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着力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的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按照江西省星级敬老院评定标准,创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生活安逸、保障有序的五保院民幸福乐园,实现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专业化,所有农村敬老(光荣)院达到二星级院以上目标。
方案从功能设施、日常管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娱活动、组织生活、安全保障、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完善功能设施。“二扩”:扩建院民楼。对敬老院床位数低于当地五保供养老人数80%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8平米的院,结合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改)建院民住房。扩增生产基地。通过低价征收或租用水田、山场、水塘等扩增生产基地,达到每个院“六有”(有菜地、有水田、有果园、有鱼塘、有鸡鸭、有生猪)。“三整”。即整修大门和围墙。院大门较小或破旧,不方便通行,没有围墙或围墙有倒塌的院,进行整修,大门附近设立值班室,并在大门挂设“**乡(镇)敬老院”院名牌。整修水沟、修剪花草。对院内污水沟、臭水沟清理,对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清除花坛、绿化带中的杂草,保持庭院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整理各类管线。对裸露在地面或墙外的水管、电源线、闭路线等管线进行整理,改变和杜绝乱接乱搭“蜘蛛网”的现象。“三改”。改善饮水条件。采用自来水或打井供水措施解决饮水问题,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用水标准。改善卫生间。每间院民房要设有卫生间,安装坐便器和安全扶手。改善厨房餐厅。配齐灶(炊)具、冰柜(箱)、消毒柜等设施。“四设”。设立文娱室。供老人阅读、书写、绘画、下棋和看电视等文娱需求。设立医务室和特殊护理房。配齐常用药品、诊疗护理设备,协同驻地乡镇卫生院提供日常诊疗服务。设立公共浴室。采用热水器供应热水给老人沐浴。设立洗衣房和晒衣场。配置洗衣机,设置室内和室外晒衣场供老人洗晒衣被。
规范日常管理。建立文化娱乐、饮食卫生、医疗康复护理制度,健全院民健康档案;建立学习、会议、考勤、财务管理、鼓励劳动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庭院经济收入核算分配办法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院长、会计、护理员、炊事员、值班员和院务管理委员会等岗位职责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和查房制度;建立院务公开栏或宣传栏,每月公布院财务收支情况。
加强生活照料。每天定时查看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查看院民房内卫生,保持物品摆放整洁,衣被折叠整齐,地面、墙面干净无污渍,空气通透。定时更换衣装、床单,清洗衣物,修剪指甲、洗头、理发,定期晾晒棉被;重点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搞好个人卫生。伙食保障达标,每人每餐至少一荤一蔬、每人每月零用钱不少于20元。
强化康复护理。每年健康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帮助失能、半失能老人清洁个人卫生,放松身体机能,做好心理开导,达到缓解病情或生活自理目的。
丰富文娱活动。提供老年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供老人学习阅读;提供扑克、象棋、军棋、二胡等,供老人自由娱乐;组织跳健身操或运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等体育活动;开展文艺活动,组织锣鼓队,跳秧歌舞、交谊舞等文艺活动。
落实组织生活。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可设立党支部委员会;正式党员不足3人,或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可与乡镇民政所党员组成联合支部或党小组,征订必要的组织学习刊物或资料,开展各类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用电、用火管理,冬季取暖实行集中烤火,床上取暖统一配用暖水袋;院民统一供膳,不得在走廊过道和居室内用电饭煲、电子炉做饭菜;统一安装纱窗、纱门,不用蚊帐、不点蚊香;不得在住房内临时安装插座、私自接线接电。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遵守餐具饮食卫生制度,及时清洗、消毒餐具,严把采购食品质量关,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严禁院外人员进入厨房。加强门卫值班管理,做好院外人员进出院登记工作,落实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
强化队伍建设。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加设护理员岗位,配齐会计、护理员、炊事员,院民与工作人员的比例不足10:1的,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向社会招聘工作任务;落实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健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长效机制,建立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以当地示范院为依托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县际交流,适时组织到外地学习,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适时选送人员到专业机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
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工作从2014年4月起,到2016年底结束,分动员、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实施。统一按照江西省敬老院等级评定标准,目前还未达到星级院标准和已经是一星级院的,要通过建设管理提升,三年内达到二星级院以上标准;目前是二星级院的,三年内要达到三星级院标准;目前是三星级院的,要不断巩固成果,打造品牌院。
(来源:吉安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