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从今年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870件建议中,遴选出24件重点督办建议。其中,涉及养老方面的13件建议。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如何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稳而幸福的晚年,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014年8月11日下午3时,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养老方面的13件建议进行督办,13名省人大代表将剑指向了目前社会养老中的四大突出问题。
让老人孤死家中的事件不再发生
人大代表:陆亚萍
【建议内容】:去年夏天,湖南省株洲市两“空巢”老人孤死家中多日,直至尸体高度腐烂才被发现的事例,使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建议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老人养老服务站,服务站实行低价有偿服务,突出公益性。服务站建立本服务范围内“空巢”老人的档案和电话、详细地址,做到能及时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建议答复】 :此项建议,由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答复:出台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政策,首先应该摸底“空巢老人”的底数和生活现状。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在指导各地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对社区内“空巢”老人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备案,适时掌握其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探索将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范围向“空巢”老人延伸,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人群范围,保障“空巢”老人的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解决养老问题,先解决老人“一日三餐”问题
省人大代表:张莉
【建议内容】:解决居家养老难以一步到位的实际情况,建议当前先从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入手,为老年人设立“老饭桌”,把“老饭桌”尽快引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建议将享受优惠的老人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类老人为“三无”和特困老人,可享受免费就餐;乙类老人为80岁以上高龄、优抚、低收入和残疾困难老人;丙类为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及失独老人;丁类为有经济能力且有就餐需求者。根据不同标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用餐。“老饭桌”由社区房屋改建而来,政府提供若干个公益性岗位,米面油等由街道办事处解决。每开办一张“老饭桌”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建议答复】:类似“老饭桌”这种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开设餐厅、提供送餐服务的模式,在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的部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逐步实行。根据合肥等地施行的情况,这种餐饮服务模式为社区居家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由于安徽省各地差异较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发展不平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因此千差万别,目前尚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要求各地“广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社区为纽带、企业和机构为主体、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积极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大力开发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探索建立虚拟化养老院。支持个人利用家庭资源就近就便开展为老服务,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还得再努力
省人大代表:张超
【建议内容】:“谁来养老,如何养老”是全国人民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徽省进一步完善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体系,出台了《安徽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等6个文件,新建社区养老机构257个,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际开工项目239个,实际建设床位2万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市县文件落实不到位,应该给予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没有到位。政府部门花了较多资金购买的社会养老服务,由于服务提供方本身能力不足,导致没有产生应该产生的效果。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补贴民营养老机构忙于在床位数量上扩充,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质的提高上,却并未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建议在未来养老工作中,不定期随机调查民营养老机构,了解政策的优惠是否已经落实到位。打造一批民营养老机构的典范。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购买应该采取先分类分级审核,然后再对有能力的机构购买其服务,本着对服务对象负责的态度,宁缺毋滥。
【建议答复】:关于打造民办养老机构典范的建议,为推动示范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省民政厅于今年上半年建立了省级养老重点调度项目库,选取了6家具有一定规模、运营管理规范的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项目作为省级示范项目。下一步,省民政厅将配合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编制安徽省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推荐有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走连锁化、集团化经营路子,打造民办养老机构典范。
关于“以奖代补”的建议,目前,安徽省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底,全省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仅有4.4万张,在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近30万张)中的占比还比较低。
“一人生病全家发愁”的局面没有完全解决
省人大代表:郎平
【建议内容】: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无保障老年人、农村老年人问题、城镇社会养老需求矛盾将集中爆发或显现,其中尤以久病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一人生病,全家发愁,医疗问题、护理问题是绕不过的难题,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据了解,许多医院也因此增加医疗资源的负担。
建议突破现有医保政策瓶颈,为久病重病老人住院治疗创造条件。对病情较重、需长期医疗护理,或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好转的老人,给予办理医疗专护,医疗专护费用实行日包干结算,不受院住院结算指标限制。鼓励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和社区,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医保,并建立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日托机构,最大限度地释放家庭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建议答复】:省民政厅、财政厅每年安排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经费时,均会优先安排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并要求各地在制定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时,对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按照不低于20%上浮补贴标准。各地民政、卫生部门在推进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就医养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如何有一个幸福的晚年?7单位负责人现场表态——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何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个问题,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2014年8月11日下午,省人社厅厅长刘莉、省民政厅巡视员周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爱民、省卫生计委主任于德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恒秋、省住建厅巡视员吴晓勤、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等7个承办单位的负责人对一些代表的问题现场表态。
