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无锡老年人口增加到了108.8万,占到了户籍人口的23.08%。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老龄事业,各级老龄部门积极努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惠老政策,有力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发展。其中,老龄宣传调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快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无锡市老龄办针对宣传调研做了许多的工作。
凝聚力量,做实老龄宣传调研基础工作
为夯实老龄宣传调研基础,无锡市老龄办在制度规范、队伍组建、阵地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一是用制度规范老龄宣传工作。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宣传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建立完善全市老龄通讯员队伍的通知》,通过文件让各级老龄部门清楚的知晓老龄宣传工作做什么,怎么做。二是用队伍凝聚人心提升宣传品质。组建了各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市涉老社会组织和团体全覆盖的通讯员队伍。建立了无锡老龄宣传QQ群,开通了无锡市老龄委办公室微博,利用网络实现了全市老龄信息资源共享。每年组织一次通讯员队伍的集中培训,提升通讯员综合素质。三是用阵地整合力量加大调研力度。2011年底,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由市老龄委、市老年学学会和江南大学三家单位组成。主要学术方向和研究内容为老年社会学与社会工作、老年医学与护理学、老年政策与法规等。为维护中心的持续发展,市老龄办现已投入科研资金30余万元。
注重实效,加强老龄宣传调研策划
无锡市老龄办十分注重老龄宣传调研的策划。一是集体“金婚庆典”秀幸福。2012年,无锡市老龄办在全市范围内为50对金婚老人举办了集体“金婚庆典”,全国各大门户网站、报刊均刊登了当天的盛典。该项活动的宣传工作成为了无锡老龄对外宣传的成功范本。二是“爱心助老”聚能量。2013年,市老龄办引进民资民力参与为老服务,组织开展了由企业自愿认购“爱心助老”项目的活动。市老龄办组织策划了项目签约发布仪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声势。其中江南晚报黄孝萍记者撰写的《尝试老龄事业发展“两条腿走路” 社会力量出资288万购买为老服务项目》获得了全国老龄新闻宣传优秀奖。三是重要节点抓机遇。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无锡市老龄委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月活动。每年的“敬老月”是老龄宣传的重点时段,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集中形成宣传攻势。四是找热点破难题调研出成果。市老龄办每年都会集中优势力量确定1-2个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多项研究课题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19篇。2013年12月,市老龄办、市老年学学会和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无锡市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报告》获得了汪泉市长的肯定,并作了批示“此调研报告反映情况客观,分析深入,所提建议值得重视。请市人社局、卫生局阅研,提出意见”。近两年,收录研究论文近80篇,编印论文集2本。
搭建平台,拓宽老龄宣传调研渠道
市老龄办按照全国和省老龄宣传工作的该要求,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把老龄宣传做大做强。一是加强合作,畅通老龄宣传主渠道。市老龄办坚持长期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对媒体关注的老龄问题予以积极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无锡《老年生活》扩版增容,由原来的4版增至8版,并优化调整了版块内容。为解决办报经费不足问题,市老龄办还积极协调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中国人寿无锡分公司等单位赞助支持。指导无锡教育电视台创办老年网站“金色晚年”,现已成功上线。协调无锡广播电台经济台开设老年节目“爱心晨曲”,开播至今已有7年。二是横向协作做好大宣传。除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外,市老龄办与涉老组织、涉老社团、涉老窗口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形成一方牵头、多方参加、定期沟通、互相协助、共同协调的工作和宣传格局。每年市老龄办与市退管会、市委老干部局就全年的宣传、调研及活动召开协调沟通会,明确当年的宣传调研工作重点。指导老年社团依据自己的社团宗旨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如书画展、摄影展等。充分利用“敬老文明号”的创建,带动涉老窗口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在社会上起到示范作用。三是充分发挥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性。在工作中主动协调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等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市老龄委联络员制度,定期沟通信息,协调合作。紧密围绕尊老敬老的主题,共同做好老龄宣传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大老龄大宣传工作格局。并通过相关活动充分挖掘成员单位敬老模范人物和模范单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敬老风尚。
老龄宣传调研工作是一项既需要稳扎稳打,又需要激情与活力的工作,需要每一个宣传调研人员不懈的积累和对事业的热爱。无锡市老龄办将切实把通讯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开创全市老龄宣传调研新局面。
(来源:江苏省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