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按计划,该省力争“十二五”末形成“9073”养老格局: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
居家养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该市在全省率先启用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并依托该平台成立了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便利的上门服务。
养老成为民生关注热点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有66.7万,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约有21万。
市民对养老问题关注度如何?他们愿意选择哪种养老方式?
国家统计局内江调查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内江城区居民对养老问题关注度高,表示“十分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受访者占62.1%,这表明老人养老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问卷列举的养老方式中,“传统式家庭养老”和“社区式养老”成为主要选择,分别占41.7%和31.5%;有14.8%的受访者选择“养老院式养老”;另有部分受访者选择“医疗机构康复养老”和“其他方式养老”。
“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子女在外地工作,我俩一起生活。”家住市中区新华路的余文卿老人虽然有经济能力住进老年公寓,但是他和老伴习惯在家里生活。
和余文卿一样,东兴城区的花甲老人钟高明也喜欢住在家里。“在家里居住,自由自在。”老人乐呵呵地说。
市中区晏家巷居民邓甫仙今年80岁,老伴林治文83岁,两人也是在家里养老。
……
家是老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家人的关爱是老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居家养老(传统式家庭养老)成主流。
部分居家老人面临困难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是中国老人最大的愿望。然而,随着子女们工作紧张程度和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处于“空巢”状态。
家住市中区临江小区的严婆婆年近古稀。近年来,她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我的心脏以前做过手术,现在一个人住,害怕身体突然出问题。”严婆婆说,老伴已去世多年,儿子离得远,她担心突发意外时没有人在身边。
在市中区沱中路,住着八旬老人杨素珍。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素珍患了重病,做手术留下后遗症。几年后,她的左腿开始浮肿,病情慢慢恶化。老伴去世以后,膝下没有儿女的她独自一人艰难地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气管炎等疾病“缠”上这位老人,她只得花钱请保姆服侍。
据调查,部分老人晚年生活存在四大现状:身体健康指数下降、居家生活不便、与外界沟通不畅、居家安全缺乏保障。
针对居家老人的情况,该市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里的老人提供社会化服务,这种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服务关系到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启用为老服务信息平台
为解决居家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该市推出模式新颖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服务,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居家老人的心。
去年10月24日,全省首个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在该市启用,依托该平台成立了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这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老人通过平台不出家门就可享受“服务到家”的优惠服务。
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市居家养老服务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一个全新养老模式在全省率先展开。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居家老人,为老人在居家健康安全和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做出努力。
据服务中心业务部主任刘杰介绍,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是通过为老人提供一部集移动通信、一键呼叫和定位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手机终端,以社区为依托,以热线电话和网络救助为平台,对全市社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协调,实现全天候为老人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
“紧急情况按红键,生活服务按绿键,其余的事全部交给工作人员办理。”刘杰告诉记者,如果老人发病需要“120”救助,而他(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要长按红键,系统便会进行定位,锁定老人求助时所处的位置,准确指引“120”急救车去救护。
据统计,该平台自启用以来已接听电话数万次,接受老人服务请求近万次,涵盖紧急救助、送餐服务、折扣购药、健康咨询、家政服务等各项服务内容。平台完成的5例紧急救助服务,保障了5位老人的生命安全,为维护老人健康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入网老人之间可建立相互交流的互助小组,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老年活动,满足老人精神慰藉需求。
一机在手多个“子女”在身边
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启用后,住在内江城区的罗世群老人首先打进服务热线。古稀老人罗世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视力下降,家里的天然气灶总是打不燃,煮饭成了一件烦心事。
服务中心将老人的需求下单后,联系了一个燃具维修中心,同时将维修师傅的姓名、到户维修时间等信息反馈给老人。不到10分钟,维修师傅就敲响了罗世群家的大门。
“打一个电话,我的困难就得到解决了,‘12349’真方便!”罗世群感叹道。
家住市中区箭道街的黄彦璋老人今年91岁,独自一人生活。由于腿脚不便,老人走路困难。今年3月下旬以来,他坐在家里“遥控指挥”,就可解决吃饭问题——很多时候,一到中午便有人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家里。
送饭的人不是老人的亲友,也不是邻居,而是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居家快餐是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推出的特色就餐服务。“我们的快餐食材定点采购,标准化加工,为老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的中式快餐,老人可到店就餐,也可在家拨打电话订餐。”厨师王江说。
入网老人拨打12349或按动绿键,还可享受低于市场价格的生活特供品,服务中心派专人为老人免费送货到家。
“免费送货到家,商品价格会不会比超市里的更高?”有市民会这样问。其实,为方便老人居家生活,服务中心通过与生产厂家合作,并经政府补贴,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正规品牌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须品。
举个例来说,5升重的某品牌桶装玉米油,市场价为79.9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免费送到家,老人只需花77.9元。
此外,还有购药优惠、家政服务等便利实惠的服务。“家里脏了,我打电话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会联系家政人员来为我打扫卫生。”黄彦璋说。
按动红绿键生命健康有保障
说到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邓甫仙老人一个劲地赞好。
邓甫仙与老伴林治文住在一起。去年12月22日清晨,卧病在床的邓甫仙突然感觉肚子疼痛难忍。看着老伴痛苦的表情,林治文焦急万分,因为他不知道怎样给儿女打电话。
不过,林治文突然想到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赠送的专用设备——遇紧急情况可按红键。于是,他试着按了红键。
服务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邓甫仙及时得到救治。
市中区桂湖街的文大爷今年85岁,一个人居住。今年上半年的一天,老人突发哮喘病,感觉特别难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于是,他按了红键。
很快,负责照料他的义工和“120”急救车赶到。从老人按红键到被送到医院,先后只有10多分钟!
“自从启用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以来,我们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一些老人如是说。
平常,老人按一下绿键,便可与健康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听取专家建议,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确保身体健康;同时,服务中心还开通了预约挂号和定期健康体检服务,老人按动绿键,就能方便省事地看病就医。
(来源:内江日报)