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居家养老托起“夕阳红”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步步逼近,养老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丰泽区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近三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8%。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呢?该区不断探索“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
据统计,目前,丰泽区已投建完善3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10种以上服务,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同时,还建立高龄补贴政策,为114名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共同享有幸福的阳光生活。
 
“服务+管理”的“三个圈”
对于丰泽街道源淮社区林大爷来说,他的养老生活离不开社区所提供的“三个圈”的服务。“三个圈”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圈”、“医疗保健服务圈”和“文教科普服务圈”。“生活照料服务圈”为他提供了家务劳动、家庭保健、送饭上门等定时服务;有时还可以在服务站的日间照料室里享受日托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圈”则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挂钩,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每月为林大爷进行体检义诊,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社区还为其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上门检查、上门送药等服务。在“文教科普服务圈”中,林大爷进入了社区老年人科普学校,到学校里听听科普讲座、学学科普新知识,用林大爷的话来说就是“生活更充实了,心态更年轻了”。林大爷的女儿则更高兴:“父亲住在这个社区里,我们工作也更安心了。”
该区既有源淮社区的“三个圈”服务管理模式,也有圣湖社区采取的“3+1”模式,“1”即指专业社工队伍,“3”即指志愿者、义工、社区工作者三支服务队伍。据介绍,圣湖社区现已有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专业社工4名。他们的加入也让社区服务队伍更具专业性。
 
“以老助老”中的温暖守望
对于80多岁的东美社区病困老人陈雪来说,最高兴的事无疑是社区助老服务队李大姐的到来。相差不多的年纪,养儿育女的共同经历,让她们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了。每回,助老服务队队员来到陈雪家中,帮忙她打扫卫生、梳洗头发,让原本冷冷清清的老屋变得热闹起来。
据介绍,东美社区的助老服务队已经成立八年了,由社区里低龄健康的老年人组成。目前,这支服务队有15人,平均年龄55岁。他们经常通过多帮一、一帮一等形式对社区孤寡老人、病困老人、残疾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慰问帮扶,为孤独群体送上温暖。他们采取的是由年岁较低的老人关心年龄较大的老人,生活条件好的老人关心有困难的老人,健康状况佳的老人探望患病卧床的老人的服务形式。一些有专业技能特长的老年人还开展科普讲座、兴趣培训等,让东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带有浓厚的守望相助之情。正如队长李美计老人所说:“大家生活在一个社区里,就像在一个大家庭中,我们服务队就是希望在社区里形成‘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助我’关爱老人的氛围。”
 
“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在丰泽区的华大社区,独特的地域优势使社区选择了一条“高校与社区合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招募华侨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和暑假参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邀请老教授们开办“爷爷奶奶课堂”,定期教社区的小朋友书法、绘画等才艺,在社区里形成老少同乐的幸福场景。
在灯星社区,社区自办老年大学,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老年人一起学习、娱乐、交流的老年大学式服务站。社区还组建老人什音队,收集什音曲谱,以什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到各地交流。在霞美社区,社区老人们也常常聚在一起,开展“弘扬‘东亚文化之都’风采、繁荣新型人口文化”等活动,南音、闽南人俏阿婆、车鼓等活动内容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居家养老”是我国推崇提倡的一种养老方式,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丰泽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在探索利用原有的家庭、社区资源优势,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共同努力,让老人安度晚年。
 
(来源:泉州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