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睢宁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机遇,以保障民生为宗旨,以体系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资金,创新管理,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以岚山镇胡集村老年关爱之家为原型的老年集中互助养老模式已经分布在睢宁县各个乡镇,很好地弥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养老模式的推广,为广大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创新养老模式、实施惠老项目,为老人的幸福晚年提供有力保障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农村老龄化问题,睢宁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自2012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老年关爱之家建设。规划床位20~50张,提供吃住、娱乐、医疗等基本的有偿养老服务。老年关爱之家,帮扶了农村最需要服务的老人,解决了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做的是雪中送炭的事,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化与补白。如今,累累硕果结满了金秋的睢宁大地。通过政府兜底、财政支持,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适应了作为苏北欠发达县份的实际情况,实现“低成本投入、低成本运营、低门槛入住”的“三低”管理目标。目前,全县共建成15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样化养老服务
老年关爱之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岚山镇胡集村老年关爱之家就是由退休干部赵荣良以及部分空巢老人自发创办的,其原型为“胡集村留守老人互助幸福院”,以老人“互相抱团取暖”的形式进行集中居住养老。2012年睢宁县老龄办经过深入调研和试点运行,探索出空巢老人集中居住、互助互爱,志愿者集中帮扶的“关爱之家”养老模式。通俗地讲,就是政府提供庭院、免费供水供电、老人自带米面、自己生火做饭。老人们用“邻里互助形式、低龄帮助高龄形式、高龄孤老结对关爱形式” 实行自我管理,并种植蔬菜创收,该养老模式不用老人掏一分钱,方便老人聊天交流、互相帮助,方便志愿者随时上门、高效服务。
老年集中居住区:顺应城乡一体化。近年来,睢宁县通过组织开展“三促四化”工作,促进人口有序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项目集中建设并结合“三集中”计划,积极争取农村土地集中奖补资金和项目扶持专项资金,着力推进社区集中养老点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就像生活在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很好地弥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截至目前,睢宁庆安镇前徐社区和桃岚化工园韩二社区投资485万元,按照新的集中居住规划,建成“一厨一卫一室一厅”的社区集中养老站点。站点内配备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等,提供社区老年人半托、全托及看病就诊、心里咨询、精神慰藉、老年维权等多项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周边老人入住需求。
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运营服务,建立站点运营管理长效机制
依托协会管理。动员管理能力强、有经济基础的老龄协会承包经营管理站点,确保养老服务站点建得起、用得上。深入开展“五个一”(每周上门探望一次、每月打扫一次卫生、每季度进行一次水电气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定期清洗一次棉衣被褥等大件物品、每半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面对面健康咨询等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运营管理水平。
探索老年自治模式。推广老年关爱之家运作模式,规范化建设关爱之家,成立生活小组、环境卫生组、图书花木组、文明和谐组、治安保卫组等,从老人中选拔优秀担任组长,实行老年人自主管理、自我监督,培养老年人“主人翁”精神。定期评选“五好老人”,树立先进榜样,形成维护集体、互相帮助、促进和谐的良好氛围。
政府兜底、财政支持,保障老年关爱之家资金投入有方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高效利用改建废弃厂房和废旧学校,将养老设施深入村与社区,使老年人享受“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年”的养老模式。县财政严格按照省补资金,配套投入老年关爱之家的建设和运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对困难老人实行优惠补贴。在土地、税费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严格落实了有关税费减免及水电气、电话、电视网络等优惠政策。
二是实行以院养院。鼓励老年关爱之家老年人着手养殖、种植,老龄办提供技术支持,以增加经济收入。2014年将探索尝试试用沼气取电,使老年关爱之家健康发展、减轻政府压力。胡集老年关爱之家现已着手“土元”养殖,成效较好。
互助养老、抱团取暖,“关爱之家”农村老人幸福的港湾
关爱之家的建立,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养老“五难”问题(即“老人困难解决难、老人聊天难、老人突发疾病抢救难、村中找志愿者难、志愿者服务难”),也为入住关爱之家的老人提供了“八大有利”因素,即“有利于解决老人困难、有利于老人之间聊天、有利于抢救突发疾病、有利于“促进养老”、有利于“监督养老、有利于培养卫生习惯、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志愿者服务”。关爱之家改变了睢宁县胡集村部分老人的生活条件,让一些有困难的空巢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一些原本贫困的无法得到帮助的老人,生活得到改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老人遇到困难解决方便。空巢老人住在一起,左右为邻,抬头相见,老人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帮助,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帮忙,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志愿者。
二是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老人住在一起,聊天交流方便,不会感到孤单,子女不在身边的苦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三是老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的保障。老年人容易遇到突发疾病,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病死家中而无人知晓的情况在乡村中已不鲜见。而老年人集中居住,一旦发生险情,彼此互相都有照应,能够及时送医诊治。
四是免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原本这些老人的子女打工在外,心里整天不安,经常惦记着家中老人,担心他们身边无人照顾,生活不便,容易出现危险,现在有了关爱之家之后,他们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随着“421”家庭模式的飞速递增,农村外出务工的大量增多,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年关爱之家的应运而生顺应了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趋势。通过集中养老,让老人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老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很好地弥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关爱之家养老模式还在继续探索、发展、完善,正向着更高的建设标准、更好的服务质量发展,以便让老人们能够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度过幸福晚年。
(来源:江苏省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