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魏小清这样说。他们一家秉承着敬老孝亲的家风,不仅孝敬父母,爱护幼小,还奉敬叔叔,照顾生病瘫痪的叔叔直至终老。
今年47岁的魏小清是周宁李墩人。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要忙于劳作还要照顾生病、腿脚不便的爷爷。在魏小清的记忆里,父母很孝敬爷爷,每当天气好的时候,母亲早晨出门前都要扶爷爷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晚上回来后为爷爷熬药、按摩,最后备好开水、水果、便壶等供爷爷夜里使用。在母亲没空的时候,魏小清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照顾爷爷。六年里,母亲细心照顾爷爷,毫无怨言,孝心感动了乡亲,也为魏小清树立了榜样。
1993年,魏小清与本地的小伙子李大印共结连理。夫家有3位老人,父母以及未娶亲患有肺结核和手部残疾的叔叔李佛注。李佛注生病无处可去,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婆婆很细心照顾他,每天早饭,家人都是吃稀饭,但坚持给他添加一个鸡蛋增加营养。后来公公、婆婆到城关大儿子家住,魏小清夫妇就和叔叔一起生活。夫妻俩很孝顺,知道叔叔的身体状况,常常买一些适合他吃的东西。叔叔对他们也很好,经常帮他们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有一年,家里盖房子欠了一些钱,叔叔悄悄拿出自己的低保金为他们还债,这让他们至今感激着。
2006年的一天,细心的李大印发现叔叔的胃口比平常差,便问老人哪里不舒服,并买来面条给老人当夜宵。半夜,李大印不放心,又起来看老人,发现老人不对劲,便立刻包车把老人送到城关治疗。经诊断,老人是脑血管破裂,医生说病人即使抢救回来也是痴呆并全身瘫痪。但魏小清夫妇不顾一切,嘱咐医生用最好的药全力抢救。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叔叔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落下了痴呆和瘫痪症。出院后,恰逢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老人长褥疮,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把卧在床上的老人抱起来放到轮椅上,为他擦洗身体、涂抹芦荟胶、痱子粉,然后晒被子、洗草席、喂饭。即使这样精心护理,但是半年后,叔叔还是离开了人世。
他们孝敬老人,老人对他们也很好。这几年,魏小清在周宁县机关幼儿园上班,83岁的公公对她很关心。身体好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到幼儿园看看。婆婆有什么事也是第一时间通知她。两位老人常常对亲戚朋友说:“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好媳妇,真幸福!”魏小清总是谦虚地说:“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尽的义务。敬老孝亲,我只想尽自己所能,做到不留遗憾。”
现在魏小清夫妇要赡养4位老人,每个周末他们都会抽时间陪父母,为父母煮饭,听父母唠唠嗑说说话。他们的女儿在耳濡目染下,也很孝顺,坚持每周都去看望爷爷、奶奶。
(来源:闽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