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待提高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当今社会,老年人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社会聚焦的都是老人们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精神生活与其说也同样被关注不如说仅仅是在口头上被关注了一番。老人们通向外界窗子上的尘土越来越厚,如果他们自身不懂得找乐子,自娱自乐,那将导致越来越深的孤独和幽闭。要做好老年人工作,关键是要了解老年人的内心需求。如何不吃闭门羹就能敲开老年人的心门,做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作?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4成的老年人表示对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不满意。老年人平常主要的活动是家务劳动和看电视,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现代化的适应性较低。调查共对7城市222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访问,生活重心是看电视。在老年人一天从事的主要活动中,看电视成为首选,85%的老年人认为看电视是自己一天中的主要活动。其次是做家务,61.8%的老年人选择其为主要活动;老年人对于健身的热情也很高,55.8%的人选择了锻炼身体,有35.9%的人遛弯或逛街,25.2%的人会听广播,11.3%的人照看孩子。而选择读书看报、下棋、听歌、上网等活动的比例则比较低,这说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比较单调,对电视的依赖过大。

  调查表明,3.2%的受访者表示和家人的交流比较频繁。老年人除了每天从事家务劳动以外,对于家庭事务的参与程度不高,有61%的受访者表示晚辈很少会在作出决策时征求自己的意见。家庭权威下降使得老年人对于家庭活动的参与性降低。

  在使用新技术上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差距更明显。调查显示,老年人拥有和会使用最多的电子设备就是电视机,98%的人拥有,97.2%的人会使用,手机的拥有率为39.3%,会使用的仅为24.7%。老人家庭拥有电脑的占24.7%,但是会使用的仅为6.7%。其他如数码相机、CD、mp3等的拥有量和使用率就更低了。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脱离,和家庭、社区中的年轻人距离更远。有近3成的受访老人表示自身的适应性比较低。

  如何突围而出,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五点:

  一是重视心理关爱,这是治本之道。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文化教育、心理咨询、疾病康复、志愿者服务和精神产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落实“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扶持建立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创建老年精神关爱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培训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要设立聊天、心理咨询等服务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和科学生命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发展老年教育,这是发展之基。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办好老年大学,利用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老年人科技知识普及教育,在老年人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丰富文化生活,这是治标之术。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艺术活动。体育部门要着力健全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使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60%以上。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切实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参与社会发展,这是价值再现。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等活动,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开发老年人才市场,建立老年人才资源信息库,将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列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

  五是保障合法权益,这是巩固保证。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比较突出的涉老案件要及时回访。各级公安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惩处。同时,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