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院“成长的烦恼”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7月22日,黑龙江省青冈县祯祥镇养老院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4名在此养老的老人睾丸被割。如今,行凶者被警方控制,而且还启动追责程序,县纪检委对7名县、镇干部立案调查。
事件一出,引发人们对养老院安全问题的疑虑。
希腊神话的俄狄浦斯王曾出过一个谜题——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答案是“人的生命历程”。老年人如何快乐的颐养天年?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访城市和乡村不少民办养老院,对养老院现状进行大起底。
 
关于养老院的那些问
老人问:人老了,该去哪儿?该不该给孩子们添麻烦?谁能帮助我们找个“家”?
经营者问:建个养老院,审批过几关?我们能不能获得扶持?我如果放弃,谁来接管他们?
监管部门问:我们难道不该按规章办事吗?绿灯开了,出了问题谁能负责?
记者问:民办养老院会成为老人最后的“家”吗?赡养老人究竟该谁出手?子女?社会?政府的监管如何落实到位?如何不让“养老院悲歌”再响起?
社会问:相关部门能否出台制度,保护老人合法权益?老人受害,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都做什么去了?养老院的监管漏洞主要在哪?
 
城市样本:爱与恨:城乡民办养老院样本调查
住老年公寓老人抱怨“太清静了”
8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南大街的北汤温泉老年公寓,这里的曹佳妮院长向记者介绍了这所老年公寓的基本情况。“这里暂时只有一栋楼,一楼是饭店,也是老人的食堂。目前院内有23位老人,3位护工,平时还有两位院长。”曹院长说,这里开业不长时间,知名度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老人。
在曹院长的引领下,记者穿过一楼的饭店大堂,来到老人集中居住的二楼。一上楼梯就是一间大大的客厅,往里走就是一条狭长的走廊,两侧分布着12个房间。
干净、整洁是这里给记者的最深感受,一台普通的电视机摆放在客厅的中央,两位白发老人略显落寞的坐在轮椅上,盯着电视机。见有陌生人来访,老人的眼睛里透露出探寻的眼神,主动地露出了笑容,亲切的同记者打着招呼。
不一会儿原本安静的走廊里缓缓地出现了多位老人的身影,老人们大多行动不便,但是外人的到访还是让大家有点兴奋。“老人都很热情,平日里没有什么客人,突然来了客人,老人们都觉得新鲜。”曹院长笑着说。
沿着走廊走了一圈记者发现,很多房间内躺着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都是得了脑血栓的老人,因为这个病不好照顾,所以儿女们凑钱将老人送到这里,由护工照顾。”曹院长称,这些都是全护老人,每个月的费用要稍高一些,两千多到三千元不等,而那些不需要护理的老人的费用仅仅一千多元,还有半护的老人,费用不到两千。
曹院长就带着记者来到一位半护老人的房间,老人正半倚在床上,带着老花镜看报纸。见曹院长进来,老人放下报纸笑了笑,打了招呼。
“这是王超俊爷爷,今年86岁了,他是我们院里第一位住户,王爷爷是老知识分子,年轻时还得过很多的专利。”曹院长介绍,王超俊老人是退休的老干部,家就住在附近,因为摔伤了腿,无人照顾,于是来到了老年公寓。
听了曹院长的介绍,王爷爷有点不好意思,腼腆的笑容出现在一位86岁老人的脸上,显得格外可爱。随后,王爷爷给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十几年前,王爷爷的老伴儿去世了,王爷爷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住在新城子的房子里。
王爷爷的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有着十分稳定和体面的工作。“有时候他们会回来看我,呆一会儿就走了,有时候还会接我到他们家去住,但是我住不习惯。”王爷爷有些失落的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很忙,工作都有压力,自己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为了有人照顾自己的起居,王爷爷选择雇了保姆,但是先后雇了三个保姆都不合自己的心意。“我拿她们都当女儿对待,她们却拿我当傻子一样。”王爷爷说,自己的口味淡,吃饭想吃点清淡的,但是保姆可不愿意,她们都背着王爷爷自己做别的吃,久而久之,王爷爷心里不是滋味,就辞退了她们。
因为身体状况还不错,王爷爷觉得自己这样生活也还好,除了有些寂寞。但是9个月前的一个突发事件将王爷爷的平静搅乱了,他摔倒了。“我这把年纪的骨头已经脆了,摔坏了骨头,不能自己走路了。”王爷爷说,没办法自己只能选择入住老年公寓。
3个月前王爷爷才入住北汤温泉公寓,他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很忙,没时间照顾自己,“我去了他们还得抽出时间给我做饭,而且他们现在还得想自己孩子的事情,想给孩子找工作,给孩子娶媳妇。”说着王爷爷哽咽了,带着哭腔,他说出了子女们的“为难”。
平复了一会儿,老人又讲了自己在这里住的感受,他觉得这里还不错,就是有点太“清静”。“这里的老人不多,很多都卧床,还有的耳聋,平时就只能看看报纸,听听广播。”说着老人又乐了,他说等以后入住的老人多了就可以玩玩牌。王爷爷说,现在公寓里的电梯没装好,要不自己真想下楼,去院子里走走,看看现在的花草。
谈到电梯,曹院长接了话,“马上就能安上了,不要急,到时候您就可以天天下楼溜达了。”据曹院长介绍,现在还有些基础设施没建设好,但是都在一步步的完善。
王爷爷回忆自己刚来的时候,因为同屋的老人打呼噜自己睡不着觉,曹院长只能给自己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
“同屋之间总有矛盾,谁打呼噜,谁话多,谁埋汰,这些都是问题,都得院长来解决。”说着王爷爷又哭了起来,“人老了,没地方待啊,怎么办呢?有这么个地方挺好,呼吁一下社会,多关注关注我们,建立一些老年公寓,我们有退休金,能拿出住院费。”
 