户籍改革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正研究
省人社厅厅长刘莉:
日前,国务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作为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一个条件。2012年,安徽省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下一步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刘莉昨日现场表态:“目前,人社部会同国土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有关政策、拟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纳入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我省已研究了包括被征地农民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以期更好地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的问题,随着信息网络的建设完善,能查询到个人此前的参保信息,可以避免“吃双份”情况的出现。
养老机构可直接申请设置卫生所、门诊部
省卫生计委主任于德志:
多年来,养老看病难一直困扰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未来,我省将推广“医养融合”模式,让老人过上“零距离看病”的生活。
于德志告诉记者,在规划医疗机构定点和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养老服务需求。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床位需另设;其他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卫生所、卫生室、门诊部等。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探索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推进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机构)建设,加强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之间的协同信息服务。
严禁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搞房地产开发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爱民:
孙爱民在会上表示,各地应分类明确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社区养老设施用地、其他养老设施用地。养老服务设施需单独安排用地的,市、县应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地应当优先安排土地利用指标。
“鼓励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严格用途管制,严禁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孙爱民告诉记者,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以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想建所养老机构太难,大建设下一地难求
民政厅巡视员周苏:
“困难老年群体的保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政府供养对象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照料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地方在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中长期规划时,有的
没有把养老服务业包括在内,造成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层次不分明、标准不统一等突出问题”。周苏告诉记者,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有的仅能提供简单的文化娱乐场所,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不健全,更谈不上发挥对居家养老的覆盖和支持功能。
周苏介绍,在土地使用方面,尽管原则性的规定都有,但一些地方受“土地财政‘的影响,养老设施用地很难落到实处,想建所养老机构太难,大建设下一地难求。在融资方面,现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也不能适应养老服务业的行业特点。
将“老饭桌”引进社区居家养老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恒秋: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养老仍将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选择。那么在家养老,如何吃得放心,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对此,徐恒秋告诉记者,以家庭为单元开办的“老饭桌”,要实行备案管理,监管部门要制定基本卫生标准,严格审核家庭供餐基本卫生条件。对社区选择的餐馆,采取集中配送的“老饭桌”,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核供餐企业的资质、食品加工制作环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索证索票等情况。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的餐饮企业要与社区、当地监管部门签订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供餐企业承担餐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供餐的餐饮食品是安全的、可靠的。
赡养老人的低收入者可领住房租赁补贴
省住建厅巡视员吴晓勤:
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将大型住宅开发项目的养老服务用房适当分散布局,小型住宅开发项目在相邻附近适当集中配置。加强老年人住房保障建设。督促指导各地落实赡养老人的低收入者住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优先制度,鼓励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根据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布局规划,配合国土部门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并列入年度供地计划,保证土地供应。
此外,吴晓勤告诉记者,目前省住建厅在修订物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居委、业委会通过契约或协商的方式,明确社区关老、爱老的服务群体、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责任要求。
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
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其中运营补贴由市、县按照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确定。
“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免征其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比例扣除。” 陈军介绍。
【边条也有好声音】:
大学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可补偿学费
任笑媛代表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选择一批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各市、县、区从事老龄养老服务事业,统一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管理,。
省民政厅回复:目前省民政厅在实施意见中提出,针对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支持省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大中专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以上的,给予一定比例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补偿;工作满4年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依托大专院校和养老机构等,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
(来源:安徽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