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现有24.6万余老年人口,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毕竟还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老人还将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新区将重点发展居家养老,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全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区民政局正在与两家涉老服务公司和社会组织进行接触,加快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新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641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85%,已经提前达到了“十二五”末的预测规模。作为民生工程的国办第一、第二老年养护院,贻芳托老所已经开工,以公建民营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建立养老院也在大力推进中;而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居家养老,新区也将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完善老年服务体系,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全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模式
目前,国办第一、第二老年养护院,贻芳托老所正在加速建设中。但面对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入院需求激增的实际情况,新区未来几年中养老床位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滨海新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光宇告诉记者:“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据了解,目前新区民办养老机构也在大力开发建设中。如康福老年养护院项目,预计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800-1000张,预计一期工程2015年投入使用;位于大港地区的天同医养院,拟采取建筑改造的方式建设养老床位100余张的养老机构,预计年底前竣工投用。到2015年底,预计新区养老总床位将达到4000余张。通过采取“公建民营”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国办机构资源和人才优势,向其他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努力实现国办养老机构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将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新区现有24.6万余老年人口,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毕竟还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老人还将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光宇说:“未来,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还是在居家养老上。”
记者了解到,当前,新区正在筹划建设全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区民政局正在与两家涉老服务公司和社会组织进行接触,加快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赵光宇介绍说:“政府要先搭建呼叫平台,这是使老人享受规范、安全服务的最便捷、最廉价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主体与市场供给主体的全天候信息对接,并可实现市场服务资源的有效培育、整合、规范和监管。目前,两家拟合作的单位正在拟定实施方案。下一步将通过评审择优的方式确定合作单位,并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运营和监管,加快公共养老服务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目前,在汉沽地区已经建成了养老呼叫平台试点。老人在家中可以拨打平台电话,获得送餐、家政、紧急救治救助等各种服务。待全区平台建设完成后,还将同步建设新区常住老年人口数据库。届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各种所需服务,并可使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更多更广地延伸至家家户户。
(来源: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