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卓达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概况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中国老龄化现状: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按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作为判断一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届时每6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老年人。
同时在我国“4-2-1”的家庭结构日益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用于老年社会保障费用的大量增加,也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转变在表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养老带来了挑战……
中国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两种。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同时请保姆的这种模式由于保姆的素质较低,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两个人赡养四位老人现象出现,这种家庭养老模式将逐步消失。
养老院模式曾一度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最优的养老模式,但此模式存在社会成本巨大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不足,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地方,和原来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将增加他们的失落感。从中国国情和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养老院又不可能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迅速而至,为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卓达物业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经过敏锐构思和精心策划,在现有物业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试推出了“社区养老”升级型服务模式,以解决社会老年人晚年生活普遍存在的孤独、失落、痛苦的现实社会问题。
卓达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相对于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而言,可谓兼有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短处,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它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根本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功德无量的举措,可以给整个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推广。
卓达物业践行的社区养老服务简述:
模式概念:利用物业服务占社区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优势,通过在养老设施、设备、场地等硬件的种种投入,通过自身的种种服务,调动并整合社区内外所有(可用)为老年人服务的力量和资源,通过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形式。
服务对象:在卓达社区居住的65(含)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特点: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方式优势的结合,同时又弥补了上述两种方式的不足,其特点是: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不脱离儿女和不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下,享受家庭养老力所不能及,社会养老又做不到(做不好)的照料服务,它是既符合国情又符合老年人现实需要的养老服务形式。
服务原则:以公益为主,有偿为辅;以自愿选择为主,个别引导为辅;以平台服务为主,自行服务为辅;以精神关怀为主、物质帮助为辅。
组织架构:在物业公司组织框架内组建社区养老服务部,选派和培训好服务人员,专职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服务项目:经过对卓达小区内老年人调查了解后制定了老有所养、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有所惠七大系列,26个类别,672项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为规范服务项目的提供制订了3000条服务规范。
社区养老在物业企业的收益分析
家庭养老受到冲击:
家庭养老的精力投入较大,经常使赡养者疲惫不堪,请保姆成为很多子女的首选,但这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保姆细心护理、耐心照顾,而现在家政业中大量的年轻保姆并没有这样的耐心,寻找合适的保姆也成为这些家庭的最头疼的事。
养老院颇多疑虑:
现大部分家庭的子女与老人本身并不能接受家里老人去养老院,他们认为去养老院的人都是无儿无女,如果自己父母去养老院,街坊邻居会认为儿女不孝。而老人们自己也对去养老院存在种种顾虑,档次问题、费用问题都是老年人无法接受养老院的重要原因。另外老年人熟悉了原来的生活环境,搬到养老院会感到孤独不适。
社区养老受到青睐:
相较于前两种,社区养老受到人们普遍欢迎。所谓“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住在家庭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服务者为社区老年人承担养老服务工作,如开办老年餐厅、老年大学、便民服务、老年会所、家庭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等。
社区养老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熟悉的环境和群体,平时固定的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原来生活的小区里就享受到及时的服务。老年人之间的
交流,邻里之间的互相照顾,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孤独。社区养老还可以根据老人具体情况的不同,提供不一样的服务,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
养老服务开展的必然趋势:
卓达物业在调查研究并反复斟酌后认为,物业服务企业相对最适合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一是物业企业在社区服务中拥有会所、场地及设施管理主导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老年人开展各项服务;二是物业企业24小时不离小区,能解决老人紧急求助问题;三是物业企业长期服务于业主,能够得住户信任;四是物业管理以企业行为提供服务,质量上比单个家政服务员较有保证;五是物业企业掌握业主家庭信息,有利于开展养老服务。
客观的收入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在收费方面则有一定的福利性质,根据老人的生活条件适当收取费用,对于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则实行无偿服务。
例如:家住卓达书香园小区的王大妈认为:报纸和电视上经常报道保姆偷钱,有的保姆看老人儿女不在跟前甚至欺负老人。我儿女也不在跟前,请个保姆很不放心。很多老人认为现在请个好保姆太难,自卓达物业推行社区养老服务后为我们解除了很多不便。
卓达物业企业所管理的河北、天津、山东、北京、三亚、内蒙古等省市,所管项目59个,共管理社区居民近20万人口。按10%的人口使用卓达物业家政服务计算,每人每年消费500元计,我们可计算为20万人口×10%×500元=1000万元。经家政一项服务测算就可为公司收入1000万元,可想而知社区养老服务实行产业化发展可为物业所带来的可观的收入。
社区养老为物业企业带来的品质效应:
推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对于中老年人是福音,对于青年人是解脱,对于儿童成长是利好,对于社区资源是优化,是融洽社区人际关系、拉近物业与住户的感情、促进社区和谐的粘合剂与巧妙切入点。
它突出了物业企业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是物业服务内涵的又一次革命性拓展,是提升物业企业品牌新的亮点,对于物业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极限性提升是个有力促进。
它是吸引高品质客户的新卖点,是集团品牌的又一闪光点,是物业企业文化对社会的又一特殊贡献,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特别形式。
社区养老带来的社会反响: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铃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养老护理福利事业,只能靠民间企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我国公民的养老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在物业企业的推行对于社会有效地缓解了家庭养老面临的人力、财力等困难,解决了政府在机构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它对提高我国社会道德水平、建设人文精神、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对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为物业企业的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们以开办物业企业为契机,把社区养老服务做成一大产业,又做成一大事业;既利于老龄人,又利于服务者,把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变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动力,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功德无量。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