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老龄化社会倒逼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领域加速发展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由民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与国内20多个省区市的300多家专业单位研讨交流,并与中国相关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5月5日国家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主题研讨会”中,来自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分享了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演讲的主题为“加快创新驱动支撑养老产业升级”。她提到第一,驱动科技创新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然趋势。第二、要加强标准研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作为发展我国养老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手段,对推动养老信息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规范服务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以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切实将养老服务落到实处;全方位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互联网技术、移动网技术、卫星通讯技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综合应用,有效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第四、加快养老服务信息技术终端研究,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演讲的主题为“中国医疗改革下的养老服务信息化模式发展”。她提到,养老服务的改革是医疗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我国在养老保障上存在种种差异,例如身份差异,城乡差异等,且养老保障制度一直呈现“碎片化”状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顶层设计。李玲认为解决养老保障制度差异性及“碎片化”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模式发展。她强调,应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仅靠技术解决中国医疗改革下的养老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制度、技术、信息系统、人员等多方面的综合推进。
南丹麦大学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学院副教授Kasper Hallenborg的演讲主题为“居家看护——丹麦养老服务的技术解决途径”。他谈到,由南丹麦大学工程学院负责的居家看护项目是丹麦最大的福利技术和创新项目,其重点是为丹麦卫生部门提供福利的技术解决方案。居家看护项目是一个将医疗人员、病人、私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联系起来的公私合作项目,项目人联手通过将传统疗法和技术支持的家庭监控、保健和康复联系起来优化丹麦医院的服务。Kasper Hallenborg副教授介绍该项目将为丹麦卫生部门给居家病人提供更灵活的治疗和支出的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居家看护项目的目标是为市场提供先进的技术型服务产品,这些技术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压力,还能增加患者积极参与自身医疗的动力。在居家看护项目中,医护人员、病人、私营企业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这就确保了产品能符合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同时,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成果都是在最新的研究、企业知识和医院及市政府的商业计划基础上产生的。
 
(来源:光明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