农村样本:一位院长的苦与难
今年1月,本报曾以《第18个春节,咱们还一起过》为题报道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一家民间养老院,“夕阳之家”养老院院长张克勤18年免费赡养百余名老人的感人事迹。然而,在这段感人故事的背后,对于张克勤,还有着相当曲折的经历和纠结的烦恼。
8月5日,记者再次来到“夕阳之家”养老院,探知张克勤的烦恼。对于张克勤来说,开了18年养老院,对于养老院的感情交织着爱与恨。
爱,小时候的张克勤就是爱老、帮老、敬老的学习榜样,那时候他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有钱了能够开一家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
上世纪90年代,张克勤下岗,开始再就业,自己开一家印刷厂,挣了点小钱。1996年,他开了一家养老院,下尖村里的四间房子,四位老人,是他最初的“资本”,直到发展到几十人。这几十年来有慕名而来的,有他自己捡来的,总之,免费赡养老人,张克勤觉得挺有意思,这就是他心中关于爱的表达。
恨,则是这些年养老院的开办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面对着民政部门的几次停业整顿通知、面对着高达十几万的消防设施整改、面对在张克勤眼里近乎“苛刻”的要求,张克勤无奈了,也开始烦恼了,他对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产生了“恨”。每当有媒体采访他的先进事迹时,他都会近乎哀求的对记者说:“能不能呼吁下,别老盯着养老院的硬件不放?”
张克勤向记者展示了民政部门几次开具的养老院停业整顿的通知单。记者看到,其中有这样几条,消防、卫生、人居面积、环境指数不达标,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责令立即停业整顿,养员按照户口所在地由国办福利机构妥善处置。具体内容为:养老院属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该院在服务、管理、设施、设备等方面,均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没有《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具备法人资格;二是没有主管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没有做到持证上岗;三是没有消防、报警、通信、排污等生活设备,房间内随意堆放树枝干柴,老人在室内吸烟,容易发生火灾;四是老人居室面积狭小,走廊通道黑暗、曲折,道路不平,一旦发生意外,不利于老人逃生。室内卫生环境脏乱差,无老人室内活动场所,无医疗救治条件;五是没有制定规章制度,配备相应比例的服务人员。
“我这里很多老人都是流浪街头,没有经济来源,如果离开这里,谁会去管?”张克勤很苦恼。
 
