了,怎么解决床位问题?咋个有效管理?后续资金如何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互助幸福院下一步如何发展,李成英既满怀希望,又有一些困惑。
“我们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在此基础上要好好总结,时机成熟时进行推广。”曾文斌说,“目前全镇闲置的小学校有10多所,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这些闲置房屋利用起来,更大程度地减少建设成本。”
 
(来源:内江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