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区劝业场街滨西社区,有一个专门助老的“爱心银行”。6年来,在创办者之一居委会主任沈璐的带领下,“爱心银行”获得许多荣誉: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然而记者在这个社区走访时发现,“爱心银行”遭遇人口老龄化的尴尬:2600多名储户中大部分是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多于年轻人。
老龄化社区服务新探索
日前,当记者来到滨西社区,居委会主任沈璐正在查阅“爱心银行”“十佳爱心标兵”的材料。这几年,随着“爱心银行”的品牌越做越大,前来参观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让社区志愿者年老以后或者在需要时能得到帮助,2005年7月,滨西社区“爱心银行”在大家的期盼中应运而生。社区给每个崇尚公德、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发放了一本“爱心存折”,储户在社区所做的好事、义务奉献等将折合成分数累积在“爱心存折”上,需要的时候可随时来“提取”。每年评选出的“十佳爱心标兵”、“储蓄状元”还将得到终身免费服务待遇。
“爱心银行”规模越来越大
70多岁的社区居民、天津广播器材公司退休干部杨振媛,是“爱心银行”的第一批储户。“岁数大了,但我愿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个‘爱心银行’真正把我们社区变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杨振媛说,她承担了楼道卫生的清洁工作,帮邻里之间解决纠纷,有时还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访、帮扶空巢老人,并能享受到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像杨振媛这样的志愿者,在“爱心银行”志愿者队伍中还有很多。截至目前,“爱心银行”的储户发展到了2600多名,有31个社区单位报名参加“爱心银行”,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第一中学高二5班团支部和共青团和平区委4个共建单位建立了“爱心银行”分行。
参与志愿服务年轻人少
在一些老年志愿者的爱心服务感动他人的同时,“爱心银行”自身却隐含着不少问题。记者看到,滨西社区内虽然有320名爱心储户,但超过80%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只有64人。这样的年龄结构,制约了“爱心银行”的发展。目前除了老年储户经常参加爱心服务外,主要是710名劝业场街地区社区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个人储户,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这就使“爱心银行”为社区居民开展的服务受到限制,打了折扣。
年轻人对参加“爱心银行”为何不积极?记者在社区内进行了随机走访。37岁的张先生说,他知道“爱心银行”是为社区居民做好事,但自己每天得上班,下了班还得照看孩子,干些家务活,也就没有闲空时间参加奉献爱心的活动了。
如今的“爱心银行”虽然在外延上做了很多拓展,先后成立了计生、充分就业、助残、平安、关心下一代等8个志愿者服务队伍,但沈璐说,真正的社区志愿服务,却让她这个“小巷总理”犯起了难。“其实我们很需要年轻志愿者参与,比如帮助独居老人下楼活动,同住一个社区互相帮忙很方便。”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以吸引年轻人更轻松地参与。如果年轻人能参与其中,那么他们与社区志愿者、社区管理自我绝缘的现状可以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