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淀区民政局老龄办
《城市周刊》:海淀在老年人养老服务方面有何举措?
海淀区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2012年已建设街镇、社区级养老管理服务中心14家,2013年计划建设30家,其中社区级养老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直接为老服务的平台,具备就餐送餐、社会交往、文体娱乐、在站康复、家庭病床康复护理、慢病管理、日间托老、助浴、助洁、助行、陪同服务、精神慰藉、互助关怀等服务功能。
街镇级养老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区域为老服务的支撑平台,具备日常为老服务业务办理、膳食配送供应、为老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展示、老年康复、托老服务、专业精神关怀等综合服务功能。三级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将有效整合为老服务资源,成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力载体和支撑。
《城市周刊》:目前提供的养老服务有什么特点?
老龄办负责人:我们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差异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规划、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具体运作、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辅以多家服务商支撑的3+X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签约为老服务商790家,其中老餐桌306家、其他服务商484家、另有托老所125家,服务内容涵盖老年餐桌、订餐送餐、老年理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助浴助行等生活类服务。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对为老服务商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建设,在老年饭桌建设上,对餐饮服务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在托老所建设上,按照北京市的规范要求,建立了生活照料区、就餐区、文娱区、康复区等。
《城市周刊》:在老年社区医疗护理方面,我们是怎么做的?
老龄办负责人:一方面,我们积极与社区卫生中心协作开展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工作,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医疗资源,为老年人开展“家庭式医生”服务,通过慢病监测、慢病管理、远程诊疗等服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最大限度的延长老年人健康期,提升老人生命质量。同时,我们在社区建设“助老健康服务站”,为社区配备“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和远程医疗视频系统、远程健康大讲堂,2012年已在中关村黄庄等5个社区试点;今年,我们将继续建设助老健康服务站170个,基本覆盖30%的社区,通过“助老健康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慢病监测、医疗知识普及等健康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2012年,我们委托青松老年看护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为95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了家庭养老环境评估,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一对一专业护理培训,重点对老年人的日常饮食、锻炼、作息时间、服药摆药、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心理需求等基础性照护进行指导,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此项工作,提高高龄老人居家赡养质量。
(来源:城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