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天津市东丽区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让全区老年人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居家养老:老人有了“电子保姆”
今年,家住万新街昆仑里社区的宋惠敏大娘有了贴身“电子保姆”。提起“电子保姆”,宋大娘笑着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说,“就是这个,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的手机,每次打电话订餐,转天就给送来。我每天就吃现成的,有三个菜、一个汤比自个儿做的还好,自个儿做还嫌麻烦了。我订餐还不用花钱,政府给补贴。并且,我家里地沟堵了,水管坏了,没有电了这些小事,我也给他们打电话,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很周到,给我们这些老年人确实带来很大方便。”
宋大娘所说的政府补贴是近年来,东丽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后,开设了家政服务、餐饮膳食、家电维修、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经过评估,对困难失能老年人按重、中、轻三种不同等级,分别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00元的代金券,实施无偿、抵偿、有偿服务,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及60岁以上享受政府服务补贴老人购买呼叫系统资费,每人每月20元。老年人通过热线电话点单,中心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委派服务单位和个人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600多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1211人,每天接单数量约200次左右,每月接单总量6000次左右。
日间照料: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日间照料站主要为空巢老人及白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白天安心养老的场所。社区养老是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能满足老人对于亲情的需求,也能让老人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各项便利。
近日,记者在新立街社区日间照料站看到,一群老人正在下象棋、练书法、打台球、看电视……玩得非常高兴。78岁的王任梅大娘正在保健区域内进行锻炼。王任梅告诉记者,每天来照料站以后做做按摩椅,在健身器械上活动活动,心情觉得挺好的,一个小时左右锻炼之后就去跟牌友们玩会儿小牌,觉得自己在这儿非常好,过得倍儿愉快,特别幸福。
这个日间照料站既有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也有保健室、休息室以及聊天室。室内配备有电脑、电视、图书、笔墨、健身器材,社区内的老年人在这里学习娱乐、互相交流,安享晚年。在这里,老人们告诉记者,完善的设施,可口的饭菜,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流连忘返。
该日间照料站负责人介绍,日间照料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包括居住在本社区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有120 多平米,床位26个,为每个人建立康复档案,并有专门的康复指导员,介绍专业的知识,指导康复,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让他们生活的质量更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康复人员,为来日间照料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服务,宣传康复、健身,娱乐,搞一些文体活动,让他们在这里开心,温暖。
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日间照料站,出去上班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老人的日常生活了,如果累了老人可以去保健室按摩,身体不舒服,可以去医疗室让医生看病,如此齐备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不但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问题,还可以让老人的家人放心。”
截至目前,东丽区共有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9家。
机构养老:比家里还舒适
谈及新立街社区综合托养服务中心的服务,72岁孙大爷高兴地说:“我来这一年半了。这里的条件特别好,设备都是人性化的设备,有扶手,淋浴可以坐那儿漱嘴可以扶着,座便可以两头扶着,每一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特别方便,再有屋里设备比较好,你就带着自己的衣服到这儿就可以了。另外它管理上,以老人为中心,以老人为本,伙食调剂上每星期有鱼有肉,另外按照老人的口味来调剂,面米饭比较软,上岁数人吃比较合适,另外荤素搭配比较合理。这个养老中心最好的是服务人员,对待老人真是对待亲人一样,老人解大便去用手扣,做到这一点,给老人洗、擦身,所有老人都是干干净净,无论自理还是不能自理的,我住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问题都不想,没有后顾之忧,楼下有医务室、超市、感觉到家的温馨,服务人员几乎是跟自己子女一样。我们感觉特别亲切。聊天做思想工作都给解决,比在家里方便。生活很有规律,感觉很舒适。”孙大爷的话为新立街综合托养服务中心“奉若父母,情同亲生”的服务宗旨提供了佐证。
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6家。全区拥有床位2345张,达到千名老人拥有40张床位,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目标。
东丽区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三位一体”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使全区更多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