责与难:规范过程中的为难与尴尬
责:必须照章办事
记者从丹东市民政局了解到,开办养老院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在与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交流时,负责人表示,并非针对“夕阳之家”一家,而是针对全市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都要整改。“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是我们的责任。”民政部门负责人这样说,张克勤利用自己的力量开办养老院,无偿供养困难老年人,充分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和他本人朴素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予以肯定。
他表示,民政部门作为养老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于各类养老机构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应该从政策扶持、资金资助、工作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它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其健康发展。对于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其逐步具备准入资格,并纳入管理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保障老年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难:运营中的问题还很多
采访中曹佳妮表示,后面的公寓楼正在装修,电梯、监控、扶手也都在筹备之中。按照政府的各项要求,达到各项指标,但是现在仍是手续不全。
“事实上,我的养老院已经很好了,可是为了达标,我还特意安装电梯。”这十几万的电梯费成了曹佳妮的“心头肉”,但是想着方便老人的出行,曹佳妮还是安上了。其实,曹佳妮现在是赔本赚吆喝,这20名老人的住院费根本不够支撑这家养老院的运作。
“如果只是收取这点费用,我连员工的工资都开不出来。”曹佳妮告诉记者,现在一楼的饭店成为支撑养老院的根源,否则,养老院面临的只能是关门。
如此艰难却仍在坚持,谈及缘何如此?曹佳妮表示,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期望。“银发浪潮就这么来了,421家庭也越来越多,我觉得我干好了一家老年公寓,是给身边的老人一个栖身之所,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也是在为我的父母养老打基础,因为我怕等他们老了,我也没时间照顾他们。”曹佳妮若有所思地说,希望能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曹佳妮还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也是“资深养老人”,创办养老院10年,深知其中甘苦,也总结出其中的门道。就资金方面,政府要放开养老护理院的融资政策,建议政府放开信誉贷款,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其次就是风险,老人的安全、跌倒、纠纷都是风险,医患纠纷赔偿不得了,要给老人买保险,国家要立法,养老机构也是弱势机构,要保护。
 
情与法:情法兼顾,打造和谐养老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夕阳之家”确实存在着很多症结和问题。由于养老院免除老人的一切费用,张克勤自掏腰包。所以,张克勤是既当院长,又兼服务员,有时候家人会来帮忙。
“其实,我更把这里看成是一个家,老人们都是能自理的照顾不能自理的,这样已经很多年了。”张克勤说,除了不能配备护理员、服务员、保安员外,还要面对卫生问题。“蔬菜和粮食都是地里种的,肉也是菜市场买的,我几乎每天都和老人一起吃饭,要是有问题,也一块有问题。”
从开始的4间平房,到如今的数10间平房,记者走在“夕阳之家”养老院,更像是“走迷宫”,原始的几间房子进行了连接,形成几条走廊,而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这样,如果发生火灾,在最里面居住的老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加之屋内采光效果不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张克勤说:“东北农村烧的都是火炕,消防部门来检查时,说需要把火炕改成暖气,同时,在各个房间安上必要的消防设施,可是这需要不少钱,现在确实没这个财力。”
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的杨继新律师认为,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如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国公益性养老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亟须民办养老机构的参与,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对此,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建立,制定了一些列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都可以申办养老院。
巨大的市场需求,积极的政策引导,却使得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不顺,屡屡爆出各种问题。养老机构经营利润低是制约民营养老机构发展难,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解决此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政策引导层面,应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比如享受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优惠扶持政策。
同时,参照国外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相关法规和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养老事业现状破冰,使老人真正享受到社会的关爱,老有所依。
杨继新律师建议,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严格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国家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还应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健全国家养老服务法律政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养老机构与入住老人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老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的王金海律师表示,以养老机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将养老院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一些老年人因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一方受到伤害,也以管理方面存在过错而起诉养老机构,要求赔偿。这些问题,有的是老年人没有法律意识造成的,有些是纯属偶然性意外,严格讲,养老机构是无责任的,造成养老机构难办的现状。由于直接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未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服务技术操作无规范,合同制订不规范,导致养老服务合同纠纷频发,养老行业变成高风险行业。
王金海律师称,目前,养老院归口民政部门管理,为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需要,国家为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在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有的政府甚至还给予专项补贴,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但由于养老机构面临的大多数是有老年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经常会由于照顾不周造成老年人受到伤害的情况发生,双方由此产生纠纷。辽宁省大连市还有有些养老机构,为入住的老年人投保了团体意外险,一旦发生类似情况,由保险公司依照保险条款给予赔偿,减轻了养老机构的负担。由此可见,养老机构不仅要健全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在老年人意外伤害方面通过保险渠道给予解决,这样会避免后顾之忧。
 
(来源:辽宁法制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