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通过为“三无”对象和独居困难老人送时服务和对兴办民办福利机构提供优惠政策的方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宜城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宜城市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资助社会办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优惠政策和改革措施。市成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完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指导福利机构及乡、社区开展工作;各乡镇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健全本辖区养老服务网络,落实“三无”对象供养问题,协调各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社区成立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站,负责及时掌握社区老年人详细信息及生活动态,组织养护服务队伍搞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宜城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老年人实行政府送时服务和对新办的福利事业单位进行资助:对社会“三无”对象每人每月提供80元的送时服务,对70岁以上享受低保的独住老人提供每人每月50元的送时服务,对60岁以上享受低保但生活不能自理的独住老人提供每人每月30元的送时服务。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一律实行每年每个床位一次补助100-300元。
三是拓展服务内容。为了能让“三无”老人享受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服务,宜城市做到了三类服务:一是照料服务,包括托老、购物和家政服务;二是护理服务,包括穿脱衣服、起居梳洗、喂饭喂药、陪送就医、翻身护理、帮助排便、擦身助浴;三是精神慰藉服务,包括谈心聊天、阅读书报、文体活动、心理疏导、联络家人、临终关怀等。由于这些服务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受到了广大孤寡老人的一致称道。
四是发挥社会力量。首先,宜城利用居家养老的政策优势,吸纳一批“4050”下岗失业和低保对象,组建了一支了解老人生活习惯、适应老人服务需求、热心为老人服务的队伍,与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一对二”的“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其次,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发动共青团、妇联、老龄委、老年人协会、学校等组织,组织多支老年服务志愿队为居家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其三,充分发挥邻里互助作用,积极开展义务结队包户帮扶活动,让居家老人享受更方便、更及时、更周到的服务。
(来源:湖北省宜